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6-12 21:54

  為人父母不應該打小孩--教育第一部 說教為主

  為人父母不應該打小孩

  因為: 被打的小孩智商會降低

  在一項針對一歲至四歲的幼兒,長達四年的研究裡,新漢普夏大學的史卓斯博士發現,每週遭到父母親毆打三次以上的小孩,再長期追蹤研究結束時,每位小孩的智商平均降低兩分,至於那些從未被父母親打過的孩子,他們的智商則是平均增加了三分.

  史卓斯認為,當父母親願意跟小孩耐心的講理,而不是一味以毆打的手段管教孩子時,可以刺激孩子的認知能力.史卓斯同時發現,長期遭到雙親毆打的孩子,往往會出現焦躁不安的傾向,長此以往,小孩會開始出現攻擊性或是性格孤僻,以及表現出反社會的行為徵兆.

  只能治標,不能治本

  當小孩在玩玻璃花瓶時,此時父母親如果打罵孩子,絕大部分的小孩都會立刻停止胡鬧.但是為人父母者管教小孩的初衷,不僅僅是要小孩立刻停止玩耍危險的玻璃器皿,更重要的是應該要教導小孩學會自制.如此當大人不在孩子身邊時,小孩依然能夠循規蹈矩,才不至於發生危險.

  但是當父母親使用打罵的方式教導小孩時,孩子並不瞭解自己的行為有何錯誤,他們只會得到一個結論:下次搗蛋時,千萬不要讓父母抓到.另一方面,如果父母能夠耐心的教導小孩,雖然這種方式必須耗費較多的時間力氣,但是小孩往往可以瞭解父母親規定的真意,即使大人不在身邊,小孩也會確實遵守規定,因而確保孩子的安全.

  錯誤的示範

  如果當哥哥出手打弟弟,你卻動手教訓大兒子,此時孩子得到的訊息並不是打人不好,而是隻有在你個子比對方高,力氣比對方大時,才可以出手打人.當父母親使用打罵的方式管教小孩時,只會增加孩子打人的慾望.

  有些父母親平時並不打小孩,但是一旦碰上攸關孩子安全方面的問題時,大人會打孩子一下屁股,藉由這個舉動向孩子表示:你絕對不可以自己過馬路,絕對不可以把手指伸進電扇裡面等等.但是我認為,無論遇上何種狀況,為人父母者都不宜使用暴力的方式教導小孩.

  也許在以前的時代,大人輕拍孩子幾下屁股其實無傷大雅,但是如今小孩生活裡充斥著各種不同型式的暴力,無論是電腦,錄影帶,電視節目或是電視新聞,處處充滿著各種暴力影像.難怪會有那麼多團體要求電視臺實施節目分級制度,呼籲大型玩具連鎖店停止販賣玩具手槍,因為大眾已經警覺到,小孩子長期暴露在暴力訊息之下,往往本身的行為也會趨向暴力.因此為人父母者有責任為孩子建立一個沒有暴力的生長環境,但是如果你習慣輕易的動手毆打孩子,小孩子難免有樣學樣.

  打小孩會打成習慣

  我想天底下絕大多數的父母,在疲憊不堪忍無可忍的情況下,一定都曾經有過想要把不聽話的孩子丟到窗外的念頭.當為人父母竟然想要把自己的親生骨肉丟掉時,並不是因為這些父母心腸惡毒,而是因為父母親也是人,耐心和體力都有極限,難免會碰上心力交瘁,面臨崩潰的時刻.

  但是另一方面,我們既然身為萬物之靈,因此具有絕佳的自制能力,對於寶寶無限愛意,以及保護孩子安全的本能,基於人類的種種天性,使得父母親無論如何煩躁疲倦,都還不至於真正把孩子丟出窗外.

