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3-01-07 20:51

  常言道,有药三分毒,药物可以治病,也同样可以致病。虽然这是我们知道的常识,但在临床实践中,习惯上会更多关注药物是否能很好的治疗疾病,而对药物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则往往会疏忽。

  “药物肝”,顾名思义,乃药物引起的肝脏损伤,是重要的药物不良反应之一。临床上,因不明原因转氨酶升高而就诊的患者中,通过详细的询问病史,最终确认为“药物肝”的不在少数。上海仁济医院消化内科茅益民

  在日趋老龄化的社会中,人们使用药物(包括中药)和营养保健品、接触环境中各种化学物质的机会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如缺乏药物合理应用的相关知识,就会导致“药物肝”的风险加大。近年来,随着“毒胶囊事件”、“痔血胶囊”等事件的公布和披露,药物安全性问题尤其是“药物肝”,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尽可能避免药物带来的相应不良反应,远离“药物肝”,了解“药物肝”的相关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

  什么叫“药物肝”?

  在任何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常规治疗剂量的药物而引起的不同程度的肝脏损伤,叫作“药物肝”。

  “药物肝”为什么会发生?

  由于药物进入体内后都需要代谢,而肝脏中含有与药物代谢相关的酶,因此,目前已知的几乎所有的药物都在肝脏进行代谢,当然,肝脏也会首当其冲,成为药源性疾病发生的主要靶器官。

  通常,“药物肝”的发生包括二种情况:第一,有些药物本身或其在体内的代谢产物对肝脏有不同程度的直接毒性作用,因此,应用此类药物时有些患者可出现肝损伤,而且剂量越大,“药物肝”的风险也随之增大。由于已知该药物或代谢产物有直接的肝脏毒性,所以应用这类药物时,“药物肝”的发生往往可以预测,也便于防范。第二,药物本身或其在体内的代谢产物对肝脏“无毒”,此时,“药物肝”的发生常常与“药”无关,而与“人”有关,因为,绝大多数用药的患者都不出现肝损伤,仅极少数患者可出现肝损伤。通常,这种情况下的肝损伤,与患者本身的代谢或过敏特异质有关,如对某种药物代谢的明显异常或对药物成分过敏等。所以对这些极少数的人群而言,药物引起的肝脏损伤一旦发生常较严重,甚至引起肝功能衰竭,威胁生命,此时“药物肝”的发生往往很难预测,也难于防范。

  “药物肝”的发生率是怎样的?

  由于监测的困难,同时即使发生药物性肝损伤,患者和医生也因各种原因未及时如实上报,因此在普通人群中确切的发生率很难估计。来自法国的数据显示“药物肝”的发生率为14人/10万人年,要高于其他欧美国家估计的1-2人/10万人年。来自国外的数据显示,因“黄疸”而住院的患者中2%-5%由药物引起,因“急性肝炎”而住院的患者中约10%由药物引起,因“急性肝功能衰竭”而住院的患者中约30%-40%由药物引起。虽然尚没有规范的研究报道我国“药物肝”的发生率,但考虑到我们国家人口基数庞大,用药人群广泛,推测“药物肝”的绝对人数也会是一个较庞大的人群。

  哪些药物易引起“药物肝”?

  由于可引起“药物肝”的药物,有些是对肝脏有直接毒性,有些则无直接毒性而与患者自身的代谢或过敏特异质有关,因此,理论上任何药物(包括保健品)都有引起肝损伤的可能。

  国外研究显示,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抗生素等是欧美国家引起肝损伤最常见的药物。抗结核药、抗肿瘤药、神经系统疾病治疗药物、精神系统疾病治疗药物、心脑血管治疗药物、代谢性疾病治疗药物、抗真菌类药、免疫抑制剂、激素类药(包括口服避孕药)等都是目前已知引起肝损伤频率较高的药物。因此,在应用这些药物时要注意监测,以早期发现肝损伤的信号,采取适当措施避免肝损伤或更严重肝损伤的发生。

  中药是“没有不良反应”的吗?

