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上所說的蠕蟲指的是一大類寄生蟲的總成。分為土源性蠕蟲和生物源性蠕蟲。土源性蠕蟲完成整個生活史必須有中間宿主參與而生物源性蠕蟲則不需要這一過程。
寄生於人體的蠕蟲主要包括線蟲、原蟲、絛蟲和棘頭蟲四大類群,不但種類多而且數目也極大。這些寄生蟲所引起的蠕蟲病對人體有極大的傷害。
常見的蠕蟲主要有鉤蟲、絛蟲、蟯蟲、蛔蟲、絛蟲等。
鉤蟲引起的蠕蟲病,臨床上以貧血,營養不良,胃腸功能失調為主要表現。病理改變主要發生於皮膚、肺組織、腸組織等。
消化系統的症狀:病人大多出現上腹部不適或疼痛、食慾減退、腹瀉、乏力、消瘦等。貧血症狀:重度感染後3~5個月逐漸出現進行性貧血,表現為頭暈、耳鳴、心悸、氣促等。長期嚴重貧血可發生性心臟病,表現為心臟擴大、心率加快等。嚴重貧血常伴有低蛋白血癥,出現下肢或全身水腫。
蛔蟲引起的蠕蟲病在世界各地最為常見, 患者以腹痛最常見,位於臍周,呈不定時反覆發作,不伴有腹肌緊張與壓痛。常有食慾減退與噁心、消化不良,煩躁不安、蕁麻疹等,時而腹瀉或便秘,常突然發生臍周陣發性疼痛,按之無壓痛。亦可有腹瀉、便秘等。兒童患者有時可引起神經症狀,如驚厥、夜驚、磨牙、異食癖等。臨床上常見的併發症是膽道蛔蟲 病、腸梗阻、膽管炎、膽囊炎、膽結石症、胰腺炎、肝膿 腫、闌尾炎、腸穿孔和腹膜炎等。
我國人體寄生的絛蟲主要以豬帶絛蟲,牛帶絛蟲最為常見。
本病的流行主要與豬的飼養方式和居民的生活習慣有關。由於居民隨地大便、廁所簡陋或豬圈與人廁連在一起,使豬能吃到患者糞便而使豬感染;豬的散養增加了豬的感染機會。人的感染則與居民飲食習慣直接相關。我國多數地區居民多因食用未充分煮熟的大塊肉,或帶肉餡食品蒸煮時間不足或炒肉片時加溫不勻,致使肉內的囊尾蚴未全部殺死而感染。故掌握烹調的溫度和時間對預防感染很重要。用切過生肉的刀或菜板再切熟食,因囊尾蚴汙染熟食也可導致感染。
棘球蚴病,是細粒棘球絛蟲的幼蟲感染人體所致的疾病。該病為人畜共患病。狗為終宿主,羊、牛是中間宿主;人因誤食蟲卵成為中間宿主而患包蟲病。
蟯蟲性蠕蟲病, 最常見的表現是肛周瘙癢,尤以夜間為重。重度感染時可導致胃腸功能紊亂,出現嘔吐、腹瀉、發熱、腹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