定义:血栓后综合征(PTS)常继发于深静脉血栓(DVT),由于静脉阻塞和DVT瓣膜功能受损,导致肢体静脉回流受阻,长期处于静脉高压状态,引起一系列综合征,如肢体肿胀、疼痛、皮肤色素沉着甚至静脉溃疡。
典型的症状和体征:PTS的典型症状是肢体肿胀、疼痛、沉重、易疲劳,站立时明显,躺下后常可缓解。由于静脉回流受阻,造成肢体局部组织营养不良,表现为皮肤色素沉着,皮肤干燥增厚,皮下纤维组织增生,易发生肢体皮肤感染。疾病的发展还可引起静脉性跛行和溃疡,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丧失工作能力。
发病率:深静脉血栓形成后,PTS的发病率很高,仅在常规抗凝治疗后仍有25%至50%的发病率,其中约10%的患者会发生静脉溃疡。
治疗:目前PTS的两种主要治疗方式是保守治疗和腔内治疗,而手术治疗因其疗效差、创伤大而逐渐减少。
传统的保守治疗包括医用压力袜、空气波压缩疗法和静脉注射活性药物。其中,压迫疗法,特别是医用弹力袜,仍然是PTS治疗的基础。一项研究显示,坚持穿着医疗弹力袜两年以上的深静脉血栓患者,在严重程度上比不穿弹力袜的患者的PTS发病率低。
一些具有静脉活性的药物,如七叶树种子提取物和芦丁、黄酮类等药物,常用于减轻PTS和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的症状,其疗效已在临床研究中得到证实。
PTS的介入腔内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的静脉再通往往是不完全的,残留的血栓机化,以及血栓本身刺激静脉壁增厚,静脉腔变窄是PTS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随着血管介入技术的发展,通过腔内手段治疗病变血管和开通狭窄甚至闭塞的静脉,已成为有效缓解深静脉血栓后慢性静脉高压和治疗PTS的重要手段。这些治疗方法有助于解决静脉流出道阻塞,恢复静脉血流,改善小腿静脉泵功能,改善PTS症状,促进静脉溃疡的愈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开放髂静脉和下腔静脉以及静脉支架,不仅效果较好,对肢体肿胀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而且长期通畅率也较高。多项临床研究表明,髂静脉开放和支架植入后的一期和二期通畅率分别为6l%~78%和80%~95%,与我们近年来的临床工作经验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