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3-02-26 13:01

  慢性胃炎是临床上的常见疾病,根据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2003年制订的标准,可分为肝胃不和、脾胃虚弱(寒)、脾胃湿热、胃阴不足、胃络瘀血及脾虚气滞6个证型进行中医的辨证论治。

  一、中医证型

  1、肝胃不和证

  (1)主要症候:①胃脘胀痛或痛窜两胁。②嗳气频繁。③嘈杂泛酸。④脉弦。

  (2)次要症候:①胃黏膜急性活动性炎症。②胆汁反流。③舌质淡红,苔薄白。

  (3)证型确定:具备主证2项加次证1次,或主证第1项加次证2项。

  2、脾胃虚弱(含虚寒)证

  (1)主要症候:①胃脘隐痛。②喜按喜暖。③食后脘闷。④纳呆少食。⑤便溏腹泻。⑥四肢乏力。⑦舌质淡红,有齿印,苔薄白或白。

  (2)次要症候:①胃黏膜可见红斑或粗糙不平。②粘液稀薄而多。③胃酸偏低。④脉沉细。

  (3)证型确定:具备主证3项加次证1项,或主证2项加次证2项。

  3、脾胃湿热证

  (1)主要症候:①胃脘灼热胀痛。②口苦口臭。③脘腹痞闷,渴不欲饮。④舌质红,边尖深红,苔黄厚或腻。

  (2)次要症候:①胃黏膜急性活动性炎症,充血糜烂明显。②小便黄。③脉滑或濡数。

  (3)证型确定:具备主证2项加次证1项。

  4、胃阴不足证

  (l)主要症候:①胃脘灼热疼痛。②口干舌燥。③大便干燥。④舌红少津无苔或剥苔或有裂纹。

  (2)次要症候:①胃黏膜呈颗粒状或血管显露。②胃黏膜干燥,黏液少或胃酸偏低。③黏膜充血水肿或小糜烂。④脉细数或弦细。

  (3)证型确定:具备主证2项加次证1项,或主证1项加次证2项。

  5、胃络瘀阻证

  (1)主要症候:①胃脘痛有定处,不喜按或拒按。②大便潜血阳性或黑便。③舌质暗红或紫暗,有瘀点。

  (2)次要症候:①胃痛日久不愈。②胃黏膜充血肿胀,伴瘀斑或出血点。③脉弦涩。

  (3)证型确定:具备主证2项,或主证第1项加次证2项。

  6、脾虚气滞证

  (1)主要症候:①胃脘胀满或胀痛,胃有沉重感。②食欲不振,食后腹胀。③嗳气频发。

  (2)次要症候:①大便时溏时结。②面色萎黄。③神疲乏力。④舌体胖、质淡红、苔薄白。⑤脉沉缓或沉细。

  (3)证型确定:具备主证2项加次证1项,或主证第1项加次证2项。

  二、辨证论治

  1、肝胃不和证

  治则:疏肝理气,和胃解郁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白芍、枳壳、川芎、香附、陈皮、佛手、苏梗、延胡索、甘草)

  加减:偏寒者加高良姜或乌药;偏热者加川黄连或山栀子;胀甚者加广木香、砂仁;吞酸者加锻乌贼骨、瓦楞子、浙贝母;痛甚者加川楝子。

  2、脾胃虚弱证

  治则:温中健脾,益气和胃

  方药:香砂六君子汤合黄芪建中汤加减(党参、茯苓、白术、陈皮、广木香、砂仁、黄芪、桂枝、白芍、生姜、甘草)

  加减:腹胀便溏者加炒扁豆、薏苡仁、莲子肉;食后腹胀、嗳气者加香椽、佛手、炒三仙;泛吐清水者加姜半夏、草豆蔻;寒气盛者加良附丸或干姜、肉桂。

  3、脾胃湿热证

  治则:清热化湿,和中醒脾

  方药:三仁汤合连朴饮加减(黄连、黄芩、白蔻仁、蒲公英、生薏苡仁、法半夏、茯芩、厚朴、甘草)

