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3-03-07 07:11

 

      李大爷今年63岁,八年前体检时查出患有糖尿病,服药控制后血糖一直在7.0左右,今年年初,李大爷觉得自己的右脚总是有点凉,而且有点轻微的麻木,特别是和左脚相比更为明显,但因为冬天天冷,李大爷也没有在意。随着春天的到来,李大爷发现自己走一段路后右小腿后侧就隐隐作痛,就像有什么东西堵在里面一样,很难受,为了减少疼痛,李大爷从此走动的少了。就这样过了两个多月,他的右脚麻木的更厉害了,几乎没有了什么感觉,更糟糕的是,虽然走动的少了,两只脚却越来越痛,最后不动脚也痛,李大爷这才重视起来,经人介绍赶紧来到我院血管外科,下肢动脉造影显示右下肢股浅动脉下段狭窄闭塞,胫前动脉多处狭窄闭塞,胫后动脉及腓动脉显影尚可,经充分术前准备,由血管外科医生用血管腔内微创治疗方法在股浅动脉下段放置了一长10cm的支架,同时用球囊充分扩张胫前动脉,术后当天,李大爷就觉得右腿温度明显提高,疼痛缓解,不久就下地行走,脚上的感觉也神奇的恢复了。上海长海医院血管外科包俊敏

      那么,李大爷的脚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众所周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平均寿命的延长,越来越多的慢性病开始威胁我们的健康,其中,糖尿病无疑是最令人头痛的一个杀手,而大多数的患者并不是死于糖尿病本身,而是死于它多种多样的并发症,李大爷遇到的,便是其中危害较大的一种DDD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神经或血管病变所造成的下肢异常的总称,包括感染、溃疡、深部组织破坏等一系列病变。简单说来,是由于过高的血糖对下肢的中小动脉造成破坏,引起动脉的狭窄,管腔变小,血流变慢,甚至动脉堵塞,继发了下肢的缺血,而由于糖尿病患者本身并存有神经的病变,对下肢缺血所造成的各种症状(如疼痛等)缺乏足够的反应,未能引起充分重视,使得病情进一步发展,最终缺血的肢体开始感染、溃疡、坏死、甚至截肢。而这些继发的病变又加重了糖尿病本身,最终溃疡经久不愈,截肢也未能保命,患者一步步的走向死亡。

       其实,只要能早期发现并积极治疗,糖尿病足并非不治之症,正如我们上面所说,在糖尿病与下肢感染、溃疡、截肢之间,有一个重要的中间环节DD下肢血管的狭窄甚至堵塞,而这,正是治疗的重点与难点,但是,下肢的动脉那么细,我们看不见又摸不着,糖尿病患者如何知道它们有没有狭窄甚至堵塞呢?一般来说,糖尿病足开始的症状是肢体发凉、麻木,在行走一段距离后小腿出现疼痛,当这些症状出现时,糖尿病患者就要注意了,你的下肢动脉已经开始出现狭窄,而当你行走出现疼痛的时间越来越短,甚至在休息时小腿也隐隐作痛,那表明你的动脉几乎要闭塞了,再不治疗,可能要截肢甚至危害到生命了。

      早期发现是治疗糖尿病足的关键,剩下的就要靠医生治疗了,糖尿病足的治疗不仅涉及到外科治疗,更涉及到血管外科甚至腔内血管外科的领域。目前,治疗的方法有传统的外科手术治疗及新兴的血管腔内治疗两种方式,传统的手术治疗即用传统开刀方式找到病变血管,以自身的大隐静脉或人造血管代替已经狭窄堵塞的下肢动脉,人为的开出一条岔路,让血流通过人造的血管旁路流到下肢,不让下肢缺血产生各种糖尿病足的症状。这种手术方式创伤较大,并发症较多,不太适合并存病多的高龄患者,为此,国内外的医学工作者又提出了著名的腔内血管治疗法,顾名思义,就是在血管腔内对病变的血管进行治疗的一种新方法,它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诸多优点,具体说来,它的正式名称应该叫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就是在大腿根部的股动脉上穿一个小口子,插一根导丝到狭窄堵塞的动脉里,用打水的球囊把狭窄的地方撑开,如果狭窄的动脉撑不开或撑开后又回缩,我们就在狭窄的地方放置支架,永远的撑住它,不让它再堵塞住动脉。经过我们血管外科各位前辈专家多年的临床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创伤小(局部打一针麻药就可进行手术)、感染率低(不到半厘米的穿刺口比起十厘米长的传统手术切口根本微不足道)、术后恢复快(休息一天即可下床活动)、远期并发症少(不用长期卧床),特别适合全身情况差,易感染的糖尿病患者。

       因此,对于有糖尿病的患者,一旦出现下肢皮肤发凉、麻木,甚至行走后疼痛,要及早就医,不能掉以轻心,只要早发现,早治疗,就能过上健康美满的幸福生活。                                       

 


