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痛差不多是我们平时最常碰到的疼痛了。有时吃饱会痛,有时饿了会痛,累到胃痛,笑到胃痛……几乎每个人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或长或短的胃痛经历,电视里也翻来覆去做着“胃痛,胃胀,一吃见效”的药物广告。正因为如此,大多数人认为胃痛不是什么大不了的问题,偶尔出现一次随便吃点胃药也就应付过去了。
那事实果真如此吗?这些我们认为的胃痛都是胃出了问题吗?
当我们的皮肤受到外来刺激产生疼痛的时候,大脑可以准确告知我们疼痛的精准部位,在黑暗中,我们被蚊子叮咬,不需要开灯,我们也能准确找到痛的地方去抓痒止痛。
但内脏的疼痛和皮肤完全不同。
1内脏疼痛定位不准
内脏器官出了问题、开始痛的时候,我们就没有这个能力明确的判断痛究竟从何而来了。
用来感觉疼痛的痛觉感受器在内脏上分布要比皮肤稀疏得多,机体无法准确定位到出了问题的部位,只能模糊感觉到“痛”;同时这种痛常常跟胃肠道压力过高有关,因此特别容易伴随恶心、呕吐等改变。
正因为存在这种定位的不准确性,我们很多时候感觉到的“胃痛”其实并非来自于胃,而是邻近器官,比如胃右侧的肝脏和胆总管,后方的胰腺,下方的结肠,以及上边的肺和心脏。
2内脏有牵涉痛
可是,一开始那个胃痛为什么还怀疑是阑尾问题呢?阑尾又不在胃旁边。这就是因为内脏疼痛的另外一个特点了,内脏的疼痛有时候还同时会出现一处与该内脏远隔的体表疼痛,称之为“牵涉痛”。
你可以简单理解为,传导痛觉的神经“绝缘性”差,可能会激活跟它靠得近的其它神经,导致大脑以为喊痛的是被激活的那根神经。
急性阑尾炎、结石性胆囊炎的早期,都会出现这种中上腹部的“牵涉痛”,也容易被误以为是胃痛。
“胃痛”原因多,不能瞎吃药
知道了为什么会出现假的“胃痛”,再来带大家了解一下常见的病因吧:
急性胰腺炎:常在成年人暴饮暴食之后出现;
下壁心肌梗死:如果出现持续上腹痛伴随胸闷、烦躁、出汗、恶心、呕吐,要小心,可能是这种情况;
胰腺癌:多见于长期烟酒不离身的中年人,有“胃痛”、还腹泻,并且体重下降;
急性阑尾炎:随时间推移,“胃痛”可能会逐渐转向右下腹;
胆总管结石:这种疼痛,每次发作时都非常严重,还可能伴有发烧、黄疸。
你瞧,“胃痛”有这么多原因,只有搞清楚原因,才能从根本上治疗。万万不可习惯性地认为,肚子痛就是“胃痛”或者’老胃病”。
随便自行服用胃药是不对的。
很多胃药,除了对胃本身产生作用,也包含止痛成分。于是,胃药对某些其他原因引起的疼痛一样有止痛作用。
服用这些药物之后的疼痛缓解,完全不代表处置得当,反而可能掩盖患者病情、错过最佳治疗机会。当然,我们平时碰到的肚子痛实在是太多太多,长长的消化道受到各种外界刺激时很容易就表现出疼痛,很多“来得快、去得快”的腹痛,真的多不要紧。那到底是什么样子的腹痛需要我们警惕,及时就诊处理呢?以下条目可供参考:
1.腹痛突然出现并且比较剧烈。
2.腹痛持续时间超过 6 小时。
3.腹痛伴有胸部、颈部、背部或肩膀的疼痛。
4.呕吐血液,或大便发黑、大便中有血。
5.腹部紧张,不能碰,一碰就痛得厉害。
6.不能排便,尤其是同时有呕吐的情况。
7.腹痛虽不严重,但是反复出现,并且伴随体重下降、腹泻、皮肤或眼球发黄的情况。
如果你的腹痛确实出现了上面所说的这些症状中任何一条,那还是赶紧放下手里的“胃药”吧,及时到医院就诊,让专业的医生来检查,搞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决定后续如何治疗。
疼痛来临,我们不可能都是“痛并快乐着”,但是起码小心谨慎可以让我们“痛是明白的”,不要再轻易被那些“胃痛”给欺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