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3-02-05 05:12

  先天性耳聋是最常见一种感觉系统疾病,在新生儿中的发病率高达1%,随着我国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的开展,耳聋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以及早期干预已经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和认同,在先天性聋儿中遗传因素占50%,近10年来,科学家通过研究已经发现了导致耳聋的基因,并研究出耳聋基因的检测方法,这些方法已经从实验室研究转到临床应用。通过耳聋基因诊断能够了解耳聋发生的病理机制,预测患者病情的预后及其下一代出现耳聋的概率,根据不同情况进行早期干预。例如携带线粒体DNA突变的患者避免使用氨基糖苷类药物,以防止发生药物性耳聋。因此,耳聋基因水平的诊断将越来越受重视。
  遗传性耳聋分几种?
  一般来讲,根据耳聋的遗传模式可以分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X和Y染色体伴性遗传、线粒体母系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比例最高,由于这种患儿需要父母各携带一个致病等位基因,因此通常表现为散发病例;而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常在一个大家系中可以有很多耳聋病人,耳聋就像一个幽灵一样在这个家系中游荡;伴性遗传一般比较少见,X连锁遗传多是由母亲传给儿子,女儿一般不发病,或者病情较轻,Y连锁遗传是男性相传,更为少见;线粒体母系遗传是母亲将基因传给儿子或女儿,有些线粒体基因突变患儿可以出现氨基糖甙类药物耳毒性,这种患儿即使使用正常剂量的药物,有时一针即可致聋!
  耳聋基因诊断的方法
  耳聋基因诊断的方法简便,仅抽取5ml的血样即可,对一些婴幼儿还可以采指血。一般需要同时采集父母的血样,这样对于医生明确诊断更为有利。
  耳聋基因诊断意义
  GJB2基因:GJB2基因突变可以造成先天性极重度耳聋,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模式。在一些欧美国家中这种基因突变可以占到先天性耳聋的50%,在我国虽然比例没有国外这么高,但也占到14%~16%,因此受到了普遍重视。目前对于这种基因突变导致的耳聋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人工耳蜗植入可以帮助这些孩子获得听力,而且一般手术后听力康复效果良好。
  SLC26A4基因(也称PDS基因):这种基因突变可以造成两种临床表现,一是Pendred综合征,表现为甲状腺肿大和耳聋;另外一些患儿仅表现为耳聋,CT检查可以发现前庭导水管扩大。而这些孩子在出生后有些听力是正常的,通常在一次轻微的外伤后(特别是头部外伤)出现听力下降,经过一段时间后听力可以部分恢复,但是经过多次发作,听力逐渐下降,最终需要植入人工耳蜗来帮助这些患儿恢复听力。对于这些孩子进行SLC26A4基因诊断,可以早期发现,提醒家长注意尽量避免孩子受到外伤,延缓听力下降的时间,可以为孩子争取宝贵的语言发育时间。需要指出的是我国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一些地区的先天性耳聋患儿中SLC26A4基因突变率远远高于国外的报道,因此这个基因可能在我国聋儿的发病机制中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线粒体基因突变:前面已经提到线粒体基因突变与氨基糖类药物的耳毒性有关,因此受到重视。临床上常用氨基糖类药物有庆大霉素、链霉素、小诺霉素、卡那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新霉素等等一大类抗生素,由于抗菌效果好,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这些药物的过量或长期应用可以导致耳鸣、听力下降,但也有一些患者仅应用一次这些药物就出现耳鸣,甚至严重的听力下降,这些患者往往就与线粒体基因突变有关,也有些患者并不表现为氨基糖甙类药物的耳毒性,即使不用药,也会像其它基因突变一样出现耳聋。经过线粒体基因诊断,如果发现患儿携带线粒体基因突变,可以告知家长或患者,今后应该避免使用氨基糖类药物,以防止耳聋的发生。
  科学家们预测造成耳聋的致病基因多达两百多个,还有很多的耳聋还不为人们所知,目前耳聋基因诊断还处于发展阶段,基因突变检测的方法将不断完善,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耳聋基因诊断方式将日渐完善,造福于更多的聋病患者。

耳聋基因诊断解析相关文章
我国科学家1998年成功克隆了人类遗传性感音神经性聋疾病基因GJB3。近年研究证实,先天性颞骨畸形(主要为大前庭水管综合征)与SLC26A4基因突变显著相关。国内耳聋遗传资源收集网络调查研究表明,GJB2突变最为常见,其次是SLC26A4突变,前者突变检出率为21%,明确该基因突变致聋约15%;后者突变检出率约15%,明确该基因突变致聋约12%。迟发性显性遗传性聋患者虽然出生即携带致病突变,但幼
发布于 2023-02-22 01:01
0评论
