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1.血尿酸高就一定得痛风性关节炎
很多人在体检中发现血尿酸偏高,也就是所谓的高尿酸血症,就觉得自己一定会得痛风性关节炎,其实不然。高尿酸血症是指在正常嘌呤饮食下,血清中尿酸水平在男性高于420mmol/L,女性高于360mmol/L。根据近年各地高尿酸血症患病率的报道,目前我国约有高尿酸血症者1.2亿,约占总人口的10%,发病率有年轻化的趋势。高尿酸血症是痛风性关节炎发病的基础和最直接的病因,当尿酸盐在机体关节滑液中沉积下来造成关节的红肿热痛即考虑痛风性关节炎的产生,不过只有约10%左右的高尿酸血症会发展成痛风性关节炎;不过血尿酸水平越高,未来5年发生痛风性关节炎的可能性越大。但是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时血尿酸水平不一定都高。对于痛风性关节炎的患者,需要将血尿酸控制在一定的水平,一般在360umol/l以下,合并痛风石的患者则需要降得更低,在300umol/l之下,才能有利于痛风石的溶解排出。
误区2.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时要降尿酸治疗
许多患者在痛风急性发作时迫切的想把血尿酸水平降至正常,这种想法是不对的。这是因为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的主要原因即是体内尿酸水平的剧烈波动。尿酸在体液中的溶解性较低。高浓度时会形成过饱和状态,以尿酸盐的形式沉积在关节软骨、滑膜和其他组织,主要因为这些组织中血管较少,组织液pH较低,基质中含粘多糖和结缔组织较丰富,使尿酸盐容易沉积,引起非特异性炎症反应,造成关节软骨的溶解和软组织的损伤。当体内嘌呤摄入过多时,可引起尿酸的升高,尿酸盐沉积在关节的表面触发了炎症反应,引起痛风急性发作。而应用降尿酸药物后,血液中的尿酸水平急剧下降,这样会使沉积在关节软骨及其他组织中的尿酸盐溶解,重新释放入血,刺激炎性细胞的吞噬及释放炎症因子,进一步导致关节炎的加剧。因此,一般在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一般不主张降尿酸治疗,待关节疼痛症状消失2周以上才考虑加用降尿酸药物,且需要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到足量。需要注意的是,在降尿酸的过程中随时可能引起痛风性关节炎的发作,因此在治疗的过程中要监测关节症状的变化,必要时加用非甾体抗炎药抑制痛风性关节炎的大发作。
误区3.痛风性关节炎发作期过后就不需要治疗了
临床中可见很多痛风性关节炎的患者,在病起发作急性期关节红肿热痛,严重影响到其正常生活和工作,因此比较重视,经抗炎止痛等治疗后,就认为不痛了病就好了,不需要继续治疗。这种认识是不对的。其实痛风性关节炎同糖尿病一样,也需要长期服药治疗。经过急性期的抗炎止痛、碱化尿液等治疗后,关节的炎症可慢慢吸收,关节疼痛好转痊愈,但是体内的尿酸还处在较高的水平,这如同“不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起痛风性关节炎的再次发作。且高水平的尿酸在关节、软骨、软组织等处不断地沉积,可引起痛风石的产生。因此,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过后,关节疼痛消失后继续控制饮食的同事仍需要服药治疗,这时候发挥效力的就是降尿酸药物了。对于降尿酸药物的选择也不是随便服用就可以,要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来选择。药物有两种,一种是促进尿酸排泄的,如苯溴马隆片,另一种为抑制尿酸生成的,如别嘌醇。若病人B超显示有尿路结石,则不能应用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防止进一步增大尿路结石;轻中度肾功能异常及泌尿系结石的可选择抑制尿酸生成药物,但要注意过敏反应的发生。
误区4.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可使用抗生素
有些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认为关节的红肿热痛因细菌感染引起,可应用抗生素进行抗菌治疗,其实抗生素对于血尿酸的代谢是不起作用的。若出现症状的缓解,也可能是初期痛风性关节炎可自愈造成的。一般来说,对于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关节红肿疼痛,可考虑加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双氯芬酸、布洛芬、依托考昔等,也可选择秋水仙碱,但因秋水仙碱的治疗剂量及中毒剂量相差不多,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然后加用碳酸氢钠片来碱化尿液,以有利于尿酸盐结晶的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