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3-03-22 09:26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发生在结肠原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常见的临床表现有腹泻、粘液脓血便、腹痛,以及伴随的全身不适(如发热、贫血、低蛋白血症、营养不良)等。其原因和机制仍不清楚,可能是多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肠黏膜炎症损伤。当前研究表明主要是由于肠腔内细菌/食物抗原,结合个体的基因易感性、肠黏膜屏障功能受损,环境因素改变(饮食、吸烟、空气污染、精神应激、心理改变)等因素,引起肠黏膜组织内固有性和获得性免疫应答异常,肠黏膜组织内大量激活的T细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浸润,分泌高水平促炎症细胞因子(如TNF-a、IFN-g、IL-2、IL-17A),导致肠黏膜组织内免疫平衡失衡,诱导肠上皮细胞凋亡坏死,出现肠黏膜糜烂,溃疡形成,腺窝脓肿等炎症损伤。上海第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刘占举

近年来,随着对UC病理生理机制的深入研究,以及内镜诊断技术、病理组织学、微生物免疫学、以及分子生物技术在临床上应用,对UC的诊断和治疗有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从既往传统的5-氨基水杨酸(5-ASA)制剂,逐步开始使用靶向生物免疫治疗(如英夫利昔单抗,商品名:类克),给临床治疗带来新的曙光,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一、重症UC的诊断

根据Truelove和Witts标准,重症UC诊断标准应符合以下情况:腹泻 3 6次/d、伴明显粘液血便,体温 > 37.8℃,脉搏 > 90次/分,血红蛋白 < 105g/L,血沉 > 30 mm/h,C反应蛋白(CRP)> 30 mg/L,这种评分系统较为粗糙,不能准确量化评分。近年来国际上大多使用Mayo评分系统,主要根据患者的大便次数、血便情况、内镜下黏膜表现、医生的评估四项内容进行积分,每一项的分数为0、1、2、3分。总分数≤2分为缓解期,3 - 5分为轻度,6 - 10分为中度,11 - 12分为重症。一般临床上20%的UC患者为轻度,71%患者为中度,而9%的患者为重度。

活动期重症UC是一种致命性的疾病,死亡率高达15%,手术治疗率仍很高,达35% - 40%。有10%的重症UC可能会发展成为中毒性巨结肠(TMC),预后差。因此,对于重症UC患者,应及时诊断,对临床治疗、预后转归尤其重要。 

二、临床治疗策略

1. 一般临床处理和治疗

对于重症UC患者,需要住院治疗,必要时入住ICU监护;进行必要的心理治疗;一般主张正常饮食,严重者可接受肠内外营养治疗;及时筛查食物不耐受(过敏原测定),避免有免疫反应的食物摄入;及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贫血、低蛋白血症;及时排除肠道病原微生物感染,如细菌(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结核杆菌、梭状芽胞杆菌)、病毒(如CMV)、寄生虫(阿米巴、血吸虫)等感染;一般不主张使用抗生素,但合并感染者需要使用;对于有血小板显著增多,出现高凝状态,甚至有可能出现静脉血栓者,可考虑使用肝素皮下注射,预防血栓形成;慎用止痛、解痉、非甾体抗炎药物,尤其是TMC患者禁用抗胆碱药物,麻醉药,结肠镜、钡灌肠造影检查。若出现腹痛,可以考虑使用热敷、扑热息痛片,杜冷丁等,避免抗胆碱药物;5-ASA类药物在重症UC患者应暂停使用,待病情缓解后可以作为维持期治疗;及时必要进行影像学检查,排除肠穿孔、肠梗阻、TMC和肛周脓肿;若出现TMC,生命体征稳定、无败血症可以保守治疗,若48 - 72h无缓解,立即手术。

2. 药物治疗

1)糖皮质激素:目前在临床上使用的糖皮质激素药物有氢化考的松、强的松、甲强龙、地塞米松、布地奈德等,主要机制是通过结合免疫细胞表面的受体,抑制T细胞IL-2和IL-2R表达、阻止T细胞增殖分化,限制炎症介质(如IFN-g、TNF-a)释放,有效地诱导病情缓解,控制病情发展。临床观察发现有60%的UC患者接受激素治疗5天后临床症状消失,15%症状得到改善,但仍有25%的患者对激素治疗没有反应。一般地对激素治疗有效患者(50% - 75%)在1周内显效,因此临床上重点观察开始治疗前3 - 5天,若开始治疗3 - 5天体温仍不下降,提示可能无效,对于激素无效者,可能接受环孢霉素A(CyA)、生物制剂或手术治疗。

