摺疊 產後6小時以內
躺著的姿勢:術後回到病房的媽媽需要頭偏向一側、去枕平臥。
腹部放置沙袋:有時護士會在產婦的腹部放置一個沙袋,這樣做是為了減少腹部傷口的滲血。
及時哺乳:寶寶餓了,護士會把他抱給媽媽,媽媽一定要將這最珍貴的初乳餵給寶寶。寶寶的吸吮還可以促進子宮收縮,減少子宮出血,使傷口儘快復原。
禁食:在術後6小時內應當禁食。這是因為手術容易使腸子受刺激而使腸道功能受到抑制,腸蠕動減慢,腸腔內有積氣,因此,術後會有腹脹感。
摺疊 產後第一天(6小時以後)
躺著的姿勢:產婦產後平臥6小時以後就可以枕枕頭了,這時最好採用側臥位,可以將被子或毯子墊在背後,使身體和床成20~30度角,這樣可以減輕身體移動時對傷口的震動和牽拉痛,會覺得舒服一些。
止痛的辦法:麻藥勁過了以後,大多數產婦會感覺腹部傷口疼痛,這時可以請醫生開些處方藥,或者可以使用陣痛泵緩解痛苦。
儘快進食:剖腹產6小時後可以飲用一些排氣類的湯,如蘿蔔湯等,以增強腸蠕動,促進排氣,減少肚脹,同時也可以補充體內的水分。但是,一些容易發酵產氣多的食物,如糖類、黃豆、豆漿、澱粉類食物,應該少吃或不吃,以防腹脹更加嚴重