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血清学
(1)AFP。AFP是诊断肝癌最特异的标志物,它是胎儿期在肝脏中合成的胚胎蛋白,成年肝细胞恶变后可重新获得。由于孕妇、新生儿和睾丸或卵巢的性腺也可出现胚胎性癌,因此AFP对肝细胞肝癌只有相对特异的诊断价值。AFP检测结果必须与临床相关才具有诊断意义。
目前,血清AFP的测定是通过放射免疫测定(RIA)或EIA,这是一种快速测定AFP单克隆抗体的方法。肝细胞癌在70-90%的病例中会增加。通常情况下,AFP浓度与肿瘤大小相关,但个体差异较大。一般认为,病理分化接近正常肝细胞或分化很低者,AFP常低或检测不到。国外公认的标准往往偏高,容易漏诊。我国重视对中、低浓度AFP升高的动态观察。在临床实践中,往往需要对AFP浓度低的人进行随访,结合影像诊断技术,帮助早期确定诊断。肝细胞癌常在慢性活动性肝病的基础上发生,所以必须加以鉴别。在慢性肝炎和肝炎后硬化中,19.9%-44.6%的患者AFP升高,浓度多在25-200μg/L之间。良性肝病活动前常有丙氨酸转氨酶明显升高,AFP跟随或同步关系,先高后低,通常在1~2个月内随着病情好转,转氨酶下降,AFP下降,在1~2个月内转氨酶下降,AFP通常是 "一过性的"。AFP也是一种动态变化,反复波动,肝病活动良好时AFP浓度持续偏低,但我们必须警惕在肝病活动时出现早期癌症的可能性。
⑵ 检测其他肝癌标志物。近年来,目前原发性肝癌中血清AFP阴性的人数有增加的趋势。因此,开发更新、更特异、更敏感的标志物已成为迫切的问题,寻找具有癌胚胎特征的同工酶和异构体;寻找特定的亚组分是目前肝癌血清标志物研究的方向。近年来,国内外报道对肝癌的诊断有较高价值的有:
①r-GT同工酶(GGTⅡ):应用聚丙烯酰胺梯度电泳分离法可显示该同工酶的12条条带。其中Ⅰ′、Ⅱ、Ⅱ′带对原发性肝癌有特异性,阳性率为79.7%,AFP阴性者该酶的阳性率为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