  中药是“安全无毒”的,不会有不良反应,而西药是“有毒”的,这是很多百姓长期以来对中药的理解。但是,很遗憾,这是一个严重的认识上的误区。来自韩国和新加坡的报道提示,中草药是在他们国家引起肝损伤最常见的药物。近年来,我国报道的包括中草药在内的天然药物引起肝损伤的发生率也在不断增加,“痔血胶囊”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笔者曾遇见一严重肝损伤的案例,最终确认是因为冬令进补服用膏方而引发。临床上,在很多因不明原因转氨酶增高或严重肝损伤而就诊的患者中,仔细询问病史,有相当一部分比例的患者有中药服用史。目前明确有肝脏毒性的中药有72种,常见的有吡咯双烷生物碱、石蚕属植物、大黄、雷公藤、决明子、何首乌、鱼胆、乌头等。鉴于中草药本身成分非常复杂,各成分间的相互作用如何也不是很清楚,因此,在服用时应密切监测其对肝脏的损伤。

  怀疑“药物肝”时,如何解读肝功能检查报告?

  肝功能检查中如果出现谷丙转氨酶升高(ALT)和/或谷草转氨酶(AST)明显升高为主要表现,通常提示肝细胞有损伤, ALT升高幅度超过3倍正常上限时,我们称之为肝细胞损伤型“药物肝”。如果出现以碱性磷酸酶(AKP)和/或谷氨酰转肽酶(GGT)明显升高为主要表现,AKP升高幅度超过2倍正常上限时,我们称之为胆汁淤积型“药物肝”。另外有些患者,既有ALT升高的表现,也有AKP或GGT升高的表现,此时,我们称之为混合型“药物肝”。

  在肝功能检查的报告中,除了关注上述酶学的指标外,还应关注总胆红素、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等指标,这些指标的异常比如总胆红素明显升高、白蛋白明显降低、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延长,通常意味着肝脏的损伤更严重,肝脏的真正功能受到了损害。临床上,出现“胆酶分离”(转氨酶水平下降,但总胆红素却明显升高)时,往往是严重肝损伤的特征,这些患者的预后不良,可出现急性肝功能衰竭,死亡的风险增加,此时的转氨酶下降并不是好事情。

  在药物性肝损伤的患者中,如果ALT水平超过3倍正常上限,同时总胆红素水平超过2倍正常上限,那么,这些患者的预后同样不良,死亡率可高达10%。

  “药物肝”有哪些严重的后果?

   “药物肝”引起的肝脏损伤可以是急性发病,也可以是亚急性和慢性发病。其引起的损伤类型可包括目前已知所有的肝脏病变,如急性/亚急性肝细胞性损伤、急性/慢性胆汁淤积、慢性肝炎、自身免疫样肝病、脂肪肝、肝硬化、肝脏血管病变、肝脏肿瘤等。

  药物引起的肝脏损伤,其严重程度轻重不一,而且人们对药物的反应是不一样的。使用同一种药物,有些人会出现相应的肝脏损伤,而有些则不会。有些人的损伤比较小,仅为一过性的肝酶(转氨酶)异常,且可以在继续服用可疑药物时,肝酶自行恢复正常或不再进一步明显升高。然而,有些人无论是否停用可疑药物,肝损伤都可能进展为肝功能障碍、急性肝功能衰竭,导致病人死亡或需接受肝移植。目前,全球将药物性肝损伤的严重程度分为6级:0级,无不良反应,为耐受者;1级:仅肝酶增高,大多数患者适应;2级:检测到肝细胞功能轻度丧失;3级:病情重,需住院;4级:急性肝衰竭;5级:死亡或需接受肝移植。

  “药物肝”有哪些临床症状?

  “药物肝”的临床症状并无特异性。有些患者可表现为与肝炎类似的症状,如乏力、疲劳、胃口差、上腹不适、恶心、呕吐、黄疸、尿色加深、皮肤瘙痒等症状。此外,有时候还可能伴随一些肝外组织损害的表现,如发热、关节病、皮疹、嗜酸细胞增高等症状。因此,在出现这些可疑症状时,应该考虑到“药物肝”的可能。

  哪些人是“药物肝”的高风险人群?

