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是週期性子宮內膜衰萎、脫落出血經陰道流出的現象。從月經初潮至絕經的三十餘年間,正常情況平均每28天左右一次,每次持續3~7天。月經血中血液約佔50%,其餘為子宮內膜碎片、子宮頸粘液及陰道滲出液等。行經期子宮內膜有創面、子宮頸口鬆開、子宮頸管粘液塞脫落,加上月經血既能改變陰道酸度、破壞陰道自淨作用,又是致病菌繁殖良好的培養基,這些都說明月經期婦女生殖道自然防禦機能受到明顯干擾,防禦感染能力降低。此外,經期盆腔充血,還常引起下腹及腰骶部墜脹不適,甚至疼痛,或引起尿頻、腹瀉、乳房脹痛及輕度浮腫等不適。醫通無憂網提醒,經期的這些生理變化,加上由於卵巢性激素低落所造成植物神經功能變化常影響婦女的心理活動,發生情緒改變,表現煩燥、易怒、焦慮、易激動或抑鬱、疲勞及性慾低下等現象,於是有的婦女把月經來潮視為“倒黴”。
月經期無論從生理或心理的角度看都不宜進行性交,也不宜做婦科檢查,為的是避免引起生殖道上行性感染,或加重盆腔充血導致經期延長、經量增多、月經紊亂及痛經等病症。一旦招致生殖道感染,還將造成輸卵管粘連、堵塞而不孕。有的還可引起免疫性不孕。有的婦女還可因此造成一些心因性疾病,特別是性功能障礙,如性慾低下、缺乏性高潮等,因為她們常為有過經期性交史而背上沉重思想包袱,唯恐患上傳說的“不治之症”。所以為保障婦女身心健康,夫妻生活美滿幸福,切不可因一時情慾衝動,釀成不良後果。中國古代醫書非常重視房室養生學,唐代醫家孫思邈提出房事生活七忌中就包括經期忌;明代醫學家龔廷賢不但指出房室生活種種禁忌,還進一步闡述其緣由及後果,他雲:“飽食過房,勞損血氣……月事未絕而交接生駁,又冷氣人內,身痿面黃不產……”這些論述對防病抗衰老、延年益壽,對現代性醫學的研究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是中國醫學的寶貴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