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手术方法 患者于月经净后一周内手术,手术前晚宫颈管内放置宫颈扩张棒。手术采用全身麻醉,腹腔镜使用OLYMPUS电视腹腔镜和配套设备及手术器械,宫腔镜手术使用OLYMPUS 21F单极宫腔电切镜及8.5mm双极宫腔电切镜。患者取膀胱截石位,经腹腔镜检查除外完全双角子宫或双子宫后,患者采用头高脚低位(头高约15°)进行TCRS手术,若患者合并阴道中隔则用电刀切断或切除阴道中隔。先逐号扩张宫颈至9~10号Hegar,如为双宫颈,则仅扩张优势侧宫颈,依所用宫腔镜单双极不同使用5%甘露醇或0.9%氯化钠注射液为膨宫液,膨宫压力设定为100mmHg,置入宫腔镜,术中依据子宫中隔不同形态,以电切环左右对称切除中隔组织,针状电极划开中隔基底部,或直接用针状电极自中隔尖端起划开中隔组织,直至宫底与双宫角连线水平基本平齐,腹腔镜透光试验阳性,宫底部透光基本均匀一致时手术终了。对于双宫颈无交通型完全子宫中隔,则先于一侧宫腔内放置宫腔探针、细径导尿管或小号Hegar做衬垫和指示,将中隔于子宫内口水平切开使之成为交通型中隔,再行切除。对于完全中隔,切除过程中注意保留内口以下部分中隔组织,以防止术后出现宫颈松弛。部分患者进行TCRS前酌情行输卵管粘连和盆腔粘连松解,输卵管通液或卵巢囊肿剥除术、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病灶消融术。
1.3术后处理 所有患者依术中具体情况被分成四组并给予相应的术后处理。第1组:子宫中隔合并宫腔粘连,共4例。术后放置IUD,并服用人工周期药物(倍美力0.625mg,2次/d,月经第五天起服用,连服22天;安宫黄体酮8mg,1次/d,月经第17天起服,连服10天,共3个周期)。第2组:子宫中隔合并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或卵巢内膜异位囊肿、或子宫内膜息肉、或黏膜下肌瘤、或子宫腺肌症者,共14例。术后不放置IUD,也不使用人工周期药物,但有2例合并内膜异位囊肿和1例合并腺肌症者术后使用了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激动剂(Gonadotroph in hormone-releasing hormone agonist, GnRH-a, 达菲林,3.75mg, 每28天1次,共用3剂)。剩余37例患者为单纯子宫中隔,随机分入第3、4两组,其中第3组19例,术后仅服用人工周期药物,不放置IUD;第4组18例,术后放置IUD,但不服用人工周期药物。所有患者均嘱其于术后第1、3月行宫腔镜检查,观察宫腔形态。宫内放置IUD的患者于术后第3个月取环。除术后使用GnRH-a药物患者外,所有患者均嘱其于术后第4个月后试妊娠,如试孕半年内出现流产或仍然不孕则要再次就诊。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统计学方法为c2检验。
2结果
46例患者于术后第一个月进行宫腔镜检查时,发现中隔基底中部轻度膜样粘连者12例,占26.1%,1~4组分别为2、3、3、4例。检查时以镜体划推粘连区域即可进行粘连分离。其余患者宫底形态恢复基本满意(宫底突出尖端距双宫角连线厚度不超过5mm)。无论放置IUD与否,在宫腔镜检查时发现宫腔形态无明显区别(P>0.05)。术后放置IUD的患者中有3例于术后第3个月检查时发现有纤维结缔组织粘连包绕“T”环横臂,但并未发生取环困难。
术后第1个月宫腔镜检查时部分患者宫底内膜已修复覆盖,部分患者宫底仍呈黄褐色尚未上皮化,四组间无明显差异。术后第3个月检查时发现四组患者宫底创面均有内膜覆盖,无任何术后处理的2组与术后仅用人工周期治疗的3组和术后仅放置IUD的4组,宫腔形态均令人满意,无明显差异(P=0.736)。术后使用人工周期治疗的1、3组患者宫底部内膜较未使用的2、4组患者宫底部内膜略增厚,在部分患者中,除宫底内膜外,其余各壁内膜厚度较未使用人工周期者增厚,部分患者可见内膜息肉或息肉样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