  老年人由于合并应用多种药物,儿童因发育尚未完全成熟,这些人群是“药物肝”的高风险人群。此外,过敏体质的人群、酗酒者、肥胖、糖尿病、肝病、肾功能减退者等都是“药物肝”的高风险人群。不同性别有时也会有影响,如服用氟烷、双氯芬酸、呋喃妥因、右丙氧芬等药,女性出现肝损伤的比例更高;而男性则服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对乙酰氨基酚、硫唑嘌呤等出现肝损伤的机会更多。

  如何尽可能地避免“药物肝”的发生?

  下列方法可帮助您尽可能地避免“药物肝”的发生,防止发生更严重的肝损伤:

  1、对原发疾病治疗时,用药应在有经验的医生或临床药师的指导下进行;

  2、治疗前仔细阅读说明书,确认所用的治疗药物与说明书中针对原发病的适应症一致,并了解药物的治疗剂量、疗程、是否有引起肝损伤的报道、药物相互作用、注意事项等信息;

  3、用药前需确认药物是在有效期内;

  4、按说明书中的要求贮藏药物;

  5、确认对即将服用的药物,以前没有过敏史;

  6、剂量及服用方法与说明书一致,避免随意加大剂量或延长疗程;

  7、除非必须,尽可能避免同时使用多种药物;

  8、与医生沟通,尽可能避免使用已报道有肝毒性的治疗药物;

  9、用药过程中,注意观察出现的一些非特异性症状,一旦出现需及时与医生沟通;

  10、对必须服用已报道有肝毒性的治疗药物,需定期监测肝功能,一旦出现信号或异常,需及时与治疗原发病的医生沟通,以决策是否需变更原治疗方案;

