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原称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是矫形外科中常见疾病之一,女多于男,左侧比右侧多一倍,双侧者较少。在我国发病率较高,早期诊断及早治疗可以收到最佳效果。
一、病因与病理
有多种病因学说,但至今仍不十分明确,出生时婴儿关节囊较松弛,但无其它解剖异常情况,生后发生髋臼变浅,方向朝向后上,关节囊和髋臼软骨组成的盂唇增厚、内翻;股骨头发育迟缓、小,骨股颈前倾角增大,晚期关节囊被牵位、增厚、变形、粘连、髂腰肌、内收肌、腹直肌等出现挛缩。
二、诊断
(1)新生儿及婴儿先天性髋脱位
1、先天性髋脱位在新生儿期诊断较为困难,一旦确诊治疗容易,且会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因为新生儿期病理改变最轻,易于矫正;生后第一年骨盆发育最快,尤其在新生儿期更快。
2、临床症状
外观:大腿、小腿与对侧不对称,可表现为增粗变短或变细、外旋(单侧);臀部增宽(双侧)。
皮纹:臀部、腹股沟与大腿皮纹增多、增深和上移不对称。
肢体活动:患肢活动少,在换尿布时最易发现。
3、体征
患肢股动脉减弱或消失;
内收肌紧张痉挛;
Barlow试验阳性(仅适用于新生儿检查),因髋关节不稳定随月龄的增加而减少,相反外展受限随月龄的增加而增加。
Ortolani征或外展试验阳性,此法可靠。
Nelaton线征破坏。
4、辅助检查:小于4个月,B超测定α,β角,>4月X片检查可确诊。
(2)儿童期患儿有摇摆、跛行步态,臀部后凸,腰椎前弓加大。两下肢不等长,Allis征阳性,双侧者为阴性。Ortolani试验为阳性,病儿平卧,检查者一手固定骨盆,另一手提拉股骨,并外展患髋,有弹响,说明复位,手放松,又弹出。X线骨盆片,可见股骨头小,不在髋臼内,髋臼指数增大,股骨颈干角变直加大,Shenton氏线不连续。
三、先髋脱位的分型
1、单纯性先天性髋脱位
(1)髋关节发育不良:又称为髋关节不稳定,X线片常以髋臼指数增大为特点,多数采用髋关节外展位而随之自愈,约1/10将来发展为先天性髋脱位,还有少数病例持续存在髋臼发育不良,年长后出现症状。
(2)髋关节半脱位:X线片有髋臼指数增大,髋臼覆盖着部分股骨头,这是一种独立的类型,可长期存在而不转化为全脱位。
(3)髋关节全脱位:股骨头完全脱出髋臼,根据股肌头脱位的高低可分为四度:
Ⅰ度:股骨头仅向外方移位,位于髋臼同一水平;
Ⅱ度:股骨头向外、上方移位,相当于髋臼外上方水平;
Ⅲ脱出的股骨头位于髂骨翼的部位;
Ⅳ脱出的股骨头上移达骶髂关节水平。
2、畸形型先天性髋脱位
典型者呈双髋脱位,双膝关节处于伸直位僵硬,不能屈曲,两足平足呈外旋位,还常合并上肢畸形。
四、治疗
(1)早期诊断,应自产院接生时,开始检查,发现后即开始治疗。年龄愈小,治疗方法愈简便且效果好。
(2)治疗的原则是先易、后难。
①<6个月时,可用Pavlik吊带治疗;
②6个月-2岁左右病儿常用经皮内收肌松解加闭合复位和蛙式石膏或支具治疗;
③2岁以上的脱位患儿及手法复位失败的患儿,应手术治疗。手术方法甚多,不单纯强调一个手术方式,应结合病儿具体情况及各医师对各种术式掌握情况,选择最佳手术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