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胆囊结石而言,什么是理想的治疗方法呢?安全是首要条件,只有在安全的前提下,治疗才具有实际意义;其次,效果是基本条件,效果维持的时间太短,治疗的价值就不能维持;最后,对人体的近远期内环境无干扰或微干扰,即要达到“微创”。
1、切胆的逻辑
切胆逻辑产生的历史根源要追溯到前Langenbuch时代。由于诊断技术的落后,胆囊结石只有到了引起并发症的时候才能被发现,而且往往是致命的,死亡率非常高。没有高效的抗菌药物,也没有处理继发性内环境紊乱的技术和条件,切除病变的胆囊显然是唯一可能有效挽救患者生命的手段。德国的Langenbuch医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明了在外科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胆囊切除术。尽管在当时的条件下死亡仍时有发生,但与以往的坐以待毙相比,显然是巨大的进步,后来由于整体医学的不断进步,这一手术也不断完善,效果也不断提高,自然而然地成了治疗胆囊结石的“金标准”。此时的治疗胆囊结石的逻辑很简单:因为胆囊产生了结石,结石反过来破坏胆囊并危及生命,切除是唯一选择。后来,随着科技进步,新的诊疗手段,特别是B型超声仪器的出现,使得医生在患者出现胆囊结石临床症状之时或之前就能查出结石。这种检测方法因具有准确、快速、无损伤、操作简单和多次重复等优点,为胆囊结石病流行病学及自然演变过程的分析提供了可能。长达15年的随访结果发现,胆囊结石患者中,只有20%发生症状,80%可以终身无症状。因此有人提出了无症状结石不需要治疗的观点,并为极大多数学者所接受。但是,对于有症状结石,因为没有行之有效的非手术治疗方法,仍然主张胆囊切除。此时的逻辑是:切除胆囊不仅仅是因为胆囊内有结石,而是因为胆囊是产生结石的“土壤”。这就是著名学者张宝善教授指出的“温床学说”。
2、切胆逻辑的错误
切胆逻辑成立的前提:①胆囊可有可无或短期存在没有价值;②胆囊非切不可;③切除胆囊是绝对安全的;④胆囊结石取出后必然复发。第一条显然是错误的,人类经数万年的进化没有将胆囊“***”,自然说明其存在价值。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胆囊这一重要的消化器官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除了具有浓缩、收缩和调节缓冲胆道压力的作用外,胆囊还是一个复杂的化学和免疫功能器官。第二条只要当怀疑胆囊癌变或已经癌变、胆囊失去功能、发生并发症等情况下才成立,因此大多数有结石之胆囊并非非切不可。胆囊切除并非绝对安全。腹腔镜胆囊切除的胆总管损伤是非常严重的并发症,达1%。Morgensten等报道,剖腹胆囊切除的死亡率为1.8%,全为年龄大于66岁的患者。当必须作胆总管切开时,死亡率增加3倍。腹腔镜胆囊切除情形也相似。最后,取石后结石复发并非必然。事实证明,采用新式保胆取石法,15年随访结石复发率在2%~7%。如果,胆囊结石=胆囊+结石;那么,胆囊结石-结石=胆囊。但是盲目切胆者的逻辑是:如果,胆囊结石=胆囊+结石,那么,胆囊结石-结石=胆囊结石,换言之,胆囊一旦得了结石,即使取出了结石,结石必然复发。除非保证永远不复发,否则,按照这个逻辑,即使胆囊结石30年不复发,只要第31年复发,即便仍然没有症状,取石治疗也属失败。毫无疑问,这是极端错误的观点,即便把人看作机器,把胆囊看成一个部件,如果出问题了,也应该修复它,尽管不能换一个,也不应该一切了之。事实证明,胆囊切除后可以发生众多问题,如消化不良、十二指肠液返流、胃食管返流、结肠癌发生率增加、胆总管扩张和结石发生率增加、胆总管损伤及胆囊术后综合征等。
3、保胆的逻辑
首先,胆囊与生俱来,受之于父母,必有其用。这不仅仅是直觉和信念,胆囊功能的多样性已为医学科学所证实。其次,保胆手术,特别是张宝善教授等发明的新式保胆,具有手术安全、操作简便、疗效可靠和复发率低等优点,而且事实证明胆囊结石复发与旧式保胆取石不彻底有关。最后,人类已经显示了认识与防止胆囊结石形成的无限潜能。有关结石复发,随访时间和结果相差悬殊,这与患者选择、适应证把握、治疗方法以及手术后处理等因素有关。面对复发,我们不仅要问为何复发,更要问为何不复发,也许后者更能为我们提供解决结石复发的思路与线索。张圣道教授指出:“即使保胆术后复发率高达50%,那么仍有一半的胆囊保留下来也是有意义的”。因此,保胆取石治疗不仅在临床实践中可以解决实际问题,也是今后胆石病研究不可或缺的一环。
4、真正的微创
参照本文开篇所列标准,新式保胆取石法除远期效果不确定外,其余基本满足条件。腹腔镜技术用于切除胆囊切除,单从人体打击看,属微创无疑,但是从生理完整性以及患者的心理等综合考虑,相对于保胆治疗而言,仍不是真正的微创。保胆才是真微创,它不仅具备微创手术的所有优点,与胆囊切除质的区别在于保留了胆囊的功能,实现了治疗疾病的同时保持了机体结构与功能的完整。
5、保胆治疗的时机
