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3-03-28 11:24

  误区1 糖尿病就是尿糖高或者血糖高

  “糖尿病不仅是血糖或尿糖高,而且是一种渐进性、隐匿性、全身性疾病,需要进行科学、规范的综合防治。”郭姣解释说,糖尿病是一组由多病因引起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形成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等多项代谢紊乱。它可引起人体多系统的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器官慢性进行性病变、功能减退及衰竭。

  “糖尿病患者还常合并有高血脂、高血压。”据郭姣介绍,她带领的团队在2009年对316例高脂血症患者调查发现,高脂血症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其他疾病的占84.2%。2012年中国糖尿病学会的有关研究也表明:目前患者多几种代谢病并存,2型糖尿病患者伴发高血压、血脂异常中一种或两种的占72%。而一项对全国10家医院近10年、针对3469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的统计表明,糖尿病神经病变51.5%,高血压41.8%,肾脏并发症39.7%,视网膜并发症31.5%,冠心病25.1%,脑血管病17.3%。病情严重或应激时,患者甚至可发生急性严重代谢紊乱,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高血糖综合征。但遗憾的是,中国糖尿病合并高血压、高血脂患者血压、血脂和血糖水平同时达标的患者仅有5.6%,临床只有针对上述代谢病单一病种的防治指南。

  误区2 没“三多一少”症状就没糖尿病

  “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只是糖尿病的典型症状,其实许多2型糖尿病患者症状并不明显。”郭姣指出,糖尿病的诊断要根据血糖检测结果来定,符合以下条件即可确诊断:具有糖尿病症状,随机血糖水平≥11.1mmol/L;或加上空腹血糖水平≥7.0mmol/L;或加上口服糖耐量2小时血糖水平≥11.1mmol/L。

  “基于糖尿病为隐匿性、渐进性、全身性、多系统、终身性疾病,我们认为并主张,早期预防与后期治疗同样重要。”郭姣解释说,早期预防的目标,一是未病先防,对糖尿病前期或易患人群进行生活方式干预等,达到防止或延缓糖尿病的发生;二是已病防变,对已确诊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化的治疗,防止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她建议,具有下列任何一个及以上的糖尿病危险因素者均需要及早筛查:

  1.年龄≥40岁;

  2.具有糖调节受损史;

  3.超重(BMI ≥24kg/m2)或肥胖(BMI ≥28kg/m2)和/或中心型肥胖(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

  4.静坐生活方式;

  5.一级亲属中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

  6.有巨大儿(出生体重≥4kg)生产史或妊娠糖尿病史的妇女;

  7.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或正在接受降压治疗;

  8.血脂异常(HDL-C≤0.91mmol/L、TG ≥2.22mmol/L)或正在接受调脂治疗;

  9.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10.有一过性类固醇糖尿病病史者;

  11.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

  12.长期接受抗精神病药物和/或抗抑郁症药物治疗的患者。

  误区3 糖尿病患者血糖降得越低越好

  郭姣说,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影响机体对低血糖的反馈调节能力,增加了发生严重低血糖的风险。同时,低血糖也可能诱发或加重患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形成恶性循环。严重时还可能引起脑中风,诱发心绞痛、心力衰竭及心肌梗死等,加剧原有的视网膜病变。新近又有研究表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会增加患痴呆症风险。

  造成糖尿病低血糖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胰岛素或促胰岛素分泌类药物用量过大;未按时进食或进食过少;运动量过大,或是酒精摄入尤其是空腹饮酒等。“总之,血糖不是降得越低越好,而是应控制在合适范围内,并在降糖同时警惕低血糖的发生。”郭姣强调。血糖范围如何控制才合理?她建议一般以空腹血糖4.4~7.0mmol/L,非空腹血糖<10.0mmol/l为宜。对非糖尿病患者来说,低血糖症的诊断标准为空腹血糖<2.8mmol/l。而接受药物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只要血糖水平<3.9mmol/l就属低血糖范畴。

