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3-03-24 12:06

  一般认为,手术夹闭和血管内治疗均是颅内动脉瘤有效的治疗方法,但近年来的临床实践和比较研究表明,血管内治疗和手术夹闭相比更具优越性,已成为颅内动脉瘤治疗的首选。更为鼓舞人心的是,血管内治疗的新方法、新材料仍在不断涌现,并快速地推动着颅内动脉瘤的治疗。Micrusphere弹簧圈是一款新推出的动脉瘤成篮圈,在设计上具有独特的优势,在国内刚上市,现将该弹簧圈在我中心初步使用的情况做一简要汇报。

  1、 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1.1 病例资料 我科2011年5月-2011-07月,选用Micrusphere弹簧圈治疗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4名,共15枚动脉瘤。术前H-H分级Ⅲ级或好于Ⅲ级的13名,另有1例术前为Ⅳ级。动脉瘤位于颈内-后交通XX例,前交通XX例,大脑中动脉SS例。动脉瘤形态均为囊状,根据大小分类,微小和小型11枚,其中宽颈的有4例,大型和巨大型4枚,其中宽颈2例。

  1.12Micrusphere弹簧圈,该系列弹簧圈为成篮圈,在设计上有如下特点:1)第一个环的直径较小,为其它环直径的70%;2)紧密连接环设计,每个环和前一个环呈90度,在释放后形成六方体结构,贴壁成篮,中心保持开放;3)弹簧圈的柔软度和稳定性之间达到较好的平衡。

  1.2 方法

  常规在全麻下股动脉Seldinger穿刺,以5F的造影管行全脑血管常规造影和3D旋转造影,确定最佳工作角度,测量动脉瘤的大小、瘤颈等。随后,将6F导引导管送入颈内动脉,SL-10微导管塑形后在微导丝引导下超选进入动脉瘤腔。根据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时间、出血量的多少,个体化地实施全身肝素化。动脉瘤栓塞的技术顺序是:1)先直接Micrusphere弹簧圈成篮;2)如不行,则用Hyperglide或Hyperform球囊辅助成篮;3)如仍不能稳定成篮,则考虑使用支架。由于Micrusphere圈比较柔软,根据厂家的建议,通常选择比动脉瘤直径稍大的圈。成篮后,选择直径递减的Delta系列或其它品牌的填充圈进一步填塞。Micru弹簧圈的解脱方式为电解脱,单根缆线连接后即可快速解脱。

  结果

  技术成功率

  Micrus弹簧圈在微导管中推送、回撤均顺畅。透视下标记清晰。无弹簧圈解旋、意外脱落的情况。Micrusphere圈成篮后非常稳定,后续Delta系列或其它品牌填充圈均在篮心内填塞。6例宽颈动脉瘤中,5例Micrusphere圈直接成篮,并在瘤颈覆盖良好,另1例需在球囊辅助下稳定成篮和填塞。无一使用支架辅助。弹簧圈均顺利解脱,未出现不解脱或假解脱的情况。

  即刻与短期结果

  15枚动脉瘤(15/16)达到了完全致密栓塞,有1例为了保持后交通动脉瘤的通畅,在瘤颈部实施了策略性的疏松填塞。术后无一出现栓塞相关的并发症。除一名术前H-H分级Ⅳ级的患者外,其余13名患者均在术后2周内顺利恢复出院,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为1分或0分的14例,2分l例。

  讨论

  由于介入器械的快速发展,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技术虽然成熟,但方式、方法、理念等仍在不断更新中。Micrus弹簧圈是新近推出,并在国内刚刚上市的弹簧圈,尤其是Micrusphere系列,具有设计独特,贴瘤壁成篮,成篮后中心区开放的特点。 我们使用后的初步体会主要有两点:1)编织的篮筐非常稳定,尤其是选择比动脉瘤直径稍大的圈成篮时,稳定的篮筐为后续的填塞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瘤颈覆盖良好,对部分宽颈的大动脉瘤,不需要球囊辅助,也可达到良好的瘤颈覆盖,同时保持载瘤动脉通畅,而相对宽颈、过去认为球囊辅助也不能稳定成篮的小动脉瘤,在球囊辅助下,Micrusphere同样可以形成稳定的篮筐。本组尽管将支架列为技术备选,但没有1例需要支架的辅助。这点与。颅内支架在动脉瘤介入治疗中最大的贡献就是宽颈动脉瘤的治疗。支架不但可以辅助完成动脉瘤栓塞,而且还能达到改变血流动力学,重建血管的目的。但不可否认的是,支架辅助技术在临床使用中也面临着一些实际问题,比如:1)由于血管条件的限制,支架并不总能输送到位;2)使用支架后,必须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和波利维等抗血小板药物,而对于动脉瘤破裂出血,尤其是出血量较大的患者,很可能需要后续的开颅血肿清除、脑室外引流等措施,因此在使用支架时不能不有所顾虑;3)患者的胃溃疡出血病史也限制了支架的使用。Micrusphere圈良好的瘤颈覆盖特性使部分宽颈动脉瘤在不需要支架辅助的情况下完成栓塞,这除了减少操作外,更重要的是避免了支架使用带来的不利影响。这是我们在使用Micrusphere圈中体会到的最大优点,当然,由于治疗的病例数较少,同时随访观察的时间不长,这种体会和经验是非常初步的,相信随着病例的积累,对Micrusphere圈的优缺点会有更客观准确的评价。

