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是一个人对客观事物精细的感知,通俗地说,观察就是仔细、认真地看。它是认知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们获取的外界信息,70%-80%是通过观察得来的。
智障儿童的观察能力十分薄弱,表现在感知事物很肤浅,时常表现出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当询问他们刚才看到什么或听到什么的时候,往往答不出来。要提高智障儿童的学习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智力,必须首先提高他们的观察力。
智障儿童的爸爸妈妈,可以试用以下几种方法:
1、加大刺激强度
让宝贝观察一张图片或一个物体时,可以换个大一些的。比如用大一些的玩具汽车代替较小的;一张大图片代替小图片。这样可以增强刺激物的“强度”,更容易吸引宝贝的注意力。
2、使用鲜艳的色彩
颜色鲜艳的教具或物品容易让智障儿童感兴趣,他们会更愿意接受。
3、加大颜色反差
加大客体与背景的颜色差异,可以突出客体,便于观察。比如把一个粉红娃娃的图片放在白色的底板上,或把一只小白兔放在翠绿色的草丛里,强烈的颜色反差会让智障儿童容易观察和学习。
4、用语言或儿歌引导
妈咪可以告诉宝贝观察客体或图片的某个部位,缩小观察范围。比如,妈咪说:“你看,娃娃的眼睛在这儿呢。”“你看,她的小手在这儿呢。”同时用手指着娃娃的眼睛和小手。妈咪也可以一边说儿歌,一边引导宝贝观察:“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同时用手指给宝贝看,帮助他仔细看。
5、培养宝贝按顺序观察的习惯
比如,一张农家小院的图片上,有大马(在正中)、小羊、小鸡、一辆自行车、太阳、花草等,应先引导宝贝观察大马,教他学会说“大马”,然后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地看,同时学会说“小羊”、“小鸡”、“自行车”、“太阳”等词。久而久之,形成习惯以后,就连细小的东西,也不会被宝贝遗漏。
6、让宝贝边看边说
引导宝贝一边观察,一边说出看到了哪些东西。这样有语言参与,宝贝观察事物会更仔细。
7、伴随模拟声音
在观察小狗、小猫、小鸭子等有特殊叫声的动物,以及汽车等能发出声音的物品的图片时,妈咪可以一边让宝贝看,一边模拟这些特殊的声音,吸引宝贝的注意,增加他的兴趣,使观察成为有趣的事情。
7种方法培养智障孩子的观察力
发布于 2023-03-14 22:16
7种方法培养智障孩子的观察力相关文章
智障儿童学校在对智障孩子进行教育和康复训练时,有许多方面需要注意,不管是教育方法还是教育态度,都是一门“学问”。
1、在给智障儿童进行教学和训练时,要千方百计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激发其好奇心,培养兴趣,调动其多种感官参与训练
2、训练中应安排个体训练、小组训练或集体训练。训练形式的设计和训练内容的确定都要从被训练者的个体需要出发来考虑。
3、训练程序分解步骤要细和慢,便于智障孩子接受。训练者要
发布于 2023-10-03 01:41
0评论
(1)→平时多跟孩子沟通,认真玩耍。
(2)→带他(她)们去野外郊游,认识大自然,使其心灵受到陶冶和启迪。
(3)→诱导他(她)们去说话,交流思想,提高认识。
(4)→让他(她)们去劳动,锻炼手脚的灵活性。
(5)→用鲜艳的图片或动听的音乐(古典音乐比较好)或有趣的玩具培养他(她)们学习和欣赏的能力。
(6)→多给孩子绘声绘色地讲一些历史故事,让其分析里面的内容(适用于有了相当进步的孩子)
(7
发布于 2023-09-14 23:48
0评论
除了这些特殊的“教育方法”之外,家长们还不能放弃治疗的希望,要避免以下这些治疗误区。
不能对症治疗:不知道引起智障的病因乱治疗,盲目的相信所谓的神医,选择错误的治疗方法。
不能及时治疗:一些家长还会抱着反正孩子还小,过几年等他长大了说不定自己就康复了的想法,而不愿意让孩子及时的治疗,而这样做的后果是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康复。
