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 肠粘连是指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肠管与肠管之间、肠管与腹膜之间以及肠管与腹腔内器官之间的异常粘连。
特点: 肠粘连往往发生在术后,特别是阑尾炎或盆腔手术后。肠粘连的严重程度与个人对腹膜或肠道浆膜的损伤反应的敏感性有关。粘连有两种类型,即膜状粘连和绳状粘连;其性质为纤维性粘连和纤维性粘连。
症状: 肠粘连引起的临床症状和表现因粘连程度和粘连部位而异。
轻度病例可能没有任何不适或临床症状,或偶有轻微腹痛和进食后腹胀,可自行缓解。
严重的病例可能出现频繁的腹痛、腹胀、吞咽困难、嗳气、大便干燥、气团在腹中游走,甚至引发不完全或完全的肠道梗阻。
病因:除先天性原因外,粘连的形成基于两个因素:损伤和炎症。
损伤:
1.手术:肠管暴露、牵引、过程中浆膜损伤、术后渗血、渗液、腹腔内放置引流管等均可引起肠粘连;
2.腹部外伤:腹部闭合性外伤,虽然撞击部位没有破裂穿孔,但损伤的局部组织可出现充血水肿或有出血性渗出物流入腹腔,使周围组织水肿粘连;
3、化学药物:如计划生育粘剂堵塞药物流出,进入腹腔引起粘连。
炎症:
1、盆腹腔器官细菌感染(阑尾炎、胆囊炎、附件炎),导致盆腹腔炎性渗出物或脓液积聚,引发粘连;
2、结核性腹膜炎。结核性腹膜炎可分为干性和湿性干性两类,腹膜上除见结核性结节外尚有大量纤维素性
3.肠结核:肠结核患者的肠壁浆膜上有纤维素性渗出物和结节,肠壁常因溃烂而闭塞。同时,由于纤维增生,肠壁常与邻近的肠管或大网膜形成粘连。
4.其他:肿瘤浸润和生长,破坏周围组织并形成粘连。
预防: 肠粘连大多发生在手术后,尤其是阑尾炎或盆腔手术后,发病率最高。
1.操作轻柔,注意保护肠管,密切止血,彻底冲洗腹腔;
2.术中应用可吸收的防粘连生物材料,减少粘连的发生;
3、术后早期活动,促进胃肠道蠕动是关键。
治疗: 有些粘连以后可以部分或完全吸收,手术治疗并不能消除粘连,相反,术后必然会形成新的粘连,所以肠粘连一般采用非手术治疗。
正常的肠道蠕动可以将食物残渣和气体排出肠腔,而肠粘连由于粘连使肠道狭窄,肠内容物受阻,肠腔内压力增加,出现腹痛、腹胀。在饮食方面要注意:少吃刺激性和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不吃生冷食物,不喝冷饮,软性和半流质食物如粥、馒头、蛋糕、牛奶、豆浆等,应少吃多餐,不要暴饮暴食,避免大量饮水和流食。此外,要注意腹部保暖。腹部寒冷会刺激肠道蠕动增加,引发肠梗阻。
手术治疗往往是最后的手段,以下情况可考虑手术治疗:
1、粘连性肠梗阻伴肠绞窄经非手术治疗无效的。
2、粘连性肠梗阻经非手术治疗无效。粘连性肠梗阻经非手术治疗缓解后反复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