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尿布,不要皮炎
過去的母親在哺養孩子時,光是洗曬尿片就累得直不起腰來。現在可好,有“一次性紙尿片”,媽媽們再不用那麼辛苦地洗尿片了。但在皮膚科醫生眼裡,這看似方便的紙尿片,有時會惹來不少麻煩。
前幾天有位媽媽抱著幾個月大的寶寶到醫院看病,說每次給寶寶換尿片時都發現寶寶的屁股紅紅的,她以為是尿片的質量不好,於是換了另外一種更“高檔”的尿布,卻解決不了問題。當醫生告訴她,寶寶是得了尿布皮炎時,這位媽媽一臉的不解:“為甚麼會得這個病?我的寶寶用的可是高檔紙尿片啊!”——持這種看法的年輕媽媽在臨床上還真不少呢。
專家支招:尿布皮炎的病因其實很簡單,主要是因為糞便在溼尿布上分解產生氨,且皮膚長期受到尿液、汗液、糞便的刺激,再加上溼尿片或不透氣的尿布包裹,局部的溼、熱,以及反覆摩擦,就導致了尿布皮炎的發生。有些媽媽認為用一次性紙尿布,特別是高檔的,便可解決問題。其實,無論使用多“高檔”的紙尿布,勤換勤清潔才是最重要的。
對已發生尿布皮炎的寶寶,可選用氧化鋅油、溼疹膏,或含低濃度激素的軟膏塗在患處,一般短期內即可消退。
要滋潤,不要奶癬
年輕的媽媽有時會忽然發現寶寶臉上長出一些小紅點,起初還不太在意,誰知這紅點很快蔓延,有時一夜醒來,發現寶寶的小臉蛋已經全被紅斑“佔領”,同時小寶寶也煩躁不安,哇哇大哭,餵奶也不肯吃,讓新媽媽們好不著急。這種情況叫做嬰兒溼疹,人們俗稱奶癬。
奶癬在一歲以內的寶寶非常多見,有的媽媽會顧名思義,以為奶癬就是吃奶引起的,其實不然。奶癬是寶寶對某些物質過敏引起的一種疾病,致敏原可能是某些食品如牛奶、雞蛋、魚蝦等,也可以是一些接觸物,如清潔劑、化纖、毛料衣物等。奶癬在冬季更多見,可能跟秋冬季節氣候乾燥,皮膚容易過敏有關。
專家支招:發現寶寶長了奶癬怎麼辦呢?一般來說,如果不是很嚴重,沒有明顯紅腫,寶寶沒有明顯的瘙癢、煩躁,就可以暫時不用藥,塗些有潤滑作用的寶寶護膚品,保持皮膚滋潤就可以了。如果寶寶瘙癢症狀很明顯,小手又抓又撓,就該詢問醫生及時用藥了。
由於奶癬是一種過敏性疾病,很容易反覆發作,一些見效快的藥膏又大都含有激素,長期使用難免會產生不良反應,因此奶癬應重在預防,其中很重要的一點便是保持皮膚滋潤,防止乾燥。這是因為到了冬天,天氣乾燥,寶寶的皮膚水分喪失,抵抗力也變差,更容易對一些物質產生過敏,因此年輕的媽媽應注意,每次清洗之後要注意給寶寶塗上一層保溼的潤膚露,例如強生嬰兒牛奶潤膚露等。外出時,面部等暴露部位最好能塗些潤膚霜,如強生嬰兒牛奶潤膚霜。
另外,穿衣也要注意,不要穿得太多,以免過熱出汗引起刺激。衣服最好選用棉質、柔軟的面料,衣著寬鬆,避免使用絲綢、羊毛或人造纖維等面料,因為這些面料一來摩擦大,二來也是一種潛在刺激原。當然,室內空氣也要注意防止乾燥,室溫不宜過高,儘量減少環境中可能存在的過敏原,如屋塵蟎、毛、人造纖維、真菌等。
既然是過敏,那寶寶要不要忌口呢?一般來說,不要刻意讓寶寶忌口。除非明確發現寶寶對某種食物過敏,否則隨意忌口可能會導致某些營養素缺乏。
嬌嫩肌膚,精心呵護
寶寶的皮膚非常嬌嫩、脆弱,抵抗有害物質侵襲的能力也很差,很容易被損傷和感染,遇上冬天寒冷乾燥的氣候,更是“雪上加霜”。對年輕的爸爸媽媽來說,該如何在冬天護理寶寶的肌膚呢?
首先,保持皮膚滋潤。寶寶皮膚厚度薄,含脂質少,極易流失水分,發生乾燥爆裂,應注意防護。每次洗完澡後應搽上一層嬰兒專用不含皂質的潤膚露。在北方地區,冬天室內可能會一天到晚開著暖氣,這對寶寶的皮膚也是一種損傷。因為開暖氣的房間空氣難免乾燥,有條件的話可使用加溼器,保持房間一定溼度,或者在寶寶床邊放一盆水,也可起到保溼作用。
其次,保持皮膚褶皺部位的乾爽。嬰兒時期寶寶關節部位的皮膚褶皺多,易摩擦損傷,因此媽媽們應注意這些褶皺部位的清洗,尤其是脖子、腋窩、肘窩、大腿根等處。洗浴後,使用嬰兒專用爽身粉塗於皮膚褶皺處,這樣既可保持局部皮膚乾爽,又可減少衣物和尿布對嫩薄皮膚的摩擦或損傷。
再次,不要過度清洗。寶寶皮膚嬌嫩,容易受刺激,因此洗澡時動作應輕柔,水不要太燙,過高的水溫會破壞皮膚表面的具有保護作用的脂質,加劇皮膚乾燥程度,38~40攝氏度的溫水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