  误区4不能吃含糖、胆固醇食品

  “糖供应了人体活动70%的能量,是脑唯一能量来源。”郭姣分析说,糖主要有单糖、双糖和多糖。单糖(葡萄糖、果糖等)在水果中含量丰富,甜度大,吸收快,食后能迅速进入血液,尽量少吃。双糖(蔗糖、麦芽糖等)食后也很快进入血液,也要少吃。多糖大多以淀粉、食物纤维形式存在于食物中,消化吸收缓,有利于保持血糖平稳,可适量吃。

  糖尿病患者该选择吃哪些蔬果?她一一列举并点评如下:

  ① 升糖指数低的蔬菜如黄瓜、西红柿、青菜、芹菜等;水果如柚子、猕猴桃、草莓等。

  ② 每百克糖含量在5克以下:西红柿、黄瓜、菜瓜等。又富含维生素,适合糖尿病人食用,可予推广。

  ③ 每百克含糖量在10克以下的有青梅、西瓜、甜瓜、橙、葡萄、桃、枇杷、菠萝、草莓等,糖尿病人可以选用。

  ④ 每百克含糖量在11~20克的水果有香蕉、石榴、柚、橘、苹果、梨、荔枝、芒果等,得小心选用;

  ⑤ 每百克含糖量超过20克的有枣,特别是干枣、蜜枣、柿饼、葡萄干、杏干、桂圆等,其含糖量甚高,应尽量少用。

  “有的患者觉得胆固醇也不能吃。胆固醇是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合成性激素、皮质激素等的原料。”郭姣说,胆固醇主要来自人体自身的合成,食物中的胆固醇是次要补充,仅占20%,吸收率只有30%。每人每日从食物中摄取胆固醇200mg才可满足身体需要,大约相当于1个鸡蛋中的胆固醇含量或3~4个鸡蛋的胆固醇吸收量。她认为糖尿病早期的患者一天吃一个鸡蛋是没有问题的,到了中期隔天吃一个鸡蛋也问题不大。当然胆固醇不仅在鸡蛋里有,很多肉食中都有,要把这些因素也考虑进去综合控制。总之,长期低能量、低胆固醇摄入,会出现营养缺乏症或低血糖现象。此时人体活动所需的能量只能由脂肪分解来提供,可能会引起酮症酸中毒,甚至会危及生命。

