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性貧血是指因缺乏生血所必須的營養物質,如鐵、葉酸、維生素民D等,使血紅蛋白的形成或紅細胞的生成不足,以致造血功能低下的一種疾病。多發於6個月至2歲的嬰幼兒。營養性貧血分為小細胞性貧血和大細胞性貧血。前者也稱缺鐵性貧血,主要是因為嬰兒體內貯存的鐵元素不滿足於自身身體生長髮育的需求,從而發生的貧血。而後者則是由於嬰幼兒飲食中維生素D2與葉酸的含量不足或者腸道細菌合成量不足從而缺乏紅細胞成熟的因素而出現的貧血。
對於出現營養性貧血症狀的孩子,就需要家長們積極做好孩子的補血工作,才能夠改善營養性貧血的症狀。6個月內的嬰兒,如果是純母乳餵養,嬰兒貧血的可能性會增大。因為母乳中含鐵量很低,100克母乳含鐵量一般不超過0.5毫克,而且如果哺乳媽媽在日常的飲食中沒有注意使用含鐵量比較高的食物以及新鮮的蔬菜水果,分泌出來的乳汁中鐵元素的含量會更低,寶寶能夠吸收的鐵元素就更少了。因此,純母乳餵養的哺乳媽媽應該多吃一些有補鐵補血效果的食物,才可以降低嬰兒患上貧血的幾率,保證孩子正常的生長髮育。如果嬰幼兒已經可以添加輔食或者已經可以過渡到正常飲食,家長們應該注意在三餐的膳食中注重孩子營養的均衡,保證孩子鐵元素的攝入,多攝入一些含鐵量比較豐富的食物和新鮮的蔬菜水果。如果通過飲食無法改善孩子貧血的症狀,家長應該帶孩子到醫院檢查貧血的原因,由醫生根據孩子貧血症狀以及貧血的原因對症下藥,如果諮詢醫生意見後,醫生認為可以適當給孩子喝一些嬰兒補血口服液,那麼家長可以給孩子服用嬰兒補血口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