  11、一旦出现肝损伤,应同时到专业的肝病科医生处就诊,寻求最佳的治疗方案。

  吃药是为治病,而不是添病,以最小的治疗风险获得最大的预期治疗效果是最佳的策略,因此,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及对肝脏的损害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不明原因的肝酶异常提示 "药物肝"相关文章
1.谷丙酶主要分布在肝细胞的周边和胆管细胞,当肝细胞或胆管有急性炎症时,大量渗漏到血液中,所以急性肝胆炎症血清谷丙酶的水平最高; 2.谷草酶只有1/5存在于肝细胞浆中,约有4/5在线粒体(线粒体是细胞内管理氧化和能量的细胞器,你可把它想像是一个车间)。线粒体损伤时谷草酶明显升高,反映肝细胞病变的程度,所以肝硬化时,谷草酶会超过谷丙酶。许多器官组织都有谷草酶,如心肌、心脏、肾脏、胰腺、骨骼肌等,所
发布于 2024-09-13 16:08
0评论
概述 关于丙肝,没有乙肝那么熟悉,但是不是说不严重,毕竟也是肝功能不好,如果不及时治疗,那么回使肝功能更严重,严重的会引起肝癌,如果是肝癌那么就晚了,所以我们要早检查早治疗。身边的朋友也是有肝病患者,他们就是很注意自己的身体,不会让自己太过劳累,能休息就尽量休息,积极配合治疗,做锻炼提供身体免疫力,不让病情更严重下去。 步骤/方法: 1、 丙肝不像乙肝,知道的人比较多,其实也是很严重的疾病,
发布于 2022-10-10 01:12
0评论
中老年女性血清碱性磷酸酶不明原因升高 ――警惕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可能   马雄 王绮夏上海仁济医院消化内科马雄     52岁的施女士在三年前单位体检时偶然查出血清碱性磷酸酶升高,之后曾就诊于当地多家医院。在进行了各种病毒性肝炎标志物等一系列检查后,居然找不出明确导致她碱性磷酸酶异常的病因。在家人的建议下,施女士带着三年来所有的化验资料来到上海的大医院进一步诊治。在那里,她被明确诊断为“原发性
发布于 2023-01-07 18:51
0评论
碱性磷酸酶异常多见于阻塞性黄疸,原发、继发性肝癌,胆汁淤积性肝炎等。如果是肝细胞性黄疸,转氨酶的活性会很高,但碱性磷酸酶稍高或者是正常。而如果是阻塞性黄疸则正好相反,血清碱性磷酸酶会明显升高,转氨酶则轻度增高;而肝癌病变时,血清碱性磷酸酶明显增高,转氨酶升高却并不明显,血清胆红素也不高.]碱性磷酸酶异常还见于骨骼性疾病,如成骨不全,纤维性骨炎,骨质软化症,骨折修复愈合期,骨转移癌。 血清碱性磷酸
发布于 2023-11-09 18:29
0评论
发病原因由于形成的原因不同,可以分成①先天性肝囊肿,②创伤性肝囊肿,③炎症性肝囊肿,④肿瘤性肝囊肿,⑤寄生虫性肝囊肿。平常我们见得最多的90%以上的囊肿就是先天性肝囊肿(也叫真性囊肿)。创伤性肝囊肿是肝脏外伤后的血肿或组织坏死液化形成的一个囊腔,因为它不是一个真正的囊肿,所以也把它叫做假性囊肿。炎症性肝囊肿是由胆管发炎或结石梗阻引起的胆管囊状扩张,内容物是胆汁,也叫胆汁潴留性囊肿。肿瘤性囊肿包括
发布于 2022-12-25 18:27
0评论
近年来,我国居民中脂肪肝、酒精性肝病的患病人群日益扩大,且年龄呈现出低龄化趋势。据了解,都市人群患脂肪肝的比例一直居高不下,特别是有饮酒习惯的人,大都患有一定程度的脂肪肝。而脂肪肝又会发展为肝硬化,甚至癌变。现在,酒精性肝病、脂肪肝已成为一种常见病,正严重蚕食着人们的身体健康。肝脏问题,迫切需要关注?病源防不胜防,肝脏易受损伤事实上,肝损伤人群数量之所以正迅速膨胀,是因为眼下无论是整体环境还是人
发布于 2022-12-07 16:04
0评论
概述 能够引起肝囊肿的原因是非常多,比如说有个人可能是因为肝脏里面有寄生虫,导致了囊肿。当人更多的是非寄生虫性的肝囊肿。尤其是先天性囊肿更加多见,最主要的就是因为胚胎发育出现了异常导致。后天性的肝囊肿主要是血肿以及肝脏的退行性囊肿,还有可能是肝脏的淋巴囊肿,或者是因为胆管堵塞导致了潴留性的囊肿。其他还有囊肿性腺瘤。 步骤/方法: 1、 在干囊种疾病当中,胆管堵塞导致的囊肿最为常见,其本质其实
发布于 2023-05-27 21:07
0评论
概述 肝囊肿是一种很常见的良性肿瘤,形成的原因要好几种,一种是先天性造成的,还有种就是后天的饮食不当、生活不规律,加上长期饮酒,会导细胞增生,在肝部上长出囊性的肿物,肝囊肿的生长很慢,而且没有明显的症状,除非囊肿大于4公分以上,因为体积大了,会占据肝区,甚至压到胃部,引起呕吐、反胃、恶心、肝痛等症状,要是大于5公分以上,就必须手术切除了。 步骤/方法: 1、 肝囊肿患者要好好休息,不能劳累,
发布于 2023-05-28 03:55
0评论
概述 对于肝囊肿这个疾病很多人都是不陌生的,但是对于造成肝囊肿这个疾病的原因很多人也不是非常的了解,那么对于这个疾病的治疗也就不是非常的了解。能够引起这个疾病的原因是非常多的,例如细菌引起感染、血液感染、直接侵入等等,这些方式都会造成肝囊肿,针对这个疾病的发病原因的复杂性就导致疾病治疗的复杂性,那么下面我们就看下造成肝囊肿的原因。 步骤/方法: 1、 首先,造成肝囊肿的原因非常的多,胆小管病
发布于 2023-12-26 12:55
0评论
肝脾肿大原因 (1)急性肝炎(甲型、乙型及丙型),无论有否黄疸或属何类型均可引起肝脏肿大。若无肝肿大体征,诊断本病,当属可疑。但暴发型者例外。凡在近期内肝脏增大者,肝脏质地柔软、肝区触痛及叩击痛。尤其为黄疸型者,能够将引起肝肿大的其他疾病排除,急性肝炎的诊断应首先考虑。脾肿大是肝炎的体征之一,但并非每个病例皆然。脾肿大者多数质地柔软,轻度肿大及轻触痛。 (2)慢性肝炎(慢性活动性与慢性持续性)之
发布于 2024-01-21 01:09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