  加减:胃痛甚者加延胡索、川楝子、郁金;大便不爽者加大黄、枳实;恶心、呕吐者加竹茹、生姜、佩兰;纳呆者加鸡内金、谷芽、麦芽。

  4、胃阴不足证

  治则:养阴益胃,和络止痛

  方药: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加减(北沙参、太子参、麦冬、生地、栀子、当归、金铃子、白芍、甘草、绿萼梅、八月扎、香椽皮、鸡内金)

  加减:口干甚、舌红赤者加天花粉、石斛;大便干结者加玄参、火麻仁;纳呆者加谷芽、麦芽、乌梅、山楂。

  5、胃络瘀阻证

  治则: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方药:失笑散合丹参饮加减〔五灵脂、蒲黄、丹参、檀香(后下)、砂仁、三七粉(冲服)、延胡索、郁金、枳壳、炒莪术〕

  加减:偏实热者可加大黄、金川楝;偏寒者加肉桂、乌药;兼气虚者加黄芪、党参;阴虚者加生地、白芍、百合;黑便者加血余炭、阿胶(烊化)。

  6、脾虚气滞证

  治则:健脾理气,活血化瘀

  方药:四君子汤合四逆散加减(柴胡、白芍、枳壳、党参、白术、茯苓、郁金、蒲黄、五灵脂、九香虫、丹参、甘草)

  加减:痛甚加延胡索、皂角刺;偏寒者加肉桂、乌药;空腹痛伴泛酸者加乌贼骨、浙贝母;腹胀疼满,嗳气频繁者加厚朴、苏梗、香附;大便稀溏者加桂枝、炮姜;大便秘结者以枳实易枳壳,加莱菔子、槟榔片、肉从蓉。