血糖高的四大误区相关文章
误区一:发生低血糖时症状都一样 临床观察发现,不同年龄段的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时的临床表现并不完全一样。 婴幼儿及低龄儿童低血糖常常表现为哺乳困难、哭闹易惊、易激惹、面色苍白、出冷汗、注意力涣散、噩梦连连、遗尿等,发生在夜间可表现为尿床等,症状缺乏特异性,必须细心观察方能发现。 成年人发生低血糖往往症状比较典型,主要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如饥饿感、心慌、手抖、出冷汗、四肢无力等。 老年人低血糖
发布于 2023-04-09 07:46
0评论
近期,很多患者到医院主动要求进行“脑卒中筛查”。一方面反映了老百姓健康意识的提高普及,应该是一件好事。但是,作为医务工作者在日常的一线临床工作中,我也体会到了一些老百姓认识的误区,列举如下,以进一步提高您的科学的保健常识。误区一,不了解卒中筛查包括哪些内容?目前临床上的卒中筛查大致包括以下部分,筛查卒中危险因素,包括与生活方式有关的危险因素,如吸烟、肥胖、久坐缺乏锻炼、饮食不均衡、大量饮酒等;与
发布于 2023-02-11 11:57
0评论
经常在门诊看到很多患友的糖尿病用药方案不是很恰当,甚至严重错误。一经询问,才知道是自己擅自调整的。而血糖却得不到很好的控制,要么血糖离奇的高,要么高血糖与低血糖交替发生。下面介绍几个认识上的误区。期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误区一:只要服药了,就可以不控制饮食:怎么强调也不为过:饮食控制和运动锻炼是治疗糖尿病最基本、最优先也是必须的有效手段,在糖尿病的治疗中处于首要地位。在此基础上,若血糖还不理想,就
发布于 2022-09-29 22:04
0评论
误区之一:总相信有人人增高的产品到底有没有快速增高的产品?医学专家认为,一般人到20岁左右(有专家认为更早)骨骼会自然闭合,人就没有自然增高的空间了。此时想增高,只能通过医学上的方法,通过药物激发才能够达到增高的效果。市场上销售的很多所谓的增高药,实际上是一些保健食品。有的确实含有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的营养素,但和我们日常所吃的食物一样,要靠它来治矮小病,是绝对不可能的。 误区之二:没找到病因却盲目
发布于 2024-05-21 05:50
0评论
概述 都说男人肾不好的话,对整个人的影响都很大,所以现在男人喜欢动不动就补肾,养肾确实是很重要的,但是男人养肾有些是不正确的,我们应该走出一些误区,生活中的很多关于肾的说法都是不成立的,我们要分辨这些真真假假,知道怎么样是肾虚,知道什么时候养肾补肾更合适,这样我们才能拥有一颗健康的肾脏,整个身体都会很健康。 步骤/方法: 1、 误区一,男人觉得自己很累,就怀疑肾有问题,总是去盲目的吃一些保健
发布于 2024-05-23 19:13
0评论
概述 不育症对男性的心理健康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很多男性如果出现了不育症或者结婚比较长的时间,没有导致妻子出现怀孕的情况,不要过度的紧张和焦虑,最好应该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不要羞于治疗,可能会影响到男性的生殖健康,也可能会延误最佳的治疗时间,对男生的精子危害是非常大的,以治疗不孕不育的过程中,应该避免出现治疗的误区。 步骤/方法: 1、 出现了不育症治疗的第一个误区就是,如果长时间不怀孕,
发布于 2023-12-14 22:05
0评论
糖尿病的饮食结构与正常健康人是一样的,也就是说健康人能吃的糖尿病病人也可以吃,但是糖尿病吃食物的时间和数量需每天相对要固定。糖尿病病人更需要营养平衡。然而,老百姓对糖尿病饮食误区很普遍并深刻,以下是常见的5大误区。误区一:饮食治疗就是饥饿疗法,其实不然。糖尿病患者应维持标准体重,摄入和各自的标准体重及活动强度相一致的食量,若采用饥饿办法就可能使自身的物质被消耗,导致体重下降,引起代谢紊乱。时间过
发布于 2023-02-11 10:32
0评论
破伤风的防治误区一:创伤后一律应用破伤风抗毒素或免疫球蛋白,很多医院在接诊到受伤的患者后,甚至只是一些轻微的擦伤,无论患者以前是否进行过主动免疫,一律应用破伤风抗毒素或破伤风免疫球蛋白进行被动免疫。 破伤风的防治误区二:疫苗只在外伤后24小时之内有效,很多医务人员会告知接种疫苗的患者,必须在外伤后24小时之内应用破伤风抗毒素和免疫球蛋白,否则无效。专家表示,其实破伤风感染后发病的潜伏期多数为1~
发布于 2024-03-27 16:22
0评论
破伤风的防治误区一:创伤后一律应用破伤风抗毒素或免疫球蛋白,很多医院在接诊到受伤的患者后,甚至只是一些轻微的擦伤,无论患者以前是否进行过主动免疫,一律应用破伤风抗毒素或破伤风免疫球蛋白进行被动免疫。 破伤风的防治误区二:疫苗只在外伤后24小时之内有效,很多医务人员会告知接种疫苗的患者,必须在外伤后24小时之内应用破伤风抗毒素和免疫球蛋白,否则无效。专家表示,其实破伤风感染后发病的潜伏期多数为1~
发布于 2023-12-30 19:51
0评论
误区一:饮食治疗就是饥饿疗法,其实不然。糖尿病患者应维持标准体重,摄入和各自的标准体重及活动强度相一致的食量,若采用饥饿办法就可能使自身的物质被消耗,导致体重下降,引起代谢紊乱。时间过长,会导致营养失衡,这样不但不利于糖尿病的控制,反而造成血糖波动大而加重病情。 误区二:“糖尿病食品”和“无糖食品”可以随便吃。其实“糖尿病食品”是指用高膳食纤维的粮食做的,如:荞麦、燕麦。尽管这些食物消化吸收的时
发布于 2023-02-19 17:57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