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3-02-04 05:07

  研究要点:

  与非连续治疗相比,抗精神病药连续治疗更有助于预防复发,患者维持不复发的时间也更长;

  非连续治疗研究倾向于选择那些病情相对较轻的患者,进而制造了较日常临床实践真实转归有所夸大的治疗成功率。

  尽管目前对于所有精神分裂症患者而言,抗精神病药连续治疗仍被奉为圭皋,然而,连续暴露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等话题也引发了人们的关注。针对那些通过抗精神病药治疗已实现病情稳定的患者,连续治疗模式是否真的必需,甚至是否合理,也引起了一些医师的质疑。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一些非连续治疗模式也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包括:

  ★ 间歇或“靶向”治疗策略(又称引导下的停药):仅在复发初期或症状恶化时用药;换言之,患者仅在“需要”时使用抗精神病药;

  ★ 药物假日:在治疗过程中的多个时间段内停用药物,或使用安慰剂代替活性药物;

  ★ 剂量延展:间隔1、2甚至3天用药,该策略基于药物剂量与D2受体占有率的相关性。

  在这样的背景下,来自比利时鲁汶大学等机构的研究者开展了一项系统综述及meta分析研究,旨在探讨抗精神病药连续治疗与非连续治疗下,患者的复发及入院风险。结果显示,与间断治疗相比,连续治疗下的患者复发风险更低,持续未复发时间更长;非连续治疗的“成功率”由于偏倚等原因被人为夸大。简言之,药仍然不能停。

  研究者对MEDLINE数据库进行了系统的检索,目标为1950年至2014年11月之间使用英文发表的随机对照研究,这些研究比较了病情稳定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使用第一代或第二代口服/抗精神病药注射针剂时,连续治疗与非连续治疗(包括间歇治疗及安慰剂替代治疗)下的复发/再入院风险,和/或基线至复发所需时间,随访期至少6个月。研究者还通过检索其他系统综述及Cochrane报告的引文目录补充了相关研究。研究者开展了两项meta分析研究,分别比较了安慰剂替代治疗 vs. 连续治疗及间断治疗 vs. 连续治疗时,患者的复发及再入院风险,并评估了研究特征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针对基线至复发所需时间,研究者通过描述性分析进行了探讨。

  病情稳定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接受第二代抗精神病药治疗时的复发率(De Hert M et al. 2015)

  红:安慰剂治疗  绿:活性药物治疗

  精神病初发患者接受抗精神病药间歇治疗及连续治疗的复发率对比(De Hert M et al. 2015)

  红:间歇治疗   绿:连续治疗

  研究者找到了48项研究报告,其中21项满足入组标准;研究者从其他系统综述中另行补充了25项研究。针对这46项研究的分析显示:

  ★ 对于病情稳定、暴露于非连续治疗至少6个月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而言,其复发风险为连续治疗患者的3.36(OR 3.36; 95 % CI 2.36C5.45; p<0.0001)-5.64倍(OR 5.64; 95 % CI 4.47C7.11; p<0.0001);

  ★ 挽救药物的使用(p = 0.0102)是唯一一项可解释安慰剂与连续治疗复发风险系统差异的研究特征;

  ★ 报告基线至复发所需时间的研究显示,相比于非连续治疗,连续治疗总能显著推迟复发;

  ★ 尽管治疗间断至症状再现之间的时间存在高度的不一致性,基线至复发平均时间的数据提示,间歇治疗下,11-14个月之前即可出现临床状况的不稳定;而在安慰剂治疗下,5个月之前即可出现病情波动;

  ★ 本项系统综述中,对于接受连续治疗的患者而言,其中位基线至复发时间无法估计,因为研究结束之前复发的患者比例<50%。

  研究者得到结论:相比于非连续治疗,病情稳定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连续治疗下的复发风险更低,持续未复发时间更长。另外,由于种种原因,非连续治疗的成功率并没有预想中那么高。因此,连续治疗仍然是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所应遵循的金标准。鉴于目前仅有少数相当笼统的因素可预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复发,而后续的复发可能导致功能恶化及病情愈发难治,连续治疗更是具有非同寻常的重要意义。

  文献索引:De Hert M et al. The Use of Continuous Treatment Versus Placebo or Intermittent Treatment Strategies in Stabilized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with First- and Second-Generation Antipsychotics. CNS Drugs. 2015 Aug 21. [Epub ahead of print]