慢性胃炎的中医怎么治?相关文章
慢性唇炎又称剥脱性唇炎、慢性光化性唇炎。以唇粘膜红肿,避免风吹烂糜、皲裂、脱屑为主要特征,其症时轻时重,日久不愈。现代医学认为其发病与寒冷、干燥、日光照射、烟酒刺激以及舔唇、咬唇、乐器吹奏等因素有关。中医称之为“唇风”,认为本病或因风火毒邪搏结于唇;或因过食辛辣厚味,脾胃湿热,熏灼唇部;或因皮经血燥生风所致。因为体内毒素淤积(肺和胃火盛)造成的,之所以最终形成痼疾,多由于患者心急求成,盲目用药,
发布于 2024-08-23 13:05
0评论
概述 生活中其实有很多的胃病病人。不仅仅有急性胃炎的病人,而且还有很多人是慢性胃炎的病人。有胃炎的人一定需要认认真真搞好自己的饮食。如果暴饮暴食的时候,那么往往给肠胃增加负担。甚至让病人的肠胃不堪其扰,然后产生胃痛的问题啦。也有的人进食不规律,在某一餐吃的比较多了,然后导致胃病的发作。生活中怎样预防慢性胃炎? 步骤/方法: 1、 生活中为了预防慢性胃炎,那么需要从情绪做起啦。这个时候的人们需
发布于 2023-01-18 23:59
0评论
中医中药治疗: 急性咽炎:1、风热外侵:治以疏风清热、利咽消肿。宜用银翘散加减:连翘、银花、苦桔梗.荆芥穗、淡豆根、薄荷、牛蒡子、生甘草、竹叶。水煎,日一剂。2、痰热互阻:以泻热化痰、利咽消肿,常用清咽利膈汤:金银花、防风、荆芥、薄荷、桔梗、黄芩、黄连、山栀、连翘、玄参、牛蒡子、大黄煨、甘草,日一剂,水煎。3、局部用药:西瓜霜喷剂,牛黄解毒丸等。 慢性咽炎:1、阴虚火炎:治以滋阴清热,清理咽喉,
发布于 2024-05-16 05:50
0评论
失眠新思路 调理五脏 有学者认为失眠症主要表现于肝,波及五脏,统顾五脏实体病证。提倡“五脏皆有不寐”的整体观,从肝论治、兼顾他脏、辨证加减的证治体系,并由此制定了失眠症证治方案。 调节情志 精神情志与不寐关系密切,由此将不寐分成烦恼型、多疑型、紧张型、抑郁型,分别选用清热泻火、疏肝降逆法,滋阴清热、理气解郁法、清心宁神、调和肝脾法等治之,取得良好效果。 调理肝脾 此种中医理论认为导致失眠症产生的
发布于 2024-05-17 13:01
0评论
柏枝(干药)、椒仁、半夏各90克。将药加水500毫升,煎至250毫升,入蜜少许,再煎1--2沸。用时人生姜汁少许,调匀,擦无发处,每日2次。 [方二] 食盐15克。将食盐加入1500毫升温开水,搅拌均匀,洗头,每周1--2次。此方长期应用,可防止脱发。 [方三] 侧柏叶240克(焙干),当归(全身)120克。将药共研为末(忌铁器),水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70丸,早、晚各1服,用黄酒或
发布于 2024-05-17 15:15
0评论
1、老做噩梦,睡不踏实。 从中医理论上讲,这类人属于营气不足型。睡觉时整晚都似睡非睡,白天精神不振、健忘、注意力不集中,有时还会出现心慌。 可以自制百麦安神饮 在治疗上,主要以养血安神为主,可以多吃些补血的东西,如大枣、阿胶等。也可试试百麦安神饮,做法为取小麦、百合、莲子肉、大枣适量,一起炖服。连炖两次,取汁,随时都能喝。 2、入睡困难。 这类人属于肝郁气滞型,有时胸胁会有胀痛感。 睡前泡脚有助
发布于 2024-05-20 20:33
0评论
目前治疗乙肝的药是由比较多的种类,很多乙肝患者也尝试过不同的方子来治疗乙肝,颇费周折。也有一些患者尝试用西医治疗乙肝,但效果一般,连续服用了大量的抗病毒药,不仅花费了很多钱,而且病还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还很容易产生一些副作用。从中医的角度来看,治疗肝病首先就是要调理肝脏的各个部分的环境,中药材中的山药、茯苓、当归、黄芪、人参、刺五加、党参、山茱萸、何首乌、灵芝等中药材,则是通过提高患者机体免疫能
发布于 2022-12-21 09:23
0评论
很多人有失眠的困扰,失眠症状严重困扰着年轻人,中年人及老年人,小编为大家介绍中医治疗失眠的偏方,希望对失眠的朋友有所帮助。 1、酸枣仁粉10克,绿茶15克。清晨8时前冲泡绿茶15克饮服,8时后忌饮茶水。晚上睡前冲服酸枣仁粉10克。凡高血压、心动过速、习惯性便秘及哺乳期妇女慎用。 2、党参15克,麦冬(去心)9克,五味子6克,夜交藤、龙齿各30克。晚饭前水温服,留渣再煎,晚上睡前1小时再服,每日1
发布于 2024-05-20 20:40
0评论
概述 对于鼻窦炎的患者很多都会选择中医治疗,那么中医治鼻窦炎的方法是什么呢?这是鼻窦炎患者都想知道的问题,今天就让我们带着问题一起来详细的了解一下吧!鼻窦炎一直以来,都危害着不少的朋友。鼻窦炎的出现给人们的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也让他们的生活受到了非常不良的影响。因此在自己的生活中一旦出现鼻窦炎的症状,就要尽早的就医,鼻窦炎只有经过有效的治疗鼻窦炎才会恢复健康。 步骤/方法: 1、 鼻窦炎中
发布于 2024-08-12 17:53
0评论
体臭是在出汗后所产生的一种异常的臭味所致的临床症状,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季有一种特殊的刺鼻臭味。俗称“狐臭”。 中医称本病为“体气”、“狐气”、“狐臭”。情绪激动及食刺激性食物,使汗液分泌增多,汗液不易蒸发和未能及时清洗,皮肤表面的角蛋白和脂质因被浸渍易被皮肤寄生菌分解并产生异臭味。在食用大蒜、大葱及饮酒等都可促使异味加重。常见于青春期青少年,以女性较多见。有家族遗传性,常常除了腋部散发的臭味外,
发布于 2024-04-21 13:51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