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2-10-04 07:00

1.急性肝炎

分为急性黄疸型肝炎和急性非黄疸型肝炎,潜伏期为15~45天,平均25天,总病程为2~4个月。

(1)黄疸前期 有寒战、发热、精神萎靡、食欲不振、恶心、厌油、腹部不适、肝区疼痛、尿色逐渐加深,此期平均持续5~7天。

(2)黄疸期 烧退后,巩膜和皮肤染黄,出现黄疸,同时自觉症状好转,肝大有压痛和叩击痛,部分患者有轻度脾肿大,此期为2~6周。

(3)恢复期 黄疸逐渐消退,症状减轻甚至消失,肝脾恢复正常,肝功能逐渐恢复,此期2周至4个月,平均1个月。

2.慢性肝炎

以前有乙肝、丙肝、丁肝或HBsAg携带史或急性肝炎6个月以上,仍有肝炎症状、体征和肝功能异常者,可诊断为慢性肝炎。常见的症状是身体不适、全身乏力、食欲不振、肝区不适或疼痛、腹胀、低热。体征为面色晦暗、巩膜发黄、蜘蛛痣或肝掌、肝大、质地中等或饱满、叩击痛,严重时脾大、黄疸加深、腹水、下肢水肿、出血倾向、肝性脑病。症状不明显或虽有症状和体征,但只有1~2项生化指标轻度异常。

(2)中度 症状和体征,介于轻度和重度之间。肝功能有异常变化。

(3)重度 有明显或持续的肝炎症状,如乏力、食欲差、腹胀、便溏等,可伴有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或肝脾肿大,同时排除其他原因,无门静脉高压。实验室检查血清,谷胱甘肽转氨酶反复或持续升高:白蛋白降低或A/G比值异常,丙种球蛋白明显升高,其中白蛋白≤32g/L,胆红素>;85.5μmol/L,凝血酶原活动度为60%~40%,三项检查之一,可诊断为慢性重症肝炎。

3、重型肝炎

(1)急性重型肝炎 起病急,进展快,黄疸深,肝小。发病10天内,神经精神症状迅速出现,出血倾向明显,可能出现肝臭、腹腔积液、肝肾综合征,排除其他原因后凝血酶原活动度低于40%,胆固醇低,肝功能明显异常。

(2)亚急性重症肝炎 发病10天后,仍有极度乏力,鼻腔功能差,严重黄疸(胆红素>171μmol/L),腹胀并形成腹水,出血较明显,一般肝脏萎缩不突出,肝性脑病多见于肝功能严重损害后期。血清ALT升高或不明显升高,总胆红素明显升高,即。胆汁酶分离,A/G比率倒置,丙种球蛋白升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凝血酶原活性<40%。

(3)慢性重型肝炎 有慢性肝炎肝硬化或有乙肝表面抗原携带史者,影像学检查、腹腔镜检查或肝穿刺支持慢性肝炎的表现,有亚急性重症肝炎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变化者为慢性重型肝炎。

4.淤血性肝炎

起病与急性黄疸相似,但自觉症状常较轻,肝脏明显肿大,瘙痒,大便颜色浅,血清碱性磷酸酶、γ-肽酶和胆固醇明显升高,黄疸深,胆红素升高以直接升高为主,转氨酶略有升高,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酶原活性正常。较轻的临床症状和深黄疸并不平行,是其特征。

5.肝炎后肝硬化

早期肝硬化必须依靠病理诊断、超声和CT检查等,其中腹腔镜检查的信息量最大。肝硬化的临床诊断是指慢性肝炎患者有门静脉高压的表现,如腹壁和食管静脉曲张、腹腔积液、肝脏萎缩、脾脏肿大、门静脉和脾静脉内径增宽,并排除其他可引起门静脉高压的原因,根据肝炎活动程度分为活动性肝硬化和静止性肝硬化。

