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正确区分是生理性咳嗽还是病理性咳嗽。在有些情况下,正常儿童也会表现出偶尔的咳嗽,不能盲目认为就是生病了。生理性咳嗽通常是为了排除呼吸道异物的一种生理性保护措施。通常生理性咳嗽对人体是有益的。常见于如下几种情况:(1)异物进入呼吸道 如包括饭粒、水、药粒等进入呼吸道引起的呛咳,通过咳嗽排出异物。(2)挥发性气体和有害空气 如汽油、尘埃等进入呼吸道。(3)当呼吸道有不适感时,一般会有意地适度用力气做几次咳嗽动作,可保持呼吸道通畅。
2.不能见咳止咳。小儿脏腑娇嫩,外感、内伤诸因均易伤肺而致咳嗽。外感寒、热、燥等表邪,侵入犯肺,肺气上逆;内有食滞,脾困生湿生痰,痰湿蕴积,肺气失宣;素体虚弱,久咳伤津,虚火上炎,更灼肺阴,肾不纳气而生。其总的病机为肺失宣肃。治疗上当宣肃肺气为主。而目前一些家长认为咳嗽就要镇咳,孩子一咳嗽就应马上用镇咳药治疗,这是非常危险的。小儿一般不适合单纯服用镇咳药,特别是小儿咳嗽带痰时。目前常见的止咳西药多含有强烈中枢性镇咳药成分,如可待因、福尔可定等,这类药直接作用于咳嗽中枢,止咳作用强,使用后,虽然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止咳效果,但可能导致更大的疾病隐患。因为小儿的呼吸系统发育尚不成熟,咳嗽反射较差,痰液不易排出。如果一咳嗽,便服用较强的止咳药,造成大量痰液蓄积在气管和支气管内,不仅影响呼吸功能,还有可能形成深部病灶,使病情加重。
3.盲目应用中成药 咳嗽西医没有特效办法,目前治疗上多止咳化痰对症治疗为主。而中医药有着明显的优势,为方便应用,诸多中成药如雨后春笋般涌向医院、药店,给患儿治疗的同时,又存在极大的应用误区。中医是辩证医学,重在辨证论治。中成药应用也应该在这一原则指导下正确使用。诚如前述,小儿咳嗽,病因多端,外感、内伤均可引起,治疗上应结合病机应用。目前市面中成药多以清热化痰为主,部分则兼有养阴或益气健脾作用,所以在应用上应该首先辨别外感、内伤,不能盲目一味清热化痰或随意应用兼有滋补作用中成药。另外当分阶段应用,咳嗽早期多属风热,故应清热化痰为主,而病变后期,往往表现为阴虚肺热或肺脾气虚,此时治疗方面应该根据虚实轻重,有选择的应用养阴清热或益气健脾类中成药。在这一点上,家长和没有经过正规中医培训的西医医生容易出错,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经常碰到,应引以为戒。
4.盲目使用抗生素。很多家长认为小儿咳嗽就是呼吸道有炎症,所以孩子咳嗽时就一定要用消炎药,这会对小儿带来很多不利影响。小儿咳嗽不单是由呼吸道感染后炎症刺激引起,过敏、烟尘、异物刺激也可引起小儿咳嗽。而呼吸道感染病原病毒多见,儿童适合应用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类、大环内酯类药物均无治疗作用,服用对咳嗽的治疗无益,而且还常会产生胃肠道和肾脏的毒副作用。所以,小儿咳嗽时不要滥用抗生素,以防对小儿身体带来不良影响。在应用时应该咨询医生为好。
5.过度进补 小儿咳嗽,在生病过程中往往伴有食欲的减退,体重可能有少许减轻。目前城市儿童多为独生子女,孩子一生病,奶奶姥姥全着急,个别情况只要孩子喜欢吃,不管三七二十一,大鱼大肉、海鲜鲍鱼一起上。岂不知儿童本身脾胃虚弱,尤其在生病时候,片面强调吃些高营养的滋补食品,伤及小儿娇嫩的胃肠,造成胃肠不能正常消化、吸收,以致食欲更处于低下状态,痰湿、积滞内生,加重病情。为此,切记“要得小儿安,三分饥和寒”,在生病情况要饮食更应注意节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