对于重症UC患者,使用激素治疗时一定要掌握好适应症,实时监测,动态观察各系统变化,预防副作用发生。常见的副作用有代谢性系统(血糖升高、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低血钾、肾上腺皮质功能抑制),骨骼肌肉系统(骨质疏松、骨骼头坏死、肌病、生长延迟),皮肤(座疮、多血症、皮纹),眼睛(白内障、青光眼),神经系统(神经病变、失眠、精神异常),感染,以及其他病变(满月脸、水牛背、体重增加、消化性溃疡)。

2)CsA:CsA可以抑制T细胞激活和促炎症细胞因子(IL-2、TNF-a、IFN-g)分泌,降低肠黏膜炎症反应。最早是在美国纽约市Mt Sinai医院开始对激素无效的重症UC患者中应用,静脉注射CsA治疗(4 mg/kg),发现对部分患者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平均应答时间为5.8天,使73%的重症患者免除肠道手术切除。后来国外通过临床对比研究,发现CsA(4 mg/kg,iv)治疗使64% - 73%重症UC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无副作用出现。后来进一步研究发现静脉使用2 mg/kg的CsA治疗重症UC患者,与4 mg/kg剂量比较,达到相似的临床效果,控制临床症状,诱导肠黏膜溃疡愈合,同时降低CsA的毒副反应。

目前临床上对重症UC患者,尤其是对激素无效或者依赖患者,提倡采用CsA治疗。CsA起效快,一般1周显效。对激素治疗(7 - 10 d)无效者,使用CsA治疗短期有效率达75%- 80%,长期有效率达60%。一般地,重症UC患者常规静脉使用CsA剂量为2 - 4 mg/kg•d,1 - 2周,临床研究显示使用2 mg/kg/d有效,可降低其毒性;待症状控制后,改为口服CsA治疗(4 mg/kg•d),分2次服用,持续3月。在使用CsA过程中,密切监测血药浓度,第1周静脉使用应检查2次,浓度维持在有效浓度。然后1次/周(前4周),然后1次/2周(后8周),直至停药。通过放免检测CsA的血药浓度:150 - 250 ng/ml(2 mg/kg•d)或300 - 350 ng/ml(4 mg/kg•d)。CsA的毒副作用有皮肤感觉异常,多毛症,高血压,抽搐发作,震颤,恶心,呕吐,肝肾毒性,头疼,感染,齿龈增生,过敏反应。在临床使用时及时检测血清镁、胆固醇水平,预防毒副作用。使用之前要纠正低镁(< 1.5 mg/dL)、低胆固醇血症(< 120 mg/dL)。同时应密切监测,预防感染(如肺囊虫)发生。

3)生物制剂:类克是首先应用于临床上治疗UC的生物制剂。它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合成的人-鼠嵌合型IgG1单抗,已在克罗恩病、UC、风湿性关节炎、银屑病患者中临床应用,显示有良好的抗炎作用。国外文献报道,类克治疗可以诱导UC患者临床症状缓解,促使肠黏膜溃疡愈合,维持临床症状缓解,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手术干预。在我国,类克已在克罗恩病患者得到大规模临床应用,近年来在UC患者也尝试临床治疗。其主要作用机制有直接中和血液循环和组织中的TNF-a生物活性,诱导炎症细胞凋亡和坏死,抑制促炎症细胞因子的释放,降低肠黏膜组织内白细胞浸润,诱导具有免疫调节效应的Treg和抑制性细胞因子分泌。

目前在临床上,对活动期重症UC患者若对激素无效或依赖者,可选择性类克治疗,剂量为5 mg/kg(iv,2h),若无效可尝试10 mg/kg,若仍无效则考虑手术治疗。因此,类克治疗可作为手术切除治疗前的补救措施之一。近来,来自欧洲的胃肠病专家建议,对于UC患者尽早使用类克治疗,尤其是症状持续发作、激素依赖/无效、以及CRP升高者,以尽快达到临床症状缓解,促使肠黏膜溃疡愈合,维持无激素状态下的临床缓解,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类克可作为外科手术治疗前的一种补救治疗方案。类克治疗的副作用主要包括抗抗体(30% - 61%),静脉输液反应(如头痛、眩晕、恶心、局部皮肤刺激、胸痛、消化不良等),抗dsDNA、ANA,类似药物引起系统性红斑狼疮、T细胞淋巴瘤,偶有上呼吸道、泌尿系细菌感染、结核杆菌感染、真菌感染、以及神经脱髓鞘等。

