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透氣、簡單大方
透氣:也就是說一定要選擇安全舒適的透氣材料,比如羊皮、牛皮、帆布、絨布等。因為寶寶新陳代謝快,腳丫出汗多,長時間穿不透氣的鞋子,容易滋生細菌,因此透氣最重要,其次才是款式。
簡單大方:鞋的款式應該以簡單大方為主,不要太花哨或者鞋面上有過多細小的小飾物,以免寶寶坐著玩的時候扯這些小裝飾品下來劃傷寶寶的小手或者放進嘴巴里面誤吞,發生意外。
2、挑選合適的尺碼
寶寶鞋子的適合尺寸是以媽媽的一根手指頭能塞進去為準,一般來說,寶寶的鞋子一年要更換兩個尺寸。媽媽平時要注意觀察寶寶的腳趾有沒有被壓紅、有沒有出現水泡、寶寶是不是不願意穿鞋、鞋子是不是偏大等,這些都是衡量鞋子合不合腳的重要指標。
3、最好選圓頭鞋
寶寶除了腳背寬度、厚度不相同之外,就連五個腳趾排列的情況都不一樣,因此,父母在為寶寶選擇鞋時,最好選擇圓形或寬頭的鞋頭,由於較寬的圓形鞋頭,不會束縛寶寶的腳,這樣就能避免腳趾在鞋中相互擠,而影響生長髮育。
4、寶寶鞋底厚度為0.5-1.0cm
從臨床看,童鞋適宜的鞋底厚度應為0.5cm至1cm,鞋跟高度應在0.5釐米至1.5釐米之間,對寶寶腳部發育比較有利。
因為,鞋隨著腳部的運動需不斷地彎曲,鞋底越厚,彎曲就越費力,尤其對於愛跑愛跳的寶寶來說,厚底鞋更容易引起腳部疲勞,進而影響到膝關節及腰部的健康。另外,厚底鞋為了表現曲線美,往往加大後跟的高度,這會令整個腳部前衝,破壞腳的受力平衡,長期這樣會影響寶寶腳部的關節結構,甚至導致脊椎生理曲線變形。
5、鞋底不可過軟或過薄
如果鞋底太軟,就不能起到支撐腳掌的作用,穿軟底鞋下踩時,腳心窩外側就會著地,引起小趾向外排擠,影響腳外側縱弓的生長;同時軟鞋底薄,隔熱效果差,沒有減震作用,對跟骨震動大,寶寶的腳踝容易受傷害。
6、不同年齡段穿鞋不同
從童鞋的專業標準上來分,有步前鞋、學步鞋、穩步鞋等。學走路之前,最好不要穿鞋,赤足是最好的,可以穿棉線或棉布材質的小鞋套,越透氣越舒服越好,保證所採用材質環保無毒。
寶寶8至15個月前,爬行期至學步初期,這個階段的寶寶開始嘗試站立和走路,應多鼓勵寶寶在室內赤足,讓小腳直接接觸地面,增加足底抓地感,培養平衡力。為了保暖、避免足部受傷,在室內建議穿鞋底薄及軟身的鞋子。而在室外,地面環境複雜,建議穿保護性較強的鞋子。
寶寶15個月後,學步初期(步態未穩)寶寶處於學步期階段,開始有較多走路的時間,但由於步態未穩,鞋子要輕,鞋身最好是用網布設計的,鞋底要薄而柔軟,使鞋容易彎折,這樣寶寶走路時容易起步。
寶寶24個月至48個月,穩步期(步態穩健)寶寶處於穩步階段,小腳長時間承受體重,足底有厚厚的脂肪遮蓋足弓,容易使足部扁平,同時也有較明顯的後足外翻及X形腿。應穿鞋身比較堅硬的寶寶穩步鞋。這類鞋有特別堅硬的後跟杯,有效控制後足外翻,溫和承托足弓,鞋底也是要容易彎折的,便於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