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2-10-08 10:18

在血液中,血小板是最小的细胞,在体内起止血作用。血小板减少症的直接表现是容易出血,如皮肤上的出血点和瘀斑、牙龈出血、流鼻血,产后出血过多或分娩时剖腹产伤口出血过多都可能发生,甚至影响胎儿,导致自然流产、胎儿宫内死亡或新生儿颅内出血。
血小板减少症是怀孕期间最常见的血液学异常。怀孕后,由于血容量增加、血液稀释、血液高凝状态导致的消耗增加以及胎盘对血小板的收集和利用增加,可出现血小板计数的生理性减少,通常不低于70×109/L,被称为 "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这个水平的血小板计数通常没有出血的迹象,妊娠和分娩可以顺利进行,产后恢复正常。
如果血小板计数下降到50×109/L以下,甚至20×109/L,那么就很可能是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由于机体免疫功能紊乱,产生抗自身血小板抗体,导致血小板被过度破坏,寿命明显缩短,导致数量明显下降。大多数患者在怀孕前就有血小板减少的情况,只是没有症状,在怀孕期间没有被发现并恶化,或者在某些情况下,在怀孕后出现。医生首先会根据症状和相关检查排除继发于病毒或细菌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和幽门螺旋杆菌等)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和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的可能性。如果高度怀疑血小板减少是由于严重的血液病,如急性白血病或再生障碍性贫血,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骨髓穿刺。在怀孕期间做骨髓穿刺检查的风险不大,但为了避免母体压力、恐惧、疼痛和对局部麻醉剂过敏对胎儿的影响,如果考虑到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怀孕期间可以不做骨髓穿刺检查。
患有血小板减少症的孕妇应王文生限制活动,避免外伤,并避免便秘。无症状的正常孕妇,血小板>20X109/L,在分娩前不需要治疗。分娩方式由产科指征决定,不受血小板计数的影响。为减少分娩时出血的风险,应采取措施使正常阴道分娩的血小板计数达到>50X109/L,剖腹产的血小板计数达到>50X109/L,但硬膜外麻醉需要血小板计数达到>80X109/L。可在分娩前1-2周静脉注射丙种免疫球蛋白或在分娩当天进行单采血小板输注。血小板计数<20x109/L的孕妇需要尽快治疗以提高血小板水平,因为严重的自发性出血的风险更大。在怀孕早期,丙种球蛋白对胎儿是安全的,但糖皮质激素可能会增加怀孕前三个月的胎儿畸形风险。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你需要与医生讨论是否继续妊娠。血小板<< span="">10′109/L或有出血倾向者,在分娩前可输血以减少出血的危险,但反复输血小板产生血小板抗体会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所以在怀孕期间不应依赖血小板输注。新生儿可能会受到母体抗血小板抗体的影响,因此应监测血小板计数,直到产后2-5天血小板最少,血小板20′109/L或出血时应给予丙种球蛋白和血小板输注。
其他可能引起血小板减少的严重疾病,如先兆子痫、HELLP综合征、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溶血性尿毒症(HUS)、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都是严重威胁孕产妇生命的疾病,需要住院并积极治疗。

产检发现血小板减少怎么办?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