病毒性肝炎的症状相关文章
临床表现 临床上,病毒性肝炎可分为急性肝炎、慢性肝炎、重型肝炎、淤胆型肝炎和肝炎肝硬化。 1.潜伏期 甲型肝炎15~45日(平均30日),乙型肝炎30~180日&lt;平均70日),丙型肝炎15~150日(平均50日),丁型肝炎同乙型肝炎,戊型肝炎10~75日(平均40日)。 2.临床经过 (1)急性肝炎:各型肝炎病毒均可引起。 1)急性黄疸型肝炎:分为三期,总病程2~4个月。①黄疸前期:甲、戊
发布于 2024-08-18 11:24
0评论
病毒感染: 病毒性肝炎发病机制较复杂,不同类型的病毒引起疾病的机制也不尽相同。甲型及戊型病毒性肝炎分别由HAV和HEV感染引起,HAV/HEV经口进入体内后,经肠道进入血流并到达肝脏,随后通过胆汁排入肠道并出现粪便中。病毒侵犯的主要器官是肝脏。HAV引起肝细胞损伤的机制尚未明确,一般认为HAV不直接引起肝细胞病变,肝脏损害是HAV感染肝细胞的免疫病理反应所引起的;戊型肝炎早期肝脏的炎症主要有HE
发布于 2024-05-22 00:04
0评论
1、急性丙肝 急性丙肝主要分2型: (1)急性黄疸型丙肝:丙肝起病相对较缓,仅部分丙肝患者有发热症状。少数丙肝症状以头痛、发热、四肢酸痛等为主,类似感冒。此型丙肝症状主要有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厌油、腹胀、肝区痛、尿色加深等,肝功能改变主要为ALT升高。随着病情发展,丙肝患者自觉症状好转,发热消退,但随后出现黄疸症状。 部分丙肝患者可有一过性粪色变浅、皮肤搔痒、心动徐缓等梗阻性黄疸表现
发布于 2024-06-26 12:48
0评论
1.保证充足的热量供给,一般每日以8400~10500千焦(2000~2500千卡)比较适宜。过去提倡的肝炎的高热量疗法是不可取的,因为高热量虽能改善临床症状,但最终可致脂肪肝,反而会使病情恶化,故弊大于利。 2.碳水化合物,一般可占总热能的60~70%。过去采用的高糖饮食也要纠正,因为高糖饮食,尤其是过多的葡萄糖、果糖、蔗糖会影响病人食欲,加重胃肠胀气,使体内脂肪贮存增加,易致肥胖和脂肪肝。碳
发布于 2024-05-22 00:31
0评论
甲型肝炎系由摄取甲型肝炎病毒污染食物而感染,故流行率很大程度取决于该地的环境卫生状况、传播程度与生活经济条件和卫生知识水平密切相关。乙型肝炎病毒最主要通过血液传播,因而最重要的传播方式是母婴垂直传播和医源性感染,预防措施为: 1.管理传染源 对急性甲型肝炎患者进行隔离至传染性消失,慢性肝炎及无症状、HBV、HCV携带者应禁止献血及从事饮食幼托等工作,对HBV标志阳性肝病患者,要依其症状、体征和实
发布于 2024-08-18 11:10
0评论
病毒性肝炎主要分为以下几类:甲型肝炎甲型肝炎通过消化道传播,常见的感染途径有不干净的饮水、没有煮沸的食物和粪便污染的食物。甲型肝炎的潜伏期平均约28天。甲型肝炎不会转为慢性。2012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1年甲型肝炎发病率为2.35/10万人。乙型肝炎乙型肝炎主要通过与患者的血和其它体液的接触传染。人感染乙肝病毒后,病毒持续6个月仍未被清除者称为慢性HBV感染。患者症状常见发热、精
发布于 2023-02-07 03:17
0评论
1.一般治疗 急性肝炎及慢性肝炎活动期,需住院治疗、卧床休息、合理营养、保证热量、蛋白质、维生素供给,严禁饮酒,恢复期应逐渐增加活动。慢性肝炎静止期,可做力所能及的工作,重型肝炎要绝对卧床,尽量减少饮食中蛋白质,保证热量、维生素,可输人血白蛋白或新鲜血浆,维持水电解质平稳。 2.抗病毒治疗 急性肝炎一般不用抗病毒治疗。仅在急性丙型肝炎时提倡早期应用干扰素防止慢性化,而慢性病毒性肝炎需要抗病毒治疗
发布于 2022-10-04 06:47
0评论
病毒感染(40%): 病毒性肝炎发病机制较复杂,不同类型的病毒引起疾病的机制也不尽相同。甲型及戊型病毒性肝炎分别由HAV和HEV感染引起,HAV/HEV经口进入体内后,经肠道进入血流并到达肝脏,随后通过胆汁排入肠道并出现粪便中。病毒侵犯的主要器官是肝脏。HAV引起肝细胞损伤的机制尚未明确,一般认为HAV不直接引起肝细胞病变,肝脏损害是HAV感染肝细胞的免疫病理反应所引起的;戊型肝炎早期肝脏的炎症
发布于 2024-01-19 21:12
0评论
虎杖甘草粥 【组成】虎杖20克,甘草10克,大米10克。 【制作用法】先将虎杖、甘草洗净,浸入600毫升水中约1小时后,入砂锅中放火上煎取水500毫升,去虎杖、甘草,加入淘洗干净的米,用慢火炖成粥,放冷食用。【功效】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补益脾胃的作用,适用于病毒性肝炎急性期伴有黄疸者。 黑豆炖猪肉 【组成】黑豆150克,瘦猪肉250克。 【制作用法】黑豆、猪肉洗净,将猪肉切成1厘米见方的小块
发布于 2024-01-19 21:19
0评论
临床表现: 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引起的传染病,主要症状为乏力、食欲不振、肝功能异常,部分病人可有发热及黄疽等,有的病程迁延或反复发作成为慢性;少数人发展成为重症肝炎。重症肝炎病情凶险,死亡率高。死亡原因主要为肝昏迷、肝功能衰竭、电解质紊乱及继发性感染。病毒性肝炎可分为甲、乙、丙、丁、戊五种类型,各型之间无交叉免疫,可同时或先后感染,混合感染或重叠感染,使症状加重。甲型病毒性肝炎和戊型病毒性肝炎以
发布于 2024-02-10 18:39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