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3-01-09 14:19

许多家长对 "多动症 "一词并不陌生,但人们往往只从字面上理解 "多动症",而多动症并不只是好动,孩子们精力充沛,活泼好动。

大约85%的多动症儿童是由于前额叶或尾状核的功能障碍所致

多动症:多动只是一种现象!其原因是什么?

1.遗传因素。大约40%的多动症患儿的父母、他们的兄弟姐妹和其他亲属在童年时也有这种疾病。以上几点表明,遗传因素与多动症密切相关,这也是多动症的一个原因。

2.脑组织的有机损伤。大约85%的多动症患儿是由于额叶或尾状核功能障碍引起的,包括:怀孕期间的母体疾病,如高血压、肾炎、贫血、低体温、先兆子痫、感冒等。;分娩时的异常情况,如早产、产钳、剖腹产、窒息、颅内出血等;分娩后一到两年内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和外伤;以及母亲的吸烟或酗酒史。母亲往往有大量吸烟或酗酒的历史。有这些情况的儿童患多动症的几率更高,这是多动症的原因。 ...

小儿多动症到底是什么样子的?相关文章
概述 根据一些育儿专家的经验来看,专家们普遍建议父母不要过多的去限制孩子的性格发展,认为过多的限制会影响孩子性格的独立发展,不利于孩子形成全面的个性发展,而社会上有个性的认识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的。所以现在大多数的宝宝妈妈都尽可能的不过于管制孩子的生活,但是有时候孩子过于好动被说是多动症患儿,请问医生,什么是小儿多动症? 步骤/方法: 1、 您好,目前医学上对小儿多动症是而同期常见的心理障碍,多
发布于 2023-01-02 03:59
0评论
1、正常好动的孩子虽然也有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但对有兴趣的事情,却能专心致志,很少分散注意力,而多动症的孩子做不到。 2、正常儿童虽然表现散漫,如上课做小动作,甚至吵闹打架,但当他意识到必须控制自己时,他能控制得住,而多动症的孩子却不能控制自己。 3、正常儿童做快速、反复和轮换动作时,表现得灵活自如,而多动症患儿却表现得很笨拙。妈妈们对多动症还有不了解的,可以在线咨询鸽子医生。 4、中枢神经兴奋
发布于 2024-06-21 19:29
0评论
1、对于患有小儿多动症的患儿要进行个别心理治疗:利用学校特殊的课前、课后和课间休息时间,对个别学生的情绪障碍,进行心理治疗。 2、根据病情需要,配以少量药物。 3、对学生进行特殊教育:以复习一周内课程为中心,采用培养独立思考、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为重点,使这些智力正常的孩子在完成学业的同时,能适应学校环境及克服心理卫生问题。 4、对家长进行集体咨询,或进行家庭治疗:主要是指导家长,掌握儿童
发布于 2023-03-09 12:22
0评论
脑神经递质数量不足有人认为,多动症的发生,可能是由于脑神经递质数量不足,住处不能及时传递而造成的一种病态。脑内神经递质(如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浓度降低,可降低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活动,使孩子动作增多。 而治疗多动症的药物,其化学结构与去甲肾上腺素相似,服药后,可通过各种途径,增加去甲肾上腺素的含量,使患儿动作减少,因此,多动症患儿必须服药治疗。脑组织器质性损害大约85%的患儿是由于额叶或尾状核功
发布于 2024-06-17 21:01
0评论
1.注意缺陷 表现为与年龄不相称的明显注意集中困难和注意持续时间短暂,是本症的核心症状。患者常常在听课、做作业或其他活动时注意难以持久,容易因外界刺激而分心。在学习或活动中不能注意到细节,经常因为粗心发生错误。注意维持困难,经常有意回避或不愿意从事需要较长时间持续集中精力的任务,如课堂作业或家庭作业。做事拖拉,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或指定的任务。患者平时容易丢三落四,经常遗失玩具、学习用具,忘记日常的
发布于 2022-12-04 11:08
0评论
儿童多动症的症状表现: ①活动过度:患儿在母腹中,活动量大就明显较多;婴幼儿、学龄前期,则显得特别活跃,表现为不安静、多动、好哭闹不安静,难以满足要求;随着年龄的增长,活动量增加,上课乱跑、乱动,不守纪律,不顾危险。 ②冲动、任性:情绪不稳定,易激惹冲动,任性,易受外界刺激而过度兴奋,出现危险或破坏性行为。 ③注意力不集中:孩子爱眨眼睛,表现在上课不专心,做作业字迹潦草,拖拉时间,要么就是频繁出
发布于 2025-01-03 21:59
0评论
多动症是小儿时期最为常见的心理行为疾病,患病率高达3-6%,严重地影响了儿童的健康生长,也给学校、家庭和社会带来了不少问题,已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可如何治疗仍存在不少的误区,影响了治疗的效果。那如何才能正确治疗多动症呢?1、综合治疗是关键目前多动症的治疗主要采用综合治疗,以心理行为治疗和药物治疗为主,其他治疗方法为辅。在治疗中强调家长、老师、医务工作者及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尤其是老师和家长的参
发布于 2023-03-27 14:26
0评论
本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清,目前认为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所致。 1.遗传 家系研究、双生子和寄养子的研究支持遗传因素是ADHD的重要发病因素,平均遗传度约为76%。 2.神经递质 神经生化和精神药理学研究发现,大脑内神经化学递质失衡,如患者血和尿中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功能低下,5-HT功能下降。有学者提出了ADHD的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及5-羟色胺(5-HT)假说,但尚没有哪一种假说能完全解释ADH
发布于 2022-12-24 13:08
0评论
1、患儿的母亲常在孕期或围产期有较多并发症,常有大量吸烟或酗酒史。 2、遗传因素,如:患儿的血缘兄弟、父亲等有较多多动或注意不集中表现;双生子中单卵双生子的患病率高达51%~64%;亲属中酒精中毒、反社会人格及癔症者也较多。 3、神经递质、酶的研究结果虽然常互相矛盾,但不失为对本症病因的一种研究途径。 4、严重的铅中毒可产生致命的中毒性脑病、痴呆等神经系统损害,但轻微铅中毒是否可产生多动症,至今
发布于 2023-03-04 18:36
0评论
1.遗传 家系研究、双生子和寄养子的研究支持遗传因素是ADHD的重要发病因素,平均遗传度约为76%。 2.神经递质 神经生化和精神药理学研究发现,大脑内神经化学递质失衡,如患者血和尿中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功能低下,5-HT功能下降。有学者提出了ADHD的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及5-羟色胺(5-HT)假说,但尚没有哪一种假说能完全解释ADHD病因和发生机制。 3.神经解剖和神经生理 结构磁共振成像(
发布于 2022-12-04 11:15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