3. 手术治疗:虽然临床上药物治疗UC有显著进步,但仍有部分患者需要手术治疗,临床统计显示有5% - 25%的UC患者需手术治疗,这将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引起死亡。外科手术绝对适应症有肠壁坏死大出血,肠穿孔,癌变,内科药物治疗无效;相对适应症有激素依赖,生长发育迟缓,全身严重并发症,中毒性巨结肠。目前临床上还没有有效的指标来预测手术指证。虽然许多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尤其是出现隐窝炎/隐窝脓肿、肠黏膜炎症溃疡加重、激素不应答、CRP升高、病变范围广、血便加重、腹泻次数增多等,来考虑是否接受手术治疗,但大多数情况还是药物治疗失败后,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最终选择手术治疗。

重症UC是一种严重影响人类生活的致命性疾病,不能简单地称之为“良性病变”,不能简单理解手术治疗可以“根治”。一般地,对于药物治疗无效、依赖或重症UC患者,采用结直肠全切除(小肠腹壁造口术)或者回肠袋肛管吻合术(IPAA,回肠J-储袋成形术)治疗。UC患者接受手术后常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包括大便习惯改变(次数增多、失禁、渗漏),贮袋炎,生育能力降低、性功能降低,小肠梗阻,术后出血,吻合口病变(狭窄、瘘管、脓肿、癌变),生活质量下降,医疗费用,甚至死亡。因此,在手术后需要密切护理管理,避免并发症出现,并告知患者“手术治疗”是不能完全治愈该病的,术后应向患者详细解释并发症发生,以及如何处理预后转归等 

三、规范化治疗流程

近年来,随着对UC发病机制的认识深入,对UC的临床治疗也带来了新的曙光。对于重症患者,可以选择糖皮质激素治疗,若症状缓解,可以使用常规的免疫抑制剂(硫唑嘌呤,AZA;6-巯基鸟嘌呤,6-MP)或5-ASA等药物维持治疗;若无效或依赖,可以转变为CsA或IFX治疗;若仍然无效,则需外科手术治疗。

尽管近年来医学科技有了很大的发展,但UC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限制了对UC的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因此,我们应加强基础研究,促使基础研究成果向临床治疗的转化,提高治疗水平。

