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3-01-10 04:41

  创伤性颅骨骨折术后进展性脑内出血导致脑疝者并不多见,作者收治1例,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患者,男,45岁。因坠物砸伤头部于2008年5月14日在当地医院就诊。外院病史记载显示患者入院时Glasgow Coma Scale(GCS)为13分,左顶部头皮挫伤伴帽状踺膜下血肿,右侧肢体肌力3级,肌张力略低,余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发现。伤后1h头颅CT平扫见左顶骨粉碎、凹陷性骨折,凹陷深度>1cm,伴局部脑挫裂伤,环池清晰可见,中线结构居中。诊断为左顶叶脑挫裂伤伴顶骨粉碎、凹陷性骨折。当地医院给予急诊全麻下开颅术,取S形切口,清除顶部碎骨片后,见一线形骨折线延伸至颞底侧,并见硬脑膜外活动性出血。向颞部扩大切口和骨窗,电凝止血并悬吊硬脑膜后,分层缝合头皮。术后第1天患者的意识状态无明显改善,术后25h患者出现左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右侧肢体偏瘫。立即复查头颅CT见手术部位脑挫裂伤出血进展扩大伴周围明显水肿,左侧侧脑室受压消失,中线结构向右侧偏移>1cm。患者随即转入我院,并在全麻下再次急诊手术。先行右侧脑室额角穿刺,脑室内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探头置入术,测定ICP为46mmHg。再向颞底、耳前方延长原手术切口,形成基底朝下的额颞顶瓣。翻开皮瓣和颞肌瓣后,见硬脑膜张力高,开放脑室外引流后,扩大原骨窗至13cm×15cm大小。放射状切开硬脑膜后,见脑组织水肿明显,顶叶挫裂伤处皮层小切口切开皮层后脑内血肿涌出。,清除挫裂伤灶和血肿后,脑组织张力降低,以自体骨膜修补后硬脑膜减张缝合,硬脑膜外留置负压引流管1根。术后给予20%甘露醇125ml/8h,脑室外引流管开放(出口高于外耳孔20cm)。3天后ICP稳定在15mmHg以内,停用甘露醇,脑室外引流管5天后拔除。患者于术后第1天清醒,但有运动性失语。术后10天,右侧肢体肌力恢复至3级、不完全性运动性失语出院康复治疗。伤后半年,患者语言功能基本恢复,右侧肢体肌力恢复至4-5级,头颅CT扫描显示左侧侧脑室略扩大并伴顶叶少量低密度影。再次入院行颅骨修补。随访1年半,患者已能生活自理。
  2、讨  论
  颅脑创伤后进展性出血性脑损伤以脑内血肿和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多见,其次为硬脑膜外血肿和硬脑膜下血肿。伤后首次CT扫描上有脑挫裂伤和颅骨骨折者,发生进展性颅内出血的危险性最高。本例伤后1h的头颅CT扫描,显示着力部位的粉碎和凹陷并存的复合性骨折伴脑挫裂伤,骨折凹陷深度>1cm。手术清除碎骨片后,术后局部挫裂伤灶出血进展,并伴随明显脑水肿形成,导致术后25h同侧颞叶钩回疝发生。对于创伤性颅骨骨折凹陷深度>1cm的患者,即使手术中未发现硬脑膜的破损,也应该切开硬脑膜探查。同时术后应该严密观察神经系统状态,并早期CT复查,作者主张对病情稳定者也至少术后6h第1次复查,以便早期发现有无颅内出血的进展。本例两次手术前的化验检查,均未发现凝血功能异常,说明第1次术后进展性脑内出血的形成,系局部挫裂伤灶在去除凹陷的颅骨压迫后,保护性作用消除后出血扩大所致,排除全身性凝血功能异常的因素。
  本例第2次手术时,颅内压增高明显并已经发生脑疝。因为转院的原因,第2次头颅CT扫描至第2次手术有3h的时间间隔,术中所见脑内血肿明显多于CT扫描的所见。为了防止术中脑膨出的发生,本例手术中以下2点值得关注:(1)先行对侧脑室额角穿刺,留置脑室内ICP监测探头。测定ICP的同时,在切开硬脑膜时开放外引流释放部分脑脊液,有效地降低了ICP;(2)在切开硬脑膜前,先在手术区内取好自体的骨膜备用,这样在清除颅内病灶后,很快完成硬脑膜的减张缝合,减少了脑组织的暴露时间。
  本例术中脑室内ICP的监测,不仅为手术减压的策略提供可靠的数据,而且术后可以持续外引流有效地降低ICP,并指导甘露醇等脱水、利尿药物的应用,避免了经验性应用的盲目性,也减少了给予此类药物潜在副作用的风险,患者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什么是外伤性复合颅骨骨折手术后的进行性脑内血肿?相关文章
[摘要]目的探讨外伤性进展性硬脑膜外血肿(TPEDH)的临床特点和早期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93例TPEDH病例的临床、影像学资料和预后结果,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本组93例中男性72例,女性21例,平均年龄33±12岁;受伤至TPEDH确诊的平均时间为8±13h;41例为首次CT扫描上少量出血的增大,52例为新发血肿;其中28例为首次开颅减压术后发生。血肿部位以颞顶部和额颞部最多见(54%
发布于 2023-01-10 04:16
0评论
