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用布帶系在脖頸上,下面兩邊有帶子繫於腰間,具有保暖護肺的功能。肚兜形狀像背心的前襟,形狀多為正方形或長方形,對角設計,上角裁去,成凹狀淺半圓形,下角有的呈尖形,有的呈圓弧形。
肚兜的造型,各地不同,基本風格近似一個展開的摺扇形(或近似菱形)。其做法是,先決定兜圍、斜襟、腰角、口袋的尺寸,以墨筆將設計圖樣直接繪在布上。裁成的菱形布片長寬約三十公分,下端成圓弧型,將頸圍的銳角剪去,再於兩個尖端裝上一對花扣,以便鉤穿金銀鏈條,或固定布帶子,用以系在頸子上。左右兩角則用細布帶固定,並繫於腰間。臺灣肚兜因地域的不同,在形狀與圖紋上仍有區別。
肚兜是民間的傳統內衣,成年人肚兜貼身不外露,小孩在熱天露在外面顯得天真爛漫。小孩肚兜上繡有虎頭像、“五毒”圖案,大人以此寄託孩子健康成長。近代由於社會的演變,西方機織品的引進,城市百姓首先改肚兜為襯衫、背心。但時至今天,偏僻地帶尚有穿肚兜的遺習,不過只為幼兒製作,為成人所做的似乎不多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