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2-10-20 17:19

主持人:本報記者 馬豔紅

  做客專家:首都醫科大學北京天壇醫院功能神經外科主任、北京市神經外科研究所功能神外研究室主任 張建國教授,曾獲王忠誠醫學獎勵基金二等獎、北京地區百名優秀青年醫師獎、中華醫學科技三等獎等,目前與清華大學航天學院合作開展的國產“腦起搏器”研究,得到國家科技部、北京市委、北京市科委高度重視。北京天壇醫院功能神經外科張建國

  調查數據顯示,目前,我國約有900萬名癲癇患者,每年有40萬新發病例,且青少年癲癇患者居多。6月28日是第四個“國際癲癇關愛日”,全國30多個城市的相關單位開展了不同形式的宣傳教育、專家義診等公益活動。首都醫科大學北京天壇醫院功能神經外科主任張建國教授告訴記者,近年來,新型抗癲癇藥研發、外科手術的不斷進步增加了患者治癒疾病的信心,其中新型治療裝置的進展也非常值得關注。

  記者:目前,癲癇在我國已成為常見病和多發病,我國的癲癇發病情況有甚麼特點?

  張建國教授:我國癲癇發病率呈不斷增加趨勢,從上世紀60年代的4.4%。已增加到目前的5.5%。~7%。。值得關注的是,我國農村地區癲癇發病率明顯高於城市,這與農村地區生活水平較低、婦女孕期可能接觸的危險因素較多、圍產期護理水平不高等諸多因素有關。

  然而,目前,很多患者並未得到規範的治療。一些病人及其家屬對疾病抱有明顯的羞恥感,有病亂投醫。這為那些打著“根治”幌子的不規範診療機構提供了市場。因此,宣傳癲癇疾病知識、消除社會歧視和偏見、規範臨床診療,一直是癲癇防治的重要問題。

  記者:如何權衡、選擇癲癇的治療方法?

  張建國教授:目前,癲癇治療方法有藥物治療、手術切除治療、迷走神經刺激術、深部腦刺激術等多種治療方法。這些方法並不是非此即彼的關係,臨床醫生應針對患者個體仔細權衡利弊、量身定製治療方案,以便比較理想地控制病情。

  臨床上大多數癲癇患者可以接受藥物治療,但仍有20%~30%的患者經藥物治療後難以得到有效控制,即藥物難治性癲癇。

  近年來,癲癇外科手術治療得到飛速發展,但我國外科治療缺口仍然很大。外科手術的基本原理包括切除異常放電病灶、切斷相關的神經元傳導通路等。異常放電神經元所處的部位決定了手術模式的取捨,如病灶處於腦功能區則不能予以手術切除。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一種被稱為“迷走神經刺激(VNS)術”的外科治療技術,以安全、簡單、損傷小、副作用少等優點在國外獲得推廣,受到醫患歡迎。

  迷走神經刺激療法於1988年由美國Texas Cyberonics公司研製成功,同年進入臨床研究。1988~1997年7月,世界各國有超過1000例患者接受迷走神經刺激術的臨床治療研究。1997年7月,美國FDA批准其用於頑固性癲癇的治療。迄今為止,全世界已有超過75個國家的6萬多例患者接受迷走神經刺激術治療。

  記者:迷走神經刺激術的機理是甚麼?

  張建國教授:迷走神經是身體和大腦之間的重要連接,傳導由身體到大腦以及大腦到身體的感覺和運動信息。身體兩側各有一支。

  迷走神經刺激術的植入式治療系統包括脈衝發生器、導線、掘進器、編程棒、患者工具盒、軟件和掌上電腦等。

  在手術中,醫生需要在患者全麻後於其頸部和左側胸部做兩個小切口,為患者植入類似於起搏器的,厚約6.99毫米、直徑為52毫米的小型脈衝發生器――其可發送電刺激至頸部的迷走神經左支,迷走神經將電刺激傳入大腦,以此來減少引起癲癇的不規則放電。脈衝發生器發出的電脈衝頻率因患者而異,大約每隔3~5分鐘向大腦發出約30秒的刺激,輸出電流強度可根據患者的實際需要進行調整。在醫生或護士對裝置進行設定之後,該裝置會按照程序24小時工作。一般情況下,電池壽命為6~11年。

  值得一提的是該系統的“立即開啟”功能。患者在感覺癲癇要發作時或在發作過程中,可將一塊磁鐵擦過裝置相對於體表的位置來立即啟動裝置,這樣能終止癲癇發作、縮短髮作時間或減輕發作強度。

  記者:國內外開展的迷走神經刺激治療取得了哪些新研究結果?

  張建國教授:國外大宗病例統計結果表明,迷走神經刺激術後24個月,癲癇發作次數平均減少50%左右。5%~9%的病人發作完全停止;7%的病人發作次數減少90%以上;30%的病人減少75%以上;55%的病人減少50%以上;13%的病人癲癇發作次數僅減少30%~50%;10%的病人無效。

  國外開展的另一項納入3822例癲癇患者的研究顯示,迷走神經刺激術後3、6、12、18和24個月,患者癲癇發作次數分別減少47.0%、52.9%、60.0%、62.7%和66.7%; 術後24個月,8.3%的病人發作完全停止,26.8%的病人發作次數減少90%以上,43.7%的病人減少75%以上,62.2%的病人減少50%以上。

  研究表明,迷走神經刺激術後常見副作用有嗓音沙啞、感覺異常(皮膚刺痛感)、呼吸困難、咳嗽增加。植入手術中常見副作用是感染。

  迄今為止,我國共計完成83例迷走神經刺激術。由於治療成本的限制(植入裝置費用十餘萬元),我國在2009年以前完成的例數較少,總計為31例。近年來,相關研究進展很快,僅2009年就完成了47例,超過了以往例數總和,2010年1月則完成了5例。總體效果比較理想。

  相關鏈接

  癲癇是大腦神經元突發性異常放電導致短暫的大腦功能障礙的一種慢性疾病。

  癲癇發作是指腦神經元異常和過度超同步化放電所造成的臨床現象。其特徵是突然和一過性症狀,由於異常放電的神經元在大腦中的部位不同而有多種多樣的表現,可以是運動感覺神經或自主神經的伴有或不伴有意識或警覺程度的變化。

癲癇治療的新進展 ---- 迷走神經刺激(VNS)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