颅骨生长性骨折,英文名为growingskullfracture,主要见于婴幼儿,常见于头部外伤,3岁以下儿童多见;发生机理主要是由于颅骨骨折伴有硬膜撕裂造成,该时期患儿多有脑部及颅骨的快速生长,由于脑搏动等带来的局部压力变化,局部颅骨裂隙逐渐增大,脑组织也因此而膨出;具体机理我们不再多说,也是患儿家属不需要考虑的。颅骨生长性骨折对于患儿脑部发育的影响较大,对于伴有颅骨骨折的婴幼儿儿需要小心,一
发布于 2022-10-20 08:49
0评论
外伤后癫痫系指由颅脑外伤引起的反复发作性疾病,需要注意的是外伤与癫痫不仅在时间上存在先后关系、同时也必须存在因果关系。根据初次发病的时间不同,常将外伤后发作分为:1、即刻发作:外伤后24小时内的发作。2、早期发作:外伤后1天~1周之间的发作。3、晚期发作:外伤后1周以后的发作。只有反复发生的晚期发作才能称之为外伤后癫痫。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外伤后癫痫发生率为4%~10%。外伤后癫痫的发病机制:外伤性
发布于 2023-03-16 19:16
0评论
硬膜下血肿是常见的颅内血肿之一,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及慢性三种。 硬膜下血肿与颅脑外伤有密切的关系,特别是急性和亚急性硬膜下血肿,多在伤后数小时或数日出现临床症状。慢性硬膜下血肿常在伤后两周以上出现症状。部分病人无明显外伤史,部分病例可因剧烈咳嗽,血管本身缺陷,凝血过程障碍引起。 急性、亚急性硬膜下血肿与外伤有密切关系,常不易误诊。慢性硬膜下血肿常不能及时诊断,贻误病情。 硬膜下血肿临床表现以颅人
发布于 2023-10-02 21:52
0评论
[摘要]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术后进展性硬脑膜外血肿(TPEDH)的临床特点和早期诊治方法。方法对34例颅脑外伤术后TPEDH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临床表现、CT检查结果、治疗结果进行总结。结果本组34例TPEDH中,邻近型8例,远隔型26例;单侧者30例,双侧4例;以颞顶部和枕顶部最多见。主要表现为术后意识障碍无明显好转或者出现新的神经功能障碍表现。再手术33例,32例确认血肿处骨折存在。出院时
发布于 2023-01-10 04:36
0评论
有两种整复方法:①游离骨瓣整复;②撬起凹陷骨折片整复。 1.游离骨瓣整复 ①绕凹陷骨折边缘做一马蹄形皮瓣。②在凹陷骨折的周边钻4个骨孔,在各骨孔之间锯断,保留骨瓣表面的骨膜。③在硬脑膜外与颅骨内板之间进行剥离,将整个骨瓣取下。④用手或其他手术器械将凹陷骨折整复。⑤检查硬脑膜是否完整,硬脑膜下是否有血肿或脑挫裂伤。如硬脑膜已被撕破,骨折片已刺入脑内,骨片小者应予摘除,清除其下方的积血和挫碎的脑组织
发布于 2023-10-09 10:56
0评论
一、宗旨规范我国颅脑创伤病人外科手术指证、手术时机和手术方法,提高我国颅脑创伤病人救治成功率。二、临床循证医学证据和专家共识目前国内外有关颅脑创伤病人,特别是急性颅脑创伤病人外科手术治疗的指证、时机和方法存在争议。鉴于外科手术无法进行双盲临床对照研究和伦理学问题,至今尚无有关颅脑创伤病人外科手术疗效的一级循证医学证据。2006年,美国神经外科专家在收集国际医学刊物发表的800多篇(二级或三级证据
发布于 2022-10-10 13:48
0评论
一、头皮产伤 头皮产伤包括产瘤、头皮血肿、腱膜下出血。 1、产瘤:通常发生于头位自然产,由于头皮的外伤造成表浅部位的出血性水肿,它的位置不局限在一头骨缝内,临床上不需要任何治疗,通常3天会消失。 2、头皮血肿:发生原因不明,较常发生于产钳生产婴儿,它可以发生于颅骨任何部位,但只局限于单一骨缝内,不会超越头骨中线,大部分血肿在几周内自然消失,少部分会有钙化情形发生。 3、腱膜下出血:发生原因是由于
发布于 2023-08-23 19:10
0评论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交通工具的大量增长以及游乐设施的多样化,目前婴幼儿颅脑外伤的发生明显增多。由于婴幼儿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病理生理等均与成人有所不同,所以婴幼儿颅脑外伤具有症状明显、易致颅骨变形、后遗症较少等特点。那么,常见的脑外伤包括哪些?一旦受了脑外伤,除了密切观察外还要采取哪些措施呢?希望下面的内容能给大家一些提示。1、头皮血肿:婴幼儿头皮损伤的特点是出血在头皮下聚集。由于小儿头皮比较
发布于 2023-03-28 03:01
0评论
颅骨血肿骨化是主要发生在儿童的罕见疾病,并且其发病、临床表现及处理原则未见文献报道。我院自2000年1月~2006年12月共手术治疗儿童颅骨血肿骨化8例,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其临床特点和资料方法,旨在为儿童颅骨血肿骨化的预防和治疗方案提供参考。对象与方法一般资料本组患儿共8例,男6例,女2例,平均年龄16.7±23.3个月。其中1岁以内6例,4岁1例,5岁1例。生产史:1例出生困难剖宫产,余7例均
发布于 2023-01-21 01:21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