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看一看:“萬紫千紅”
做“萬紫千紅”時,父母問孩子:“紫羅蘭在哪裡?”孩子就要從公園的花卉中找出紫羅蘭,或問“紅玫瑰在哪裡?”孩子就要找出紅玫瑰,路上的一草一木,公園裡的一樹一鳥,都可以作為尋找的對象。
在找“萬紫千紅”的過程中,孩子的視覺不斷受到刺激,尋找視覺對象時,更不停地培養了觀察和辨別的能力。為了使孩子充分發揮他的視覺能力,父母在跟他玩“萬紫千紅”時儘量不要加以暗示,要讓孩子自己去觀察身邊的東西,認出尋找的視覺對象。當父母發現了一個有趣的對象時,可以對孩子說:“媽媽發現了一隻紅色的小鳥,你知道它的嘴巴是甚麼顏色?”這樣一來,孩子得先發現那隻鳥,接著還要觀察那隻鳥的嘴巴是甚麼顏色。
2、聽一聽:“自然之聲”
在室外,孩子接觸自然界聲音的機會大增,父母可以告訴孩子注意聽某種聲音,例如草中的啁啾聲,讓他知道“這是蟋蟀的鳴叫聲”。自然界的聲音千變萬化,動物的鳴叫聲,山溪的流水聲,風聲和雷聲,都是做聽覺刺激的好教材。
在城市裡也有許多聲音,如機車開動聲,計程車按喇叭聲,蓋房子的敲鑿聲,救護車的長鳴等等,都可以用來刺激孩子的聽覺。 孩子聽熟這些聲音後,更進一步可以讓他同時聽數種聲音而加以辨認,“你聽這些鳥叫的聲音中有沒有麻雀的聲音,有沒有喜鵲的聲音?”
3、摸一摸:“觸物猜名”
在室外遊玩時,自然會遇見許多材料、形狀、大小都有極大差距的東西,父母可以利用這些東西來促進孩子的觸覺發育。
讓孩子把兩手的掌心相托放在背後,父母把各種撿到的小物件放在孩子的掌心裡,讓他先形容手中的感覺,然後說出手中的是甚麼。例如孩子在摸了鵝卵石後說:“我摸到一個硬硬、光滑、愣愣、重重的東西,感覺好像是石頭。”然後讓孩子拿到前面看看自己猜的對不對。
玩這個遊戲時不一定要用靜物,動物也可以,孩子能不能猜出在他掌上爬行的是小毛蟲?螞蟻,或是一隻蚱蜢。
4、動一動:“投物入圈”
好的動手能力通常都有某種程度的空間準確度,例如把手中的東西放在自己想要放的地方,畫圖形時想畫方形就會正確地畫出方形,這種控制要配合眼睛所看清的位置和目標,這也是一般所指的“手眼協調”。
“投物入圈”是一個在室外很容易做到的活動,在泥土上用石頭畫一個直徑30釐米直徑的圓圈,讓孩子在1米外站好,然後撿一些石頭投入圈中,看看孩子能成功地投入幾塊石頭,每次玩“投物入圈”時可先讓孩子投10塊石頭,如果他已能把半數以上的石頭準確地投入圈子,就可以讓他站得更遠一點,漸漸把距離延長,一直到他能在3米外百發百中;也可以距離不變,但卻把圓圈的範圍逐漸畫小,由30釐米變成15釐米,甚至更小的直徑等等。
“投物入圈”是一種很好玩的手眼協調遊戲,孩子們常能樂此不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