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解之一:学龄前就可以确诊。尽管某些儿童确实早在学龄前已显现出诸多多动症症状,甚至早在哺乳期就手脚不停,常吵闹,不肯好好吃、好好睡,上幼儿园后从来不肯静静地听老师讲课等,但从严格意义上说,临床上学龄前儿童是不能被确诊为“儿童多动症”的,而至多只能说是表现出“多动症倾向”。这样的儿童须跟踪观察至少半年,而且孩子必须至少到7周岁才能下结论。
▲误解之二:不必在意“多动症倾向”。既然学龄前儿童表现出来的种种多动症状只是所谓的“多动症倾向”,那也就不必在意。其实,如果学龄前儿童出现了“多动症倾向”而又未能得以及时纠正,那么十有八九在进入学龄期后便可能发展为多动症。研究显示,对学龄前孩子的“多动症倾向”纠正得越早、方法越科学,恢复正常的时间短,康复的可能也就愈大。
▲误解之三:多动症系顽皮所致。多动症患者表现出来的行为异常是心理异常导致的,了解了这一点,家长会明白:孩子的“多动”并非出于孩子顽皮,而是缺乏自我控制能力所致。
▲误解之四:“管教不严”可导致多动症。有人常常把患病孩子的“异常淘气”归罪于“管教不严”或“过分溺爱”。有个罹患多动症孩子的妈妈在绝望之余便开始用大棒打他。然而妈妈的严惩并没有取得任何积极效果:他还是不改恶习,依然鬼使神差地频频逃课。
▲误解之五:多动症孩子多是坏孩子。由于多动症孩子往往“劣迹斑斑”,他们往往会被成人社会视作坏孩子或“问题少年”。而实际上,这些孩子的本质并不一定坏,只是苦于难以控制自己的所作所为罢了。
▲误解之六:多动症难以治疗。其实多动症,不仅有药物治疗,而且还有心理治疗和行为治疗。如果能进行上述“综合治疗”,疗效还会大大提高。所以,多动症是可以治疗的。
▲误解之七:多动症可以不治而愈。很多家长盼望随着孩子的长大,多动症的各种症状会改善甚至消失。研究显示,三分之二的儿童期多动症会延续到青少年时期,三分之一会一直延续到成人时期,造成各种不良影响。所以,如果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有这些症状,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延误最佳治疗时期,不要抱有侥幸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