不能坚持治疗:对于智障目前是还没有治疗的特效药的,而很多家长在给孩子用药的
发布于 2023-06-15 05:33
0评论
智障儿童是社会上的一类弱势群体,智障的孩子不能与人正常接触,虽然是孩子,但缺少孩子对人的依恋,通常表现为不理别人,对人极为冷淡,从不主动找人玩耍,也不主动参与别人的谈话,自己玩自己的,不会像一般孩子喜欢大人抱他、逗他、陪他玩。对亲人和对生人的反应没有什么差别,看到陌生人也不畏惧。
他们与人沟通有障碍,包括语言上的障碍及非语言上的障碍。语言上发育迟缓,患儿通常是“都几岁了,还不会说话”。只会说个别
发布于 2023-06-15 05:26
0评论
当我们回过头来,摆正心态,调整视角,我们才发现,其实我们已走入了“误区”。下面我就所谓的“误区”作简单的讨论。
定义介绍
1、课程目标的设定
由于弱智学校班级里的学生大都有几个层次的学生,包括轻度、中度、中重度、极重度四个层次,其中以中度的学生居多。中度的智障儿童大脑器官受损大,其智力缺陷较严重,按国家教委和残联的分级规定中说明,中度智障儿童是“可训练”型的学生,而不是“可教育”型的学生,对他们
发布于 2023-10-03 01:55
0评论
一、加强动作训练。动作训练包括抬头、翻身、坐、站、走等动作和平衡能力训练,训练孩子手、脑的协调能力。
二、加强营养。给孩子多吃有利于大脑和身体发育的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各种微量元素的食物,例:鸡肉、鲜鱼、牛奶、瘦肉、蛋黄、木耳、动物内脏、水果、豆类、花生、小米、玉米、香菇、海带、腰果、松仁、核桃、黑芝麻等。
三、培养孩子的认知能力。可给孩子不同形状、大小、数量、颜色、功能各异的卡片、画片、玩具、
发布于 2023-07-02 20:43
0评论
智障儿童是社会上的一类弱势群体,智障的孩子不能与人正常接触,虽然是孩子,但缺少孩子对人的依恋,通常表现为不理别人,对人极为冷淡,从不主动找人玩耍,也不主动参与别人的谈话,自己玩自己的,不会像一般孩子喜欢大人抱他、逗他、陪他玩。对亲人和对生人的反应没有什么差别,看到陌生人也不畏惧。
他们与人沟通有障碍,包括语言上的障碍及非语言上的障碍。语言上发育迟缓,患儿通常是“都几岁了,还不会说话”。只会说个别
发布于 2023-07-02 20:56
0评论
第一:不能坚持的用药,有些家长们对于孩子用药不能坚持用,当刚看到一些疗效就不在用药。这样有可能导致多动症抽动症的病症会更加加重。
第二:不知道病因乱治疗:这两种病都是因为脑神经递质的减少而照成的,只有通过一些调节患者的脑神经,增加脑神递质的数量才能彻底治愈。一般性的西药只能暂时的控制住症状,但是不能长期完全的治愈。西药还有很大的副作用,这里不建议使用。
第三:选择“错误”的药物对于一些家长往往存
发布于 2023-07-02 20:50
0评论
儿童按照智商分数和社会适应障碍程度两个基本指标将儿童智力障碍分为四个等级。
①轻度智力障碍
智商70~55分(以韦氏智力测验为例,下同),同时具有轻度的社会适应障碍。轻度智力障碍儿童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能承担简单的家务劳动。早期教育对他们的发展十分重要,他们可以进入幼儿园、学前班接受早期康复训练和学前特殊教育,在小学正常班级随班就读。他们在学科学习(如语文或数学等课程)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
发布于 2023-09-14 23:55
0评论
作为从事特教教育的基层教师,我们深深体会到从事特教的艰辛(特别是弱智教育),要承受着“寂寞和孤独”,要面对和解决来自于各方的矛与盾的冲突。在旧的教育框架下,我们遵循着国家统一制定的大纲,使用国家统一编制的全日制培智教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特殊教育教学的深入改革,我们的教育对象已悄然改变,不再是原先的单一的轻度弱智儿童,而是大都由中、重度弱智儿童组成,甚至相当一部分中、重度弱智儿童兼具多重残疾,学生
发布于 2023-10-03 01:48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