治疗急性破裂颅内动脉瘤的方法?相关文章
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治疗自九十年代以来,颅内动脉瘤的治疗已进入微侵袭时代,取得很大进步。由于神经影像学的进步,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发现率也相应增高,但在治疗上仍有不同意见。我科自1991年10月至2002年9月共收治颅内动脉瘤332例,其中未破裂颅内动脉瘤58例,现将治疗情况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和分类本组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病人共58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33例,年龄19-71岁,平均46.
发布于 2023-02-09 07:02
0评论
对于颅内未破裂动脉瘤,保守的内科治疗与积极的介入栓塞或外科治疗孰优孰劣,目前尚存在分歧。日前公布的国际上最大的多中心研究结果,也许能够给我们一些启发。影响出血的危险因素目前国际上最大的多中心研究――国际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研究报道了其研究结果。I期回顾性对于无蛛网膜下腔出血史的无症状性动脉瘤患者,直径小于10毫米的动脉瘤年破裂率为0.05%,而直径10~25毫米和大于25毫米者分别为1%和6%以上。
发布于 2022-10-20 15:29
0评论
对于颅内未破裂动脉瘤,保守的内科治疗与积极的介入栓塞或外科治疗孰优孰劣,目前尚存在分歧。日前公布的国际上最大的多中心研究结果,也许能够给我们一些启发。1、影响出血的危险因素目前国际上最大的多中心研究――国际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研究报道了其研究结果。I期回顾性对于无蛛网膜下腔出血史的无症状性动脉瘤患者,直径小于10毫米的动脉瘤年破裂率为0.05%,而直径10~25毫米和大于25毫米者分别为1%和6%以
发布于 2022-10-20 13:34
0评论
脑血管病预防与治疗颅内动脉瘤系指脑动脉壁的异常膨出部分,是引起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常见原因。发病的原因尚不甚清楚,但以先天性动脉瘤占大部分。任何年龄可发病,40-66岁常见。有人描述颅内动脉瘤是颅内不定时炸弹,那么哪些因素会影响诱发其破裂呢?诱发脑动脉瘤破裂的原因有哪些?忧虑、紧张、激动、血压忽然升高、大小便、用力、妊娠晚期、分娩、体力劳动、性生活等等都是动脉瘤破裂的诱发因素。很多病人在出血前
发布于 2023-03-06 03:56
0评论
颅内动脉瘤是颅内动脉壁上的异常膨出。根据大宗尸检报道,颅内动脉瘤的发生率为0.2%~7.9%,但大多数为未破裂动脉瘤,破裂颅内动脉瘤年发生率为10%。据统计,该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其高峰发病年龄为40~60岁。动脉瘤一旦破裂,第一次出血的死亡率达40%,第二次出血的死亡率为60~70%。第一次出血后经保守治疗存活下来的病人,有35%将在一年内再次出血而死亡,51%将在5年内死亡。动脉瘤出血后1年
发布于 2022-10-20 14:14
0评论
日常生活中,颅内动脉瘤对于大多数人来讲还比较陌生,但这种疾病却可以出现在任何年龄的患者中,一旦发病死亡率极高,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患者还没赶到医院,已告别人世。颅内动脉瘤可以说是隐藏在我们身体里的一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威胁到我们自身及周边亲人的生命。那么什么是颅内动脉瘤呢?下面为大家做一下关于脑动脉瘤的临床知识介绍。什么是颅内动脉瘤颅内动脉瘤又称脑动脉瘤,是脑动脉内腔的局限性异常扩大造成动脉壁的一种
发布于 2022-12-22 03:30
0评论
由动脉瘤造成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AH)预后很差,即使经过严格缜密的治疗,其30天致死率仍高达45%,而侥幸存活的患者大约有一半造成了不可逆性脑损害。根据SAH年发病率约为10/100,000人,中国大约每年有14万人可能发生SAH。基于以上原因,上个世纪后半叶,神经科医师们盲目地认为所有颅内动脉瘤在出血之前就应该进行积极干预。不过,动脉瘤的平均人群患病率高达2-9%,与SAH的低发病率比较,绝大
发布于 2022-10-21 06:44
0评论
什么是颅内动脉瘤?它是脑内血管壁上的局部膨隆,类似老化的轮胎鼓出一个大包一样,在血流的冲击下,这个大包破裂,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患者剧烈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等症状。下图箭头所指的是动脉瘤上的破裂或即将破裂的小泡泡。这种疾病需要尽快介入或手术治疗,否则会引起致命的颅内出血。
发布于 2023-03-13 15:11
0评论
小而未破裂的动脉瘤无症状。    颅内动脉瘤的症状分为三类:(1)颅内出血:多数病人是单纯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表现为突发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癫痫样发作及脑膜刺激征。(2)局灶症状:大动脉瘤常产生压迫症状、偏瘫、动眼神经麻痹及梗阻性脑积水。(3)脑缺血及脑动脉痉挛:病人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偏瘫、失语、深浅感觉减退、失明、精神症状等。确诊颅内动脉瘤需行脑血管造影术。凡病人有蛛网膜下腔出血、
发布于 2022-10-01 11:49
0评论
动脉瘤是指血管壁上的局部膨大,形似气球,其内充满血液。而颅内动脉瘤特指发生于颅内血管壁上的动脉瘤样结构,好发于颅内的willis环。由于脑血管解剖结构的特殊性和血流动力学原因,颅内动脉系统较颅外动脉更易发生动脉瘤。 当动脉瘤较大时,其破裂风险也随之上升。科学研究发现,前循环<5mm未破裂动脉瘤每年破裂的概率为0,既往有破裂史的再破裂概率为0.3%;5-12mm动脉瘤年破裂的概率为0.5%
发布于 2023-01-16 15:16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