糖尿病患者――请呵护您的双脚相关文章
一些人一听说糖尿病,就觉得可能离截肢不远了。如果您不能使您的血糖得到有效地控制,就很有可能会走到这一步。但这也不是不可避免的。一些人就认为糖尿病病人永远不能光脚走路,应该每天用镜子检查自己的双脚。糖尿病病人最好穿带有特殊衬垫的袜子,一旦发现脚上有伤口时要立刻找医生处理。如果您确实存在神经病变的体征或者足部微循环受损,前述建议确实是有道理的。如果您的双脚没有任何感觉,您会很容易地让小石子留在鞋里,
发布于 2022-10-07 00:58
0评论
俗话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失去了双脚,便意味着在日常生活中将举步难行。对这一点的深刻体会,莫过于因糖尿病足而截肢的患者了。在这里,医生要提醒每一位糖尿病患者,要像爱惜您的眼睛一样保护您的双脚。糖尿病足在老年糖尿病病人中发病率约为2.8%~14.5%。其主要表现是下肢疼痛及皮肤溃疡。因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造成的截肢,要比非糖尿病病人高5~10倍。因而重视糖尿病足的防治,积极挽救保存肢体具有相当重要的
发布于 2023-02-27 21:36
0评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模式的改变及社会的老龄化,糖尿病已成为现代疾病中的第二杀手,其对人体的危害仅次于癌症,严重威胁着患者生命及生活质量。其实,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糖尿病的并发症,糖尿病带来的危害,几乎都来自它的并发症。预防糖尿病只是我们的第一道防线;当这道防线被击溃后,我们还有第二道防线,预防糖尿病并发症;还有第三道防线,降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引起的残废和早亡。而糖尿病足则是众多并发症
发布于 2023-03-19 06:01
0评论
俗话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失去了双脚,便意味着在日常生活中将举步难行。对这一点的深刻体会,莫过于因糖尿病足而截肢的患者了。在这里,医生要提醒每一位糖尿病患者,要像爱惜您的眼睛一样保护您的双脚。上海仁济医院血管外科张纪蔚 糖尿病足在老年糖尿病病人中发病率约为2.8%~14.5%。其主要表现是下肢疼痛及皮肤溃疡。因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造成的截肢,要比非糖尿病病人高5~10倍。因而重视糖尿病足的防治,积
发布于 2023-01-11 02:41
0评论
如果您有以下危险因素,要每年注意体检哦!因为糖尿病早期是没有任何症状的。早发现、早治疗,就会有效预防糖尿病!1、年龄≥40岁。2、有糖调节受损史。3、超重或肥胖和(或)中心型肥胖(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4、静坐生活方式。5、一级亲属中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6、有巨大儿(出生体重≥4kg)生产史或妊娠糖尿病(GDM)史的妇女。7、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
发布于 2023-01-23 19:37
0评论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正越来越威胁到人们的双腿健康。据统计,20%的糖尿病患者在其病程中会遭遇糖尿病足,33%的患者会因下肢缺血面临截肢。对于年龄在65~74岁的患者,合并糖尿病使截肢风险增加了20倍。糖尿病足,是指糖尿病病人出现的包括双脚感觉异常,足部溃烂乃至坏死的一系列综合症。由于糖尿病患者通常对疼痛的感觉显著下降,因此这一类疾病的发生相对比较隐匿,往往容易忽视,等到出现明显的疼
发布于 2023-02-27 21:46
0评论
中国已经成为糖尿病发病率第二大国。糖尿病患者,你是否知道,你的双眼致盲危险是正常人的19倍。为了降低视力严重下降的风险,请你务必记住:I型糖尿病患者,在你病程到了第5年的时候,每年都要请眼底病医生为你进行眼底的详细检查。2型糖尿病患者(90%的糖尿病都是这一种类型)在你确诊了糖尿病的那一刻起,每年要接受眼底检查。主要原因是,糖尿病引起的视网膜改变,多数时候是悄悄的进行,直到你的视力突然下降,此时
发布于 2023-03-24 23:51
0评论
患者: 长期胃病,近2年胃痛加剧、曾经有便血情况服用胃药后胃痛情况略缓解病人长期有糖尿病、高血压等问题,年纪大,身体弱,想向马大夫请教较为稳妥的治疗方案,病人能否承受胃全切除的手术,二期胃癌术后是否需要化疗  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马恩陵 已做胃镜及活检食管:粘膜光整,蠕动正常。贲门:齿状线清晰,贲门下小弯见片状粘膜破损,范围约2.0*3.0cm,表面凹凸不平,可见溃疡及结节样增生,活检质地脆,
发布于 2022-10-09 01:38
0评论
1、糖尿病是一种十分复杂的疾病(1)病因不明(2)临床表现多样:多饮多食多尿、消瘦、手脚浮肿,或者什么症状都没有。(3)病情程度不一:有的人轻,有的人重。(4)治疗差异很大:有的人可以不吃药,有的人打胰岛素都控制不好。2、糖尿病是一种非常容易诊断的疾病(1)诊断简单、快速。(2)不需要复杂仪器设备。(3)不需要高昂的诊断费用。3、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就目前的医疗水平,不能治愈。所以请您别相信江
发布于 2023-01-03 06:50
0评论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西方化”改变,2型糖尿病在我国的发病率正逐年上升。据最新调查显示,我国20岁以上人群中男性和女性糖尿病的患病率分别达10.6%和8.8%,总体患病率已达9.7%,而作为糖尿病候选大军的糖尿病前期人群的患病率更是高达15.5%,根据本次调查结果推算,我国糖尿病患病总人数已达9千2百万以上,糖尿病前期人数达1亿4千8百万以上。如果对糖尿病不加以防控,糖尿病将
发布于 2023-01-28 07:02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