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对小儿周期性呕吐综合征(CVS)的流行情况、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普遍认为CVS 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偏头痛,按1998 年国际头痛学会分类列入可能为偏头痛先驱或与偏头痛有关的儿童周期性综合征,事实上儿童期偏头痛患儿主要表现为胃肠道症状、伴恶心呕吐、腹痛者远较成人为多。有许多患儿随年龄增长逐渐表现为典型偏头痛,从而进一步证明幼儿期周期性呕吐的诊断。
CVS的触发因素包括生理、心理应激和感染,感染最常见,另有饮食、体力消耗和缺乏睡眠等因素,月经是典型触发因素。发作主要的诱发因素为感染,其次为饮食不当、精神情绪因素和体力消耗。CVS 患儿多数都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就诊之前,多次发作,反复住院治疗,病初多次误诊或按其他疾病治疗。65%发生在清晨或夜间,因CVS 的发病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素轴和应激反应,尤其是与促皮质素释放因子有关,因此也解释了某些患者发病时有高血压、液体潴留症状的原因。发作时面色苍白、恶心、倦怠、嗜睡是最为常见的伴随症状,其次有头痛、头晕、畏光、怕声及心动过速等自主神经症状,充分表明CVS 发病与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有关。病程中常合并水电解质紊乱和反流性食管炎、浅表性胃炎。
最近比较了解以下3种诊治方案:
1、广泛的实验室检查除外各系统疾病;
2、经验性的抗偏头痛治疗2 个月;
3、全消化道钡餐造影后给予经验性抗偏头痛治疗2 个月,方案2 和3 如治疗无效则给予全面检查。评估结果显示方案3 既避免了方案1 过多无意义检查,又避免了方案2 漏诊消化道畸形,是最合理的诊治方案。近来认为,有典型CVS 临床表现患儿,不需要采用有创性的诊断检查。
目前CVS 的治疗仍然是经验性的综合治疗:
1、避免触发因素:如感染、食物、晕车及情绪等因素;
2、发作期的支持治疗:发作期应予患儿安定舒适环境,避免光和强声刺激,按需给予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保证热量供应。必要时应用镇静剂如氯丙嗪、劳拉西泮等,近年也常用5-羟色胺拮抗剂格拉司琼等控制症状。有明显胃肠黏膜损伤(呕吐咖啡样物)时适当加用黏膜保护剂和抑酸剂;
3、长期药物治疗:对于发作超过每月1次,每次发作持续3-7d,症状严重以致病残或需要住院治疗者应考虑长期预防用药。目前预防性治疗尚无统一的方案,常用的药物有心得安、盐酸塞庚啶、阿米替林、丙戊酸钠等;有报道用多虑平、丙戊酸钠和赛庚啶三联治疗,有效率达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