胆囊结石成因及自然演变史告诉我们,结石的形成是遗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其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连续的阶段:第一期――遗传期,即先天性肝脏胆汁酸、胆固醇或脂类代谢异常;第二期――化学期,出现致石性胆固醇过饱和胆汁;第三期――物理期,出现光镜下可见的胆固醇结晶,涉及胆囊内成核;第四期――生长期,从小结晶成长为肉眼可见的结石;第五期――临床症状期,出现与结石相关的临床症状,包括胆囊壶腹或胆囊管梗阻引起的典型胆绞痛症状、胆囊慢性炎症的非特异症状(消化不良、腹胀和上腹部隐痛等),以及胆囊结石并发症所引起的症状(发热、黄疸、左上腹疼痛等)。
基于上述认识,可以广义地将预防分为四个层次:一级预防,防止胆囊结石易患人群产生结石;二级预防,对无症状的胆囊结石进行有效的处理,防止并发症发生或结石进一步增大;三级预防,对有症状的结石患者进行治疗,防止或延缓胆囊失去功能或防止并发症;四级预防,消灭结石后,防止结石再生。
二级预防,即对无症状结石进行有效治疗,防止出现症状或并发症,这是对目前流行的无症状结石无需治疗的观点的挑战。对于某个个体,如果能够知道是否会产生症状和什么时候产生症状,那么可以不治疗或等到即将出现问题的时候再处理。然而事实不是如此,我们只能通过普查早期地发现结石,却无法预测结石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发病。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技术出现之前,剖腹手术毕竟对人体的损伤较大,今人望而生畏,故大多主张出现症状才处理,结果患者大多在出现了明显的临床症状或并发症才入院接受手术,加上这种情况往往发生在中老年患者身上,手术风险自然大大增加,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率相对较高。以腹腔镜技术为代表的微创外科时代的到来,自然缓解了人们对于胆囊切除的恐惧心理,使得越来越多的患者在症状不重的情况下接受胆囊切除。有利的是,从整体上看,胆囊结石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的时间提前了,减少了手术难度和并发症;不利的是,受腹腔镜胆囊切除优点的鼓舞,出现了一批无视胆囊功能的“切胆专业户”,结果胆囊变得越来越好切,越来越多的早期结石携带者失去了珍贵的胆囊,成为“无胆英雄”。
解决这一矛盾的最佳策略是微创保胆取石。胆囊结石的症状和并发症都是结石引起的,只要消灭结石,就能达到目的,无需连胆囊一起切除。而且在无症状期的胆囊功能比较好,保留价值大,手术难度低,患者的年龄相对较轻,手术的安全性也高。因此,对于胆囊结石,我们基本主张是:一旦发现,尽早处理;方法是:保留胆囊,取出结石。
6、保胆治疗的原则
既然保胆的目的是保全胆囊的功能,让胆囊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服务,那么保胆的原则就是要保留有功能的胆囊。换言之,“该保则保,该切则切”。具体的做法是在保胆治疗之前要确定胆囊是否有良好的收缩功能和胆汁浓缩功能,这可以通过B超和胆囊造影来判断。但是,为了满足患者个性化的需求,即便胆囊有保留价值,还要结合患者的对保胆治疗远期效果的期望值来提供治疗方案:如果患者要求保胆治疗效果是永久的,那么建议切除胆囊;如果希望胆囊能为自己服务更长一段时间,那么可以先行保胆治疗,然后预防结石复发;一旦结石复发,建议切除胆囊或再次保胆,视胆囊的具体情况而定。所以,我的观点是,结石是否复发不应该成为保胆切胆的唯一判断标准,应当结合胆囊的功能状态和患者对保胆治疗的态度与期望值来综合判断。
关于保胆切胆的争议
发布于 2023-01-29 08:37
关于保胆切胆的争议相关文章
胆囊结石是影响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切除胆囊。然而,几百年来医学科学促进了很多诊疗技术和理念的变化。就外科治疗的理念,我们从切除(Resection),修复(Repairment),到了近代的替代(Replacement)的时代。随着基础医学研究的进展,预计21世纪外科治疗的理念会转向第四个“R”,即保留器官(Reserve)。我国外科科学家们经过不懈的努力研究,闯出了微创保
发布于 2023-01-14 21:11
0评论
自1882年lengenbuch首创用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症以来,该术式以其良好的治疗效果成为胆囊炎胆囊结石的标准治疗模式。37年前Mouret首次报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虽其以创伤小、恢复快的强大优势迅速普及,成为所谓胆囊结石治疗的“金标准”,但其实质上仍然是胆囊切除术的技术手段革新,包括目前开展的机器人手术亦是如此,并非治疗原则的改变。黄志强院士在《黄家驷外科学》(第7版)中指出:“
发布于 2023-03-24 18:31
0评论
