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母乳餵養兒大便發綠
大便的顏色與膽汁的化學變化有著密切的關係。小腸上部的膽汁含有膽紅素和膽綠素,使大便呈黃綠色。當大便推送到結腸時,膽綠素經過還原作用,又轉變為膽紅素,這時大便呈黃色。母乳餵養的小兒的大便偏酸性,在腸道細菌的作用下,部分膽紅素轉變為膽綠素,使排出的大便呈淺綠色,這是正常現象。如果寶寶吃奶好,全身情況正常,新媽媽可不必擔心,這只是暫時現象,隨著寶寶長大,會有進步。
2、著涼
孩子吃的奶有點偏涼了或者孩子的腹部、腳部受涼都可能大便發綠。
這是因為,受涼會導致腸蠕動過快,在結腸膽綠素來不及被還原成膽紅素,故呈現綠色。這是產生綠色大便的常見原因之一。這種原因引起的綠色大便,可能還有像感冒一類的症狀。如果只有綠色大便,注意腹部保暖,尤其在晚上,過幾天就會恢復。如果有感冒症狀,應同時對感冒進行對症治療。
3、飢餓
關鍵要注意寶寶的精神狀態和食慾情況,只要精神佳、吃奶香,睡眠好,體重增長理想,可以不必擔心,但應當密切觀察,一旦出現異常大便,如:水樣便、蛋花樣便、膿血便、柏油便等,寶寶可能是病了,要及時看醫生。
正常大便的性狀和餵養方式有關。吃母乳的嬰兒大便呈金黃色,偶爾會微帶綠色且比較稀;或呈軟膏樣,均勻一致,帶有酸味且沒有泡沫。通常在新生兒期大便次數較多,一般為一天排便2—5次,但有的嬰兒會一天排便7—8次。隨著孩子月齡的增長,大便次數會逐漸減少,2—3個月後大便次數會減少到每天1—2次。
因此,吃母乳的嬰兒如果出現大便較稀、次數較多等情況,只要嬰兒精神及吃奶情況良好,體重增磅正常,家長就沒有必要擔憂。如果嬰兒吃的是配方奶,那麼大便通常呈淡黃色或土黃色,比較乾燥、粗糙,如硬膏樣,常帶有難聞的糞臭味。如果奶中糖量較多,大便可能變軟,並略帶腐敗樣臭味,而且每次排便量也較多。有時大便裡還混有灰白色的“奶瓣”。
嬰兒階段,消化器官尚未發育完善,消化適應能力較差,由於飲食餵養不當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不定時餵奶造成餵養量過多,飲食成分搭配不合理,牛奶濃度太大或者突然改變飲食品種,對過多地添加輔食不適應,以及斷奶期食物營養量過高等都會使嬰幼兒消化器官不能適應,從而造成消化不良,出現大便異常。
表現是量多,泡沫多、粥樣、蛋花樣、稀水樣並伴有特殊的酸臭氣味等,對於這些消化不良的症狀只要調節好飲食即可糾正。
排便有奶瓣蛋並且呈花樣便(大便稀且酷似雞蛋花樣),每日5—6次。這是由於蛋白質,脂肪消化不良所致。此時應減少母乳餵養的時間及喂量。
新生兒不要定時,隨時隨地都可以喂。當孩子飢餓性啼哭時,即予哺乳;新生兒睡眠超過3小時,可喚醒哺乳。產婦乳汁越吃越多,孩子吃飽後,睡眠時間逐漸延長,自然會形成規律。按需哺乳,不計次數,這種經常性的吮吸可刺激母體內催乳素的分泌,使乳汁分泌得快些、多些。另外,按需哺乳還可預防母親奶脹,並使孩子身高和體重的增長明顯優於定時哺乳的孩子。
如果寶寶平時每天僅有1—2次大便,突然增至5—6次大便,則應考慮是否患病。如果平時大便次數較多,但小兒一般情況良好,體重不減輕,不能認為有病。
同時要觀察嬰幼兒糞便性狀可以瞭解其消化情況。
如果嬰兒糞便的臭味明顯,則表示蛋白消化不良,這時應適當減少奶量或將奶衝稀。如果糞便中多泡沫,則表示碳水合物消化不良,就必須減少甚至停止吃澱粉類的食物。若大便外觀如奶油狀,則顯示脂肪消化不良,應減少油脂類食物的攝入。
有的寶寶因沒有吃飽,飢餓會使腸道蠕動加快,出現綠色大便,寶寶因飢餓有哭鬧不安等表現,容易與其它述情況區分。這種情況只要增加奶量,讓寶寶吃飽就可以了。
4、加強鐵的配方奶粉
人工餵養的小兒大便呈偏鹼性,能使部分糞膽紅素進一步轉變為糞膽原,糞膽原是無色的,所以大便多呈淺黃色。如果寶寶吃的配方奶粉中的鐵質沒有完全吸收掉,也會讓他的大便發綠。
新生兒大便發綠該怎麼辦
新生兒出現綠便與個人體質、年齡、腸內酸鹼度、腸內細菌生長狀態、奶製品成分(如鐵質)都有關係,只要寶寶精神與活動正常,孩子的大便次數、大便的性狀如果都正常則不必擔心。如果寶寶出現綠色大便,且大便次數多,水分又多,出現腹瀉,當到醫院檢查大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