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脑瘤脑瘤是生长于颅内的肿瘤,分为原来就有的和后来发生的,原发性脑瘤发生于颅内脑组织及其附属物等;继发性脑瘤是身体其他部位的肿瘤转移或侵入头颅内形成的转移瘤。也可分为良性与恶性,但由于颅腔内的空间不允许扩大,因此,不论何种肿瘤都可直接引起脑组织的局部损害,影响脑血液循环,阻塞脑脊液循环通路,造成颅内积水或脑水肿,以至于发生脑疝,威胁患者生命,所以无论颅内何种肿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最为重要。
脑瘤的发病率约占全身各部肿瘤的1.8%,在儿童中因身体其他部位的肿瘤较少,故其脑瘤的发病率相对较高,约占全身肿瘤的7%。在一般尸体解剖材料中脑瘤约占1.3%~20%。脑瘤的蛛丝马迹脑瘤尽管发生在头颅内,摸不着看不见,但是还是有踪迹可寻。当出些这些症状时,不可掉以轻心。很多脑瘤都会头痛,脑内压力增高时会有呕吐,如果是喷射性的呕吐,就要警惕。脑瘤压迫神经会引起视力障碍,有时候一侧看不见,看东西重影,一侧肢体感觉异常,闻到怪气味;有的出现偏瘫或踉跄步态,耳鸣、耳聋;巨人症:多见于脑垂体瘤,颅咽管瘤可出现幼儿生长发育停止;很多癫痫的也与脑瘤有关。
警惕脑瘤在日常生活中,不要忽视:
1、头痛并伴有呕吐和视力减退;
2、突然开始抽风,特别是抽风先从口角或一侧肢体开始,然后逐渐变为全身性抽风;
3、半身麻木或无力,逐渐加重,而没有好转趋势;
4、眼皮睁不开,复视,有说话或吞咽方面的困难;
5、眩晕,行走不稳当,动作不准确,象醉汉;
6、有众多的内分泌失调症状,如相继发生的高血压、肥胖,糖尿病、男性阳痿、女性闭经或泌乳,或是手足增大,外貌改变明显等;
7、性格发生变化、过去办事一向严谨认真的人,突然变得马虎了事,或乱开玩笑,做恶作剧,整天嘻嘻哈哈,无所事事、当发现有上述症状之一时,应该视为中年人的脑瘤信号,应及早到医院进行检查。
到目前为止,可以肯定地说,癌症不会传染。临床资料证明,癌症病人本身并不是传染源。专家做过这样的实验,从癌症病人身上取下的癌组织直接种植在另一个人身上,并不能成活生长。尽管目前认为某些癌症的发生与某些病毒有关,如:子宫颈癌,鼻咽癌,白血病,但至今还不能证实感染上某些病毒就一定地得某种癌症的说法。所以告诫大家,家人朋友得了癌,不要顾虑传染,而应该多和他们在一起,奉献一份温暖和爱心,这样才有利于患者病情早日恢复。
在现实生活中,确实发现有少数类型的脑肿瘤有遗传性,如脑血管网状细胞瘤及多发性神经纤维瘤等。这类肿瘤可发生在几代人中,同一代人中有数人出现。脑瘤之头痛与迟发癫痫头痛头痛是颅内肿瘤中最常见的、也是最早的症状。脑瘤的头痛在初期并不严重,随着时间的推移,头痛也随之加剧,往往使患者不堪忍受,非一般止痛药物所能解决。头痛多开始于早晨起床后,可为阵发性,也可为持续性,咳嗽、用力等均可加重。呕吐后可有缓解。所谓迟发癫痫是指中年之后首次癫痫发作,迟发性癫痫往往提示颅内占位。脑瘤的特殊性同身体其他部位肿瘤一样,脑瘤也有良恶性之分,但由于颅内空间有限,任何肿瘤的生长都对患者危害极大,即便是良性肿瘤生长在颅内重要部位都足以对生命构成威胁,呈现出恶性临床表现,所以颅内良p恶性肿瘤都应及时积极有效治疗。患者发病后一定要到正规医院接受正规治疗,脑瘤同其他肿瘤一样需要采取综合治疗,一般均采取手术治疗。术后据病理类型采取化疗和(或)放疗,在治疗的过程中还可适当的采取中医治疗。脑瘤患者的家庭护理首先是家庭关怀。在家庭护理中,家属可以采取心理疗法和物理疗法来减轻癌症患者的疼痛。这些方法不但简便易行,而且还会给病人增强战胜病魔的信心,提高生活的乐趣。但切记千万莫病急乱投医,听信小广告到处看病,这样一定会吃亏的。其次,要鼓励他在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让他感到自己是家庭里不可或缺的一员,而不是家庭的累赘。鼓励他与脑瘤抗争的勇气,坚定治病的信心。最后,要搞好饮食。合理的饮食可以强身治病,可以使人心情愉快。经常更换食谱,改变烹调方法可以提高食欲。但一定要方便于消化吸收。也可以经常吃维生素含量高的新鲜蔬菜和水果,这类食物既可增加抵抗力,也可促进食欲。
手机与脑瘤无关2007年4月13日消息,据最新一项调查研究表明,使用手机与脑瘤的形成两者之间并没有任何的联系。该结果是由瑞典一家研究机构经过实际调查研究而得出的。
据mobilepipeline报道,美国神经学会(AAN)日前发表了该研究结果。经过对427名脑瘤患者和822名正常人的研究调查,结果发现使用手机与脑瘤的形成没有直接关系。
该研究结果显示,使用手机的频繁程度以及年限长短,与脑瘤的形成毫无关系。而且,该研究结果还发现,没有任何证据表明,经常接听电话的一侧头部容易患病。
丹麦癌症协会(DCS)医生ChristofferJohansen表示:“我们的调查结果与其他的大型研究结果是一致的。事实上,只有极少部分的研究结果表明二者之间有一定的联系,而这样的结论往往都受到了质疑。”
但Johansen同时指出,在他们此次调查的对象中,使用手机年限在10年以上的占少部分。他说:“在我们此次调研中,使用手机年限在10年以上的被调查者很少。因此,对于使用手机年限长达10年或更久的用户,我们还需要进一步证实。”
尽管如此,Johansen还是提醒手机用户,如果方便,还是尽可能的使用手机免提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