胆囊结石是影响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治疗胆囊结石由胆囊切除到保留胆囊,存在许多争论,结合国内的保胆手术的许多经验和我的实践,为胆囊结石治疗需要切、保结合个体化方案。适合保胆的患者保胆;不适合保胆的患者应切除胆囊。应遵循规范的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若胆囊结石诊断明确、有急性发作历史,原则上应采取当囊切除手术治疗。虽然胆囊结石本身并不复杂,但有可能出现急性发病、继发胆管结石、胆源性胰腺炎、胆囊肠道
发布于 2023-01-15 02:51
0评论
图:腹腔镜下切开胆囊;胆道镜辅助或直接取出胆囊内结石;可吸收线缝闭胆囊。1、保胆取石术的前世今生 胆囊结石是一种常见疾病,由于胆囊结石可引起胆绞痛、急性胆囊炎、继发性胆总管结石、急性胰腺炎甚至胆囊癌等合并症,对于胆囊结石一般需要积极的治疗。目前胆囊结石的治疗主要分两类:传统方法是胆囊切除;去除结石、保留胆囊,是一种新观点。“保胆取石术”最早是在开腹下行胆囊切开取石术,早在1882年La
发布于 2022-10-02 17:50
0评论
1、切胆的逻辑切胆逻辑产生的历史根源要追溯到前Langenbuch时代。由于诊断技术的落后,胆囊结石只有到了引起并发症的时候才能被发现,而且往往是致命的,死亡率非常高。没有高效的抗菌药物,也没有处理继发性内环境紊乱的技术和条件,切除病变的胆囊显然是唯一可能有效挽救病人生命的手段。德国的langenbuch医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明了在外科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胆囊切除术。尽管在当时的条件下死亡仍时
发布于 2023-01-14 09:46
0评论
胆囊结石的形成是遗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其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连续的阶段:第一期――遗传期,即先天性肝脏胆汁酸、胆固醇或脂类代谢异常。第二期――化学期,出现致石性胆固醇过饱和胆汁。第三期――物理期,出现光镜下可见的胆固醇结晶,涉及胆囊内成核。第四期――生长期,从小结晶成长为肉眼可见的结石。第五期――临床症状期,出现与结石相关的临床症状,包括胆囊壶腹或胆囊管梗阻引起的典型胆绞痛症状、胆囊慢性
发布于 2023-01-14 10:01
0评论
胆囊结石是最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大多数胆囊结石患者无症状,少部分患者胆囊结石会诱发胆绞痛,继而发生细菌感染,表现为急性、慢性胆囊炎,长期慢性胆囊炎甚至会发展为胆囊癌。胆囊切除术是外科治疗有症状胆囊结石的主要手段。然而胆囊具有贮存、浓缩、排泄胆汁以及调节胆道压力等多种生理功能。绝大多数患者胆囊切除后,术后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但胆囊切除术后仍有小部分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腹胀、腹泻、纳差、厌食、胆汁
发布于 2022-11-24 23:01
0评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变化,胆囊结石和胆囊息肉逐渐增多起来,发病率也是逐年增加。有的合并胆囊炎,有明显症状,非常痛苦;有的胆囊功能良好,无任何不适。查体或者就诊发现之后,有的心事重重,如临大敌,有的则不以为然,引不起重视。该怎样处理好呢?临床上很多病人非常纠结,四处求医,到处咨询,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尤其是目前医疗机构众多,专门治疗胆囊疾病的医院都已经出现,打出“保胆取石”“保胆取息肉
发布于 2023-03-13 02:26
0评论
患者提问:病情描述:我女性,55岁,常规体检时发现胆结石18mm但一直没有发病症状。7月份曾有右上腹隐痛,医生建议微创取石。请李医生给医治建议,谢谢了!医生回复:光凭目前叙述无法判断疼痛是否由胆囊疾病引起,按目前的专家共识,像你这么大的结石,只在有症状的情况下建议切除胆囊,无症状可以随访。不建议保胆取石。患者提问:李医生,是否需要先做个胆囊功能检测,我也不知道是否有这样一个检测能否对胆囊做一个健
发布于 2023-01-09 08:56
0评论
概述
比方说患了胆结石。患上了胆结石之后的人们常常会被这种病症困惑中,所以最终小问题变成了大毛病,或者是当自己紧张的时候也会感觉到腹部不适,往往人们会以为自己是患上了胃部,生活当中很多时候人们会因为自己的一些不好的生活习惯而导致身体健康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方说自己稍微吃饱了之后就会感觉到强烈的不适感,其实是因为胆结石导致的,但是当人们身体健康出现了问题的时候很少有人们能够引起自己足够的重视,
发布于 2023-04-23 03:53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