  但是如果你平常就有打小孩的習慣,假使哪一天孩子突然闖禍了,你很有可能下意識的立刻出手毆打孩子.絕大部分的父母親都表示,自己絕對不會因為非常生氣而動手毆打孩子.可是我認為這種說法完全是因為父母親還沒有真正碰到小孩子犯下大錯,當孩子把果汁灑到你昂貴的套裝上時,碰上這種狀況誰不生氣呢? 當你在震怒的時候,真的還可以控制自己出手的輕重嗎? 打小孩跟虐待兒童的分野又該如何界定呢?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不要養成動不動就毆打孩子的習慣,如此你就完全不必憂心這些惱人的問題了.

  小孩也許會怕你,可是他絕對不會尊重你

  管教小孩的主要目的之一, 就是希望當孩子處於青少年叛逆階段期間,父母親仍然管的動小孩.如果從小你就培養小孩子講道理的習慣,當孩子到了十五歲的叛逆階段時,比較有可能會聽從父母的建議.換言之,付母親在管教孩子的過程中,必須讓小孩瞭解即使他們犯下大錯,依舊可以得到大人的協助,但是如果孩子從小就怕你,當他們遭遇困難時,小孩肯定不會前來向你求救.

  有一次我在超級市場裡,親眼目睹一個令人非常難過的鏡頭.一名四歲的小女孩,在超級市場的走道上到處亂跑,雖然女孩的父親高聲嚇阻,但是小女孩依舊跑個不停.沒想到正當他跑得非常的興奮時,突然間小女孩停止腳步 -- 他並非被父親抓到 -- 臉上充滿恐懼的神色,小女孩立刻蹲在地上,整個頭埋在臂彎裡,準備接受懲罰.果然他父親過來以後,真的捲起手裡的報紙,狠狠的打了他幾下,當我目睹這一幕,小女孩非常清楚自己一定會被父親修理時,那種感覺真令人心酸.