重症溃疡性结肠炎的规范化治疗相关文章
溃疡性结肠炎这种疾病的知识您了解多少呢?其实我们需要了解的就是溃疡性结肠炎这种疾病的形成肯定和一定的饮食因素有着关系,再者我们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这种疾病也是需要一定的时间,这样才会让患者更加的舒适。 (1)初发型:症状轻重不一,既往无溃结史,可转变为慢性复发型或慢性持续型。 (2)慢性复发型:症状较轻,临床上最多见,治疗后常有长短不一的缓解期。复发高峰多在春秋季,而夏季较少。在发作期结肠镜检查,有
发布于 2022-12-26 22:33
0评论
1.肠狭窄:多其部位多发生在左半结肠、乙状结肠或直肠。其原因的因为粘膜肌层的增厚,或假息肉呈团阻塞肠腔,这是溃疡性结肠炎的危害。 2.结肠恶变:目前已共认溃疡性结肠炎并发结肠恶变的机会要比同年龄和性别组的一般人群明显为高,一般认为恶变趋势和病程长短有关,病程15-20年后,恶变的危险性大约每年增加1%。而国人的发生率较低。对于溃疡性结肠炎病程在10年以上者要注意恶变的可能。 3.内瘘:肠腔与肠腔
发布于 2022-12-26 22:40
0评论
溃疡性结肠炎的饮食原则就是高热能、高蛋白、高维生素、少油少渣膳食。以下几项禁忌需要引起注意。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直肠和结肠慢性炎症疾病。腹泻、腹痛,大便中常伴有粘液和脓血是溃疡性结肠炎的常见症状每日大便2~4次,严重者可达10次以上。病情轻重不等,多反复发作或长期迁延呈慢性经过。病人往往表现营养不良状态、消瘦贫血。慎吃海鲜海产品中的蛋白质不同于我们经常吃的食物中的蛋白质,某些异种蛋白质易引起过敏,
发布于 2022-09-25 04:08
0评论
溃疡性结肠炎就是其中一种&#34;顽疾&#34;,需要长期治疗,因此营养与饮食的调配很重要。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未明的直肠和结肠慢性炎性疾病。腹泻、腹痛,大便中常伴有粘液和脓血是溃疡性结肠炎的常见症状。每日大便2~4次,严重者可达10次以上。病情轻重不等,多反复发作或长期迁延呈慢性经过。病人往往表现营养不良状态、消瘦贫血。溃疡性结肠炎的饮食总原则是高热能、高蛋白、高维生素、少油少渣膳食。因此,
发布于 2023-01-31 23:57
0评论
1、体针法:(1)大肠湿热者取曲池、足三里,用泻法。发热加合谷、曲池;肝气乘脾者取期门、内关,用泻法。(2)取足三里、天枢、关元、中脘、肾俞、脾俞、大肠俞、上巨虚,每次取3-4穴交替施用。根据虚实之不同,施用补泻或平补平泻手法。或配合埋针治疗。2、耳针疗法:(1)取脾、胃、大肠、肝。(2)取大肠、小肠、交感、内分泌、神门、直肠下段、三焦,每次取3-4穴,或配合压豆法。3、灸法:(1)脾俞、中脘、
发布于 2023-02-07 09:47
0评论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是一种免疫相关的肠道非特异性炎症反应疾病,目前发病机制研究尚不明确,临床以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为主要表现。本文主要就该病诊断及治疗作简要介绍。典型的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结肠镜下连续性浅表溃疡或充血水肿糜烂,病理见炎性细胞浸润隐窝炎及隐窝脓肿即可诊断该病。另有学者提出肠易激综合症患者以后有一定比例进展为UC,肠易激综合征一般肠镜检查正常且无系统
发布于 2022-11-30 13:31
0评论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是一种慢性肠道疾病,多侵及结肠和直肠黏膜,临床以腹泻、黏液脓血便和腹痛等为主要表现,病程较长,常反复发作。本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除遗传易感性和肠道免疫功能异常外,生活方式变化也是研究的热点课题,其中饮食因素被认为是UC发生的可能危险因素,而饮食中的某些成份又对UC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本文综述饮食在UC发病和治疗作用中的研究进展。1
发布于 2023-02-01 00:02
0评论
1、禁忌寒凉:经过诸多病例的观察证实,大部分患者属于虚寒体质,而且遇上由热转凉的变季、冷热变化无常、贪凉饮冷时易复发。2、禁忌郁闷:人生恬淡虚无,遇事不急不躁,积极化解矛盾,不受情绪干扰。3、禁忌暴饮暴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提倡清淡饮食,禁忌暴饮暴食,另外在饮食过程中对没吃过的食物,宜先尝尝,有反应时则不宜食用,无反应时再食用。目前认为牛奶慎用,涮羊肉宜复发。每位患者对饮食的敏感度不一样,因此希望
发布于 2022-12-09 20:32
0评论
1、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表现?溃疡性结肠炎的最初表现可有许多形式。血性腹泻是最常见的早期症状。其他症状依次有腹痛、便血、体重减轻、里急后重、呕吐等。偶尔主要表现为关节炎,虹膜睫状体炎,肝功能障碍和皮肤病变。2、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在排除菌痢、阿米巴痢、慢性血吸虫病、肠结核等感染性结肠炎及Crohn病、缺血性结肠炎、放射性结肠炎的基础上,可按下列标准诊断:①根据临床表现,结肠镜检查之1、2、3三项中
发布于 2023-02-01 00:07
0评论
近日,一名饱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折磨的28岁患者成功实施了结直肠全切除、回肠袋肛管吻合术,一举治愈了困扰她近六年的顽症。患者文颖来自河北省廊坊市固安县,2003年,正在上大学四年级的她开始便血,因为面临毕业实习、找工作,也就没放在心上。随后便血情况开始加重,隔两三个小时就要便血一次。2004年2月在北京某医院肠镜的结果是“溃疡性结肠炎(全结肠型、重度型)”。住院治疗时使用了大量的糖皮质激素,甚至灌
发布于 2023-03-01 22:21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