概述 耳聋基因筛查就是通过分析被检者的dna确认与耳聋相关的基因是否存在缺陷,从而为耳聋的临床诊断提供依据,另外耳聋基因筛查也可用于耳聋发病风险的评估、鉴别致病基因的携带者进行产前诊断或预后判断。这是一种监测,耳聋基因检测高风险并一定就是耳聋,造成耳聋基因结果是高风险的原因可能和父母遗传、药物刺激等因素有关。 步骤/方法: 1、 第一种原因就是父母双方的遗传造成的。父母中有一方耳聋或者双方耳
发布于 2022-11-02 11:03
0评论
1、 聋儿父母及亲属中都没有耳聋病史,是否意味着该患儿不是遗传性耳聋?不一定。占遗传性耳聋80%的隐性遗传性耳聋可由两个自身听力正常,但携带耳聋基因突变的父母分别将突变遗传到后代中而引起。这种情况下如考虑生第二胎,有25%几率仍患耳聋。2、如果父母双方或一方经耳聋基因诊断确认为遗传性耳聋,生出孩子有耳聋的几率有多大?有无办法预防?遗传性耳聋相关基因众多,且遗传模式多样,故后代中是否有可能产生耳聋
发布于 2023-03-04 15:51
0评论
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是在新生儿出生时或出生后3天内进行脐带血或足跟血采集,来筛查耳聋易感和常见基因。目前常见的方法是使用耳聋基因芯片筛查GJB2、SLC26A4、线粒体12SrRNA和GJB3基因的9个常见突变位点。它可以早期发现由耳聋基因突变导致的迟发性听力损失高危儿,以及药物性耳聋敏感儿,从而实现早期诊断和预警,是对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有效补充。
发布于 2022-10-24 01:39
0评论
探求疾病的病因是医学的终极目标,也是临床进行诊断、治疗和预防的前提。随着耳聋分子病因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基因检测技术的进步,尤其是二代测序技术的出现,使得耳聋基因检测得以从实验室走向临床应用,从个别位点的筛查走向基因诊断。什么是耳聋基因诊断呢?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通过检测患者体内遗传物质的结构或表达水平的变化情况,而做出医学诊断,称为基因诊断(也称分子诊断)。耳聋的基因诊断,简单的讲就是利用基
发布于 2023-03-04 14:56
0评论
概述 大家是否知道,其实耳聋这种问题也是具有一定的遗传性的,家族当中如果父母有遗传性耳聋的话,那么胎儿的耳聋的几率是非常大的。随着现在科技的进步和水平的发展,想要防止遗传性耳聋的出现的话,可以通过基因检测的方式进行排查,那么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有没有必要做呢? 步骤/方法: 1、 第1点,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是很有必要做的。其实在家族遗传病当中,有遗传性耳聋的发生概率是非常大的,通过基因检测的方
发布于 2022-11-02 10:31
0评论
耳聋易感基因及遗传咨询在新生儿群体中的应用[关键词]新生儿筛查((NeonatalScreening);耳聋基因(deafnessgene);突变(mutation);遗传咨询(geneticcounseling)[摘要]自2012年起北京市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项目开始实施,通过基因筛查可发现遗传性聋患者,有效确保及提前遗传性耳聋的确诊时间,通过规避诱发因素减缓减轻耳聋的发生;可以发现药物敏感性聋
发布于 2022-10-18 04:44
0评论
耳聋是人类最常见的感觉神经系统缺陷,根据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报告,我国听力残疾者有2780万人,占残疾人总数的33.51%,其中0~6岁听障儿童达13.9万,每年新生聋儿2~3万。目前已知超过50%的耳聋由遗传基因缺陷所致,因此开展针对耳聋的遗传学研究和基因诊断显得尤为重要。通过个体化“基因检测”,使疾病能够被快速、准确的诊断,“对因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并可提供可靠的遗传咨询
发布于 2023-01-21 07:56
0评论
实际上,约60%的耳聋属于遗传性耳聋,是由遗传因素导致的,而与耳聋相关的遗传基因的突变在正常群体中并不少见,这就是耳聋发病率之所以高居不下的重要原因之一。遗传性耳聋可以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就是家族中每一代人中约50%会出现耳聋患者,男女均可以发病,这种遗传方式的耳聋往往在刚出生时没有表现出来,到青春期或中年出现逐渐加重的听力损失。这种耳聋很容易被认为是环境因素导致的或者认为是偶然因素导致的,而忽
发布于 2023-01-30 18:03
0评论
常见的耳聋易感基因主要有以下三种:1、GJB2基因突变,可导致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或迟发性听力损失。2、SLC26A4基因突变,可导致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表现为进行性和波动性听力下降。3、线粒体12SrRNA基因突变,可导致药物敏感性耳聋。
发布于 2022-10-24 01:34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