兩歲寶寶的教育相關文章
方法一:故事教育 "和小孩子講道理,他能聽得懂嗎?"許多父母也許會質疑,但是千萬別小看孩子的能力!用孩子聽得懂的語言與他對話,效果通常不錯。你不妨也試一試,用講故事的方式來引導孩子,嘗試和孩子正向溝通,或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方法二:一致性的教育模式 如果孩子已經入托了,父母多與學校的老師溝通也是很必要的。父母可以將孩子在家裡的情況記錄下來,然後將記錄帶到學校和老師一起討論,建
發布於 2023-06-16 09:17
0評論
不少家長抱怨,自己的寶寶很害羞,見到陌生人就畏畏縮縮地躲在父母身後,往往害怕出現在大的場合。有甚麼方法可以讓孩子大大方方的呢? 兩歲的寶寶並不會特別怕生,孩子怕生與否,其實與家長的教養方式有很大的關係。他們對周圍的環境充滿好奇心,喜歡探索世界,但是由於剛剛學會說話和走路,所以當身旁有陌生人或剛進入一個陌生的環境時,可能會比較敏感,再加上他們對父母有一定的依賴性,所以會出現緊緊貼在父母身後的情形。
發布於 2023-06-16 09:24
0評論
親子游戲: 1、廣播電臺:這個遊戲著重培養孩子口齒清楚、態度大方,有表情說故事和唸詩歌。 ·點擊進入遊戲玩法 2、傳電報:這個遊戲著重培養孩子的記憶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點擊進入遊戲玩法 兒歌推薦: 1、節約用水系列:《節約用水兒歌》、《請君節約用水》、《節約每滴水》、《節約用水》 ·點擊查看該階段全部兒歌 2、形象力系列:《好哇好》、《老和尚揹著鼓來了》、《我們想》、《哈哈鏡》、《星星寶寶要睡
發布於 2023-04-09 13:48
0評論
1、培養懂事明理的孩子。 六歲的孩子其實思想上已經有自己的一套,但是對於對錯方面的理解也不是很深。教導孩子懂事明理,是需要引導孩子如何分析事情。而我們往往的錯誤做法就是孩子做錯了事就會直接指出或者批評,其實這方法是不對的,我們應該引導他們去了解想一想,做錯這事會帶來甚麼樣的後果。而不是教導他們盲目服從。懂道理的孩子善於分析每件事背後的原委,他們會在父母講的話有道理時百分之百地服從,在父母的話不完
發布於 2023-06-23 20:11
0評論
所謂“對症下藥”,知道了兩歲寶寶的身心發展概況,教育寶寶也有了針對性。兩歲寶寶的學習方式依然是體驗式學習,也就是從感官的體驗中瞭解和學習客觀事物,得到身心發展。因此從遊戲中學習是兩歲寶寶最好的學習方式,既能愉悅感情發展注意力,又能得到認知的發展;另外一種推薦方式是繪本閱讀。 1、兩歲寶寶互動遊戲 毛毛蟲爬 準備長條的地墊。玩法:媽媽坐在地上,寶寶抱著媽媽的腰坐在媽媽腿上,然後媽媽向後移動,如果家
發布於 2023-06-16 09:04
0評論
4歲兒的確是精力充沛,但並不像大人認為那樣是反抗意識強烈,反而十分喜歡與人親近地接觸社交生活;只不過富有傲慢、自信和獨立的反抗意識而被人認為喜歡反抗。4歲兒非常喜歡任何事都嘗試,不論是錘子、剪刀、鞦韆或三輪車,他都可以自如地玩耍或使用。例如常看見他披著花衣服模仿電視上的明星唱歌,或是和同伴玩扮家家酒。 他們在這時期成長的腳步非常快。如果他們稍加停留,用認真的眼光注視著某件事時,一定會發現一些新奇
發布於 2023-05-10 14:35
0評論
父母不要做的8件事 1不要指望孩子會乖乖遵守所有規矩。有時用盡渾身解數,孩子可能也不合作。 2不要突然改變日常生活規律。如果有變化的話,提前告訴孩子,並不斷提醒他。 3儘量不要問一些預料他會說“不”的問題。 4不要讓他去選擇。控制權在父母的手裡,而不是孩子那裡。 5不要強迫2歲的寶寶把自己的心愛之物與人分享。 6如果你的要求遭到孩子“不,我不要”的拒絕.千萬不要大發脾氣。 7不要太苛刻,比如“必
發布於 2023-06-12 22:07
0評論
1、青椒胡蘿蔔山藥泥食材:山藥、胡蘿蔔、青椒、色拉油、食鹽、香油。做法:將胡蘿蔔和青椒洗乾淨切成末。在鍋中倒點油,將它們炒至斷生。等山藥冷卻後,壓成泥。將壓好的山藥泥倒入碗中,加入炒好的青椒胡蘿蔔,加入鹽,將所有食物抓勻。準備好果凍模,在內壁塗上一層香油,然後填入混合山藥泥,用勺子壓緊。再倒扣在盤中,即可開吃。 2、巧虎米飯食材:米飯、玉米、青豆、胡蘿蔔、雞胸脯肉、奶酪、雞蛋、海苔、耗油、玉米澱
發布於 2023-06-12 10:43
0評論
危險時要阻止 孩子突然跑到馬路上,或是給他人造成困擾時,不管怎樣,首先要阻止他繼續. 抱起孩子,讓他感到安心 阻止孩子後,孩子自己可能還不知道發生甚麼事了,會有點吃驚.這時媽媽可以說句”嚇了一跳吧”,理解孩子此時心情,然後通過皮膚接觸,來讓孩子安心.這麼一來,就能讓孩子平靜下來. 告訴孩子剛才的狀況 孩子情緒穩定下來後,媽媽要用他能理解的語言,告訴他剛才是甚麼情況. 例如媽媽們可以說“寶寶剛剛跑道
發布於 2023-04-26 21:34
0評論
為甚麼同樣生活在同一個地球上,受著同樣陽光的眷顧,吃著相似的食物,不同的人的命運會如此的不一樣,有的人站在金字塔的頂端,甚麼都不用擔心,有的人卻終日忙於工作,只為了那小小的房子。或者這個時候很多人就會說這就是遺傳的基因不一樣吧。的確,我承認那些成功人士都是有一定的遺傳基因,但是我們要認識到成功不僅僅因為遺傳。 我們要想孩子能夠跑在起跑線上,就需要給他更好的教育,一套好的教育方法能夠影響到孩子一生
發布於 2023-08-26 22:29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