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脓灸,也称作为疤痕灸,属于中医针灸直接灸的一种。在大约5千年前已得到发明,《金匮》和《甲乙经》等已有“灸疮”的记载,明?杨继洲《针灸大成》记载道:“要得脓出多,而疾除。”均明确提出灸后必须化脓,不出脓的还要采取一些措施以利于化脓,脓出得多,病才能得以消除的论断。由此可见,古人已经认识到,利用化脓的过程,可以激发人体免疫反应。现代研究也证实了某些细菌及其衍生物具有激活机体免疫功能,而达到非特异性免疫治病的目的。
目前关于免疫疗法的起源时间,国际公认的是宋代的“人痘接种”。而化脓灸疗法,单从古人有意识地在治疗上予以化脓来算作免疫疗法的肇始来看,要比之早了至少700年。
化脓灸法的特点是既能抑制功能亢进,也能使衰退的机能兴奋而趋向生理的平衡状态,因此灸法对人体是一种良性刺激,对增强体质大有裨益,不论病体、健体都可以使用,对发育不良的儿童也有一定的促进发育的作用,所以灸法的使用范围是很广泛的。灸法能够活跃脏腑功能,旺盛新陈代谢,产生抗体及免疫力,所以长期施行保健灸法,能使人身心舒畅,精力充沛,却病延年。施灸对于血压、呼吸、脉搏、心率、神经、血管均有调整作用;能使降低的白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血小板等明显增高,胆固醇降低,血沉减慢,凝血时间缩短,对血糖、血钙以及内分泌系统的功能也有显著的调节作用,还有双向调节免疫的作用。化脓灸还能刺激和激活某些细胞释放出肿瘤坏死因子(TNF)以及白细胞介素等类似的免疫物质,从而调节机体免疫功能。
这里主要介绍的是严氏化脓灸,严氏祖传灸法,不但艾柱密实,灸后灸疮较深,而且用特制膏药贴敷于灸疮,以促发灸疮大量化脓,一般历时1月半才慢慢愈合,严氏灸法更强调化脓过程,故上世纪50年代由严氏众传人讨论,定名为严氏化脓灸。
严氏化脓灸对沉疴顽疾有奇效,诸如:各种肿瘤术后康复、长期不易控制的哮喘、慢性支气管炎、难治性肺结核、慢性胃肠病、慢性乙型肝炎、慢性胆囊炎、反复尿路感染、慢性前列腺炎、慢性肾小球肾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反复发作的口腔溃疡、慢性疲劳综合症、早衰、青少年发育不良、产后体质虚弱、不孕不育、虚劳等疾患,均有很好的疗效。
其主要操作技巧是:安置体位,审定穴道,用印泥打个记号,涂抹少许蒜汁,取极细之陈艾绒,用模具制成艾柱,做成底部直径8mm大小圆锥型之密实艾炷,将它直立粘放于穴位之上,再用线香从顶尖轻轻接触点燃,使之均匀向下燃烧直至燃尽。同时医师可用双手拇、食、中三指指腹按摩或拍击穴道周围,频率快,力量适中,以减轻疼痛,舒畅气血。经灸7-9壮,局部皮肤变黑、变硬为8-10mm圆形焦痂,四周一圈淡黄色小水泡,然后以特制严氏化脓灸膏敷贴之。
施灸后保养:心情开朗,乐观愉快,精心调养,戒色欲,勿过劳,晚上10点前必须入睡等。室内空调温度不低于27°C。严氏化脓灸灸后饮食调养与别家不同,养灸期间要充分休息,最好在灸后1-2周阶段停工在家休息。不做重体力活(手提物不超过2斤)和长时间的脑力劳动。多吃“发物”,以促发化脓,3日-10日后逐渐脓液增多,15-20日,黑痂脱落,饮食改为清淡,以利疮面收口。个别体质差而不易化脓者,尚需服中药汤剂,一般予四物汤增益,加强化脓,以增强疗效。
化脓灸对肿瘤治疗有一定的疗效,早在《内经》之中,就有灸法治疗症瘕积聚的记载。《外科证治全书》中也有用艾灸治“茧唇”(唇癌)、用黄蜡灸治“翻花疮”(皮肤癌)的记载。而当今医学界对肿瘤的热疗研究方兴未艾,是当前医学领域的热门,可以说,古老的灸法正是热疗的起源。严氏化脓灸能提升肌体的正气,具有扶正祛邪,破Y散结的作用。
癌症的病因虽然还不是全部明了,但是,癌症的发生与环境污染、化学污染(化学毒素)、电离辐射、自由基毒素、微生物(细菌、真菌、病毒等)及其代谢毒素、遗传特性、内分泌失衡、免疫功能紊乱等等这些因素有密切的关系,在致癌因素的作用下,身体正常细胞发生癌变,常表现为局部组织的细胞异常增生而形成的局部肿块。
癌症病人因癌魔的肆虐,体内邪气占据了上风,正气被压抑,导致身体日益衰弱。特别是手术、化疗更是使体内元气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损伤。而严氏化脓灸通过疼痛刺激,特选穴位灸治,以及长时间局部可控的人造疮口化脓,激活患者的机体免疫系统,具有温经散寒、扶正祛邪、疏通经络、调和营卫、破Y散结、增强肌体抗病能力、振兴肌体代谢功能的作用,可以明显改善病人的虚劳症状,特别是神疲乏力、五心烦热、肢体倦怠和腰膝酸软等。
因为灸法治病的原理,是通过激发或诱导肌体内源性调节系统的功能,使失调、紊乱的生理生化过程恢复正常,这在本质上就是对肌体进行生理调节,所以也决定了艾灸作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灸法的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只能在生理调节范围内发挥作用,必须依赖于肌体有关组织结构的完整与潜在的机能储备。如果病人机能极度衰竭,或组织结构发生不可逆的损害,或营养物质缺乏,那么灸法就难以奏效。所以,晚期癌症,有全身广泛转移和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恶液质患者,在使用灸法时还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