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因为脑瘫患儿的大脑在尚未成熟的阶段就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所以使中枢神经系统的某些功能产生了障碍。早期治疗可以促进损伤的大脑在不断成熟和分化的过程中,功能得到有效的代偿。在患儿早期,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尝未成熟、随着年龄增长,神经系统不断成熟分化,产生新的功能,并逐渐形成各种功能的专一化。
一般来说,正常儿童到了6岁,中枢神经系统的各种功能已基本发育完善并专一化。因此,超过6岁再开始各种功能的训练就可能有较大的困难。对于那些年龄较大,又未接受过早期康复治疗的脑瘫患儿,由于长期的异常姿势和反射的影响,使他们形成了顽固的、难以纠正的异常运动模式。特别是那些重度痉挛的患儿,异常的姿势和运动模式常常使其痉挛进一步加剧,最后导致不可逆的肌腱挛缩和骨关节畸形,给康复治疗造成极大的困难。
先天性脑瘫患儿如果能在6~8个月时明确诊断并及时治疗,将会取得满意的效果。婴儿3~6个月时,握持反射、紧张性颈反射、拥抱反射分别消失,相继出现眼手和眼、手、腰的协调动作。这时细心的家长就能够发现孩子肢体运动功能的异常。如果怀疑有异常应及时找医生检查评定,及早作出诊断。对于出生后脑部疾病所致的瘫痪必须在生命体征稳定后,尽早采取综合性的康复治疗措施,此类患儿的康复效果比先天性脑瘫患儿好得多。
(2)综合治疗、持久以恒
无论是哪一种功能障碍,仅仅使用单一的治疗措施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对于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障碍也一样,既要选择适当的运动疗法,进行反复训练,又要配合其他措施如物理疗法、针灸、按摩、推拿、心理治疗等进行综合治疗。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预定的目的。另外家长和康复人员进行训练时,要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要持之以恒不可半途而废。
(3)强调家长参与治疗
脑瘫的康复治疗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许多训练动作必须在一对一,即一个治疗师训练一个患儿,有些甚至要二对一的情况下才能完成。而且仅仅靠治疗师在康复机构内每天1~2小时的训练,不可能解决患儿的全部问题。所以应该把训练贯穿于日常家庭生活中去,以保证患儿在家庭中也能得到长期的、系统的、合理的训练。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强调家长参与治疗。家庭是孩子最熟悉的环境,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父母对患儿作训练最易消除其心理障碍,使患儿积极配合,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因此,家长必须掌握基本的训练方法和原则,了解疾病治疗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了解家庭康复的优点和意义。家长和治疗师的密切配合,对脑瘫患儿的康复治疗是极为重要的。
(4)迎合患儿心理,激发其主动性
治疗师和家长在制订训练计划时要注意迎合患儿的心理,对于患儿在训练过程中所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点滴进步都要及时给予适当的鼓励,增强患儿的信心,使这些进步得到强化。训练的项目安排要先易后难,循序渐进,不要让患儿在开始训练时就感到胆怯和畏惧,从而失去继续努力的信心。还应注意避免训练的单调和枯燥,要寓训练于游戏和娱乐之中。
(5)制定康复训练计划要因人而异
由于每个脑瘫患儿的运动障碍和潜在能力不同,治疗师和家长在制定训练计划时要做到因人而异,不可千篇一律。当患儿不能很好地按计划完成训练项目时,应及时检查原因,重新制订适合患儿的训练计划。注意所有的训练项目必须紧紧围绕发展患儿的实用功能,为他以后参与社会生活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