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球萎缩继发于各种严重眼病的眼球组织退行性病变,以眼球变软变小、视功能丧失为特点。严重的眼外伤、眼内炎症、肿瘤、大量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脱离及青光眼等,均可引起眼球萎缩。
临床表现:早期眼球变软,眼压降低,屈光间质混浊,视功能进一步减退,直至完全丧失。晚期眼球体积缩小,角膜较正常小并伴带状变性混浊,其上可有钙化。外伤后眼球萎缩者常因疤痕收缩使角膜或巩膜变形。角膜尚透明者则可见前房深度异常或消失,虹膜萎缩、机化前粘连或伴新生血管,瞳孔小而不规则,常有后粘连或膜形成,晶状体混浊,眼底无法窥见。影像学检查:早期萎缩眼球形状改变不大,由于眼压过低,B型超声检查压迫眼球,显现眼轴变短,眼球壁增厚,有时可见玻璃体混浊机化和陈旧性视网膜脱离。萎缩晚期,B超显示眼球皱缩,内部结构紊乱;脉络膜钙化、骨化时,可见形状不规则的带状回声,其后有声影。CT显示眼球体积变小、变形,密度增高,视神经变细。
治疗:萎缩眼球的视功能大多已丧失或近于丧失,无法恢复其视觉功能,治疗目的主要是缓解疼痛不适、预防交感性眼炎及改善外观。对于眼球已无保留价值,经常充血、疼痛的患者可行眼球摘除;对希望眼部外形恢复美观的患者,可施行眼球摘除联合活动眼座植入术,然后配戴合适义眼,这是目前最为理想的治疗方案。
眼座I期植入术:适用于各种原因实施眼球摘除或者眼内容剜除的患者,但对于眼内肿瘤或者眼内感染性疾病禁忌。眼球摘除联合眼座I期植入术:在眼球摘除后,用无菌钢球置入肌锥内,估计眶腔大小及眶内容物缺失情况,以选择相应大小的眼座;然后在眼座上钻孔并预制缝线,植入肌锥内后与直肌固定,最后分层缝合切口。眼内容剜除联合眼座I期植入术:先沿角巩膜缘环形切除角膜,然后清除眼内色素膜,剪断视神经,并在4条直肌止端旁的巩膜上开窗,将相应尺寸的眼座植入巩膜腔内,然后分层缝合切口。术后均需在结膜囊放置薄型义眼,涂抗生素眼膏,加压包扎1周。
眼座II期植入术:适用于眼球已摘除,而未植入眼座,配戴义眼后仍存在上眶区凹陷者;以往植入眼座暴露需手术置换者;已植入眼座大小不合适等情况。对于眼眶活动性感染患者,或者眶内恶性肿瘤有复发倾向的患者禁忌该手术。眼座II期植入时因患者先期已经做了眼球摘除,4条眼外直肌已经失去了与眼球的附着关系,而向眶深部退缩,因此增加了寻找肌肉的难度。眼座Ⅱ期植入术的关键是寻找四条直肌,这不仅可以确保眼座植入到正确的解剖位置,也能最大程度改善其活动度和义眼的外形。无巩膜包裹眼座II期植入术:先分层切开结膜和Tenon囊,寻找眼外肌并作预置缝线,然后选择合适大小的眼座,眼座钻孔穿线后植入肌锥内,固定眼外肌后分层缝合伤口。巩膜包裹眼座II期植入术:先将预先处理保存的同种异体巩膜复水待用,选择合适大小的眼座后,用巩膜完全包裹缝合,并于直肌附着点处开窗,有利于眼座的血管化,其余步骤同无巩膜包裹眼座II期植入术。II期植入后如结膜囊大小正常,应立即置入薄型义眼,涂抗生素眼膏加压包扎1周;如结膜囊狭窄,应在术后3-6月再行结膜囊成形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