抗精神病药究竟能否“按需使用”?相关文章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多起病于青壮年,常有感知、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和精神活动的不协调。一般无意识障碍和智力缺损,病程多迁延。精神分裂症具有高复发性,往往需要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维持治疗以防病情复发。但许多人担心长期使用抗精神病药物会成瘾、担心会产生耐药性、导致疗效降低等情况发生。所以常常自行停药,导致疾病的复发。所以说这种想法是相当错误的。通常
发布于 2022-12-24 01:45
0评论
1、如果用错药物会不会使病情恶化?如果没有疗效是否要立即停药或减药?如果用错药物会不会使病情恶化?如果是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不论是选择一代还是二代抗精神病药,对该病都是有效的,当然各个药物有各自的特点,有的适合急性期治疗,有的可能更适合维持期的治疗,但不会出现选择了某种药物会使病情恶化的现象。有种可能是使用抗精神病药时错误的使用了其它药物,比如使用利培酮药物的同时,又错误的使用了卡马西平,由于药物
发布于 2023-02-04 15:22
0评论
妊娠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风险已成为重要的临床课题。证据显示,抗精神病药可升高妊娠及新生儿预后的相关风险,包括早产、新生儿低体重或高体重、妊娠期糖尿病、新生儿戒断反应、异常肌肉运动等。至于暴露于抗精神病药的新生儿的长期神经发育预后,目前尚不清楚,仅有4项研究对此进行了探讨,其中两项针对的是第一代抗精神病药,另两项则为第二代药物。在考虑药物相关风险时,母亲的精神疾病(尤其是精神分裂症及双相障碍等)对
发布于 2023-02-04 11:32
0评论
前几天咨询时看到这样一个病例,一位老年脑萎缩患者出现兴奋,行为紊乱吵闹不眠,应用安眠药物无效,采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因不良反应多次换药。由此想到老年精神障碍的用药问题。老年期首发的精神障碍多是器质性的原因。常见的有脑血管病(脑出血,脑梗塞等),啊尔采默氏病,巴金森氏病等。除了躯体症状也常伴有精神症状如焦虑抑郁,幻觉妄想,精神混乱状态(兴奋,吵闹,行为紊乱及睡眠障碍)。除焦虑抑郁外后面陈述的这些精
发布于 2022-10-05 10:50
0评论
概述 不建议的。尽量避免两种药物同时服用,虽然都是好药,但是精神药品的副作用都很大,如果一种能解决问题最好还是服用一种为好,不主张联合用药。一般主张低效价与高效价抗精神病药联合,不主张高效价与高效价抗精神病药联合,也不赞成低效价与低效价抗精神病药联合。当低效价与高效价药物联合时,抗精神病疗效相加,不良反应分担,患者容易耐受。 步骤/方法: 1、 何时3种药物联合当2种抗精神病药联合时,第2种
发布于 2023-07-14 23:40
0评论
背景:先前我们报道SPD患者尾状核体积减小,此次我们采用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新方法测量尾状核头部的形状。我们认为MRI形状分析对于传统的MRI体积测量进行了补充。方法:使用MRI扫描测量15例右利手男性SPD患者尾状核的形状,这些患者先前未曾使用抗精神病药治疗;另外测量了14例匹配的正常对照组个体。根据MRI处理工具,我们使用形状指数(shape
发布于 2022-10-05 05:45
0评论
抗精神病药物虽然不会成瘾,但如果长期应用后骤停或撤药过快也可发生撤药反应。尤其是氯氮平药理机制复杂,抗胆碱能作用较强,出现撤药反应的机率极高,且撤药反应症状繁多而严重。影响撤药反应的因素较多,老年患者发生率较高。女性多于男性,服药时间较长者更易出现,突然停药甚于逐渐停药,但与服药剂量无明显相关。撤药反应的临床表现:①躯体症状:几乎所有的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躯体症状,根据出现频率的高低依次为:失眠
发布于 2022-12-23 22:35
0评论
药物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一般都会同时出现一些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的发生通常与药物剂量相关,并且与患者个人体质有关。不同种类的抗精神病药物,其不良反应也不相同,抗精神病药一般作用于脑内受体或递质,常出现神经系统不良反应。锥体外系不良反应是最常见的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也是所有抗精神药物的共同不良反应。由于抗精神病药物阻滞了多巴胺受体,同时影响了锥体外系统的递质传递,而出现锥体外系症状,如运动不能、意
发布于 2022-12-18 07:30
0评论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抗精神病药物简单的分类按临床使用时间分是老药(第一代的、经典的或传统的都是一个意思)和新药(第二代的、非经典的),按使用方法分针剂和口服,按作用时间分短效(每天使用)和长效(每周或半月或一月)。我大致介绍一下,老药就是上世纪中页之后广泛使用的,我只说说我们医院还用的药物,只说下名称(具体选药需要家属、患者、医生一起商量)包括氯丙嗪(冬眠灵)、氟哌啶醇、奋乃静、氟奋乃静、氯普噻吨(
发布于 2022-10-05 07:30
0评论
概述 一个人健不健康,从它的肤质可以做出判断,健康的人肤质都是比较光滑的,而且看起来也比较有血色,但是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拥有这样的肤质,在日常生活中,有不少患者经常出现挑食、偏食的习惯,导致身体微量元素不断减少,这个时候健康的肤质会长出很多的牛皮癣,而且还会伴随瘙痒的症状,给患者的身体带来不少的痛苦,牛皮癣给健康带来的危害是比较大的,所以患者一定要引起重视,做到及时治疗是关键。那么,牛皮癣究竟能否
发布于 2024-06-30 08:51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