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消化道出血是臨床常見病,常因發病較急而又診斷不清危及患者生命。消化道出血通常分為上消化道出血與下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出血指出血點位於屈氏韌帶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及十二指腸等部位的出血。下消化道出血是指發生在屈氏韌帶以下的消化道出血,包括小腸、結腸和直腸。消化道出血的臨床表現取決於出血病變的性質、部位、失血量與速度,與患者的年齡、心腎功能等全身情況也有關係。急性大量出血多數表現為嘔血;慢性小量出血則以糞便潛血陽性表現;出血部位在空腸曲氏韌帶以上時,臨床表現為嘔血,如出血後血液在胃內瀦留時間較久,因經胃酸作用變成酸性血紅蛋白而呈咖啡色。如出血速度快而出血量又多。嘔血的顏色是鮮紅色。黑糞或柏油樣糞便表示出血部位在上胃腸道,但如十二指腸部位病變的出血速度過快時,在腸道停留時間短,糞便顏色會變成紫紅色。右半結腸出血時,糞便顏色為鮮紅色。在空、迴腸及右半結腸病變引起小量滲血時,也可有黑糞。
步驟/方法:
1、 一般治療臥床休息;觀察神色和肢體皮膚是冷溼或溫暖;記錄血壓、脈搏、出血量與每小時尿量;保持靜脈能路並測定中心靜脈壓。保持病人呼吸道通暢,避免嘔血時 引起窒息。大量出血者宜禁食,少量出血者可適當進流質。多數病人在出血後常有發熱,一般不需使用抗生素。
2、 補充血容量當血紅蛋白低於9g/dl,收縮血壓低於12kPa(90mmHg)時,應立即輸入足夠量的全血。對肝硬化站靜脈高壓的患者要提防因輸血而增加門靜脈壓力激發再出血的可能性。要避免輸血、輸液量過多而引起急性肺水腫或誘發再次出血。
3、 手術處理1.食管胃底靜脈曲張出血採取非手術治療如輸血、藥物止血、三腔管、硬化劑及栓塞仍不能控制出血者,應作緊急靜脈曲張結紮術,此種方法雖有止血效果,但復發出血率較高。如能同時作脾腎靜脈分流手術可減少複發率。其他手術如門奇靜脈斷流術、H形腸繫膜上靜脈下腔靜脈分流術、脾腔靜脈分流術等也在臨床應用中。擇期門腔分流術的手術死亡率低,有預防性意義。由嚴重肝硬化引起者亦可考慮肝移植術。2.潰瘍病出血當上消化道持續出血超過48小時仍不能停止;24小時內輸血1500ml仍不能糾正血容量、血壓不穩定;保守治療期間發生再出血者;內鏡下發現有動脈活動出血等情況,死亡率高達30%,應儘早外科手術。3.腸繫膜上動脈血栓形成或動脈栓塞常發生在有動脈粥樣硬化的中老年人,突然腹痛與便血,引起廣泛腸壞死的死亡率高達90%,必需手術切除壞死的腸組織。
注意事項:
注意預防1.應在醫生指導下積極治療原發病,如消化性潰瘍及肝硬化等。2.生活要有規律。飲食要定時有節,切忌暴飲暴食,忌酒忌菸,不要飲用濃茶和咖啡。3.注意藥物的使用,應儘量少用或不用對胃有刺激性的藥物,如必需使用時,應加用保持胃粘膜藥物。4.要定期體檢,以期發現早期病變,及時治療,在出現頭昏等貧血症狀時,應儘早上醫院檢查。以上就是下消化道出血的預防方法,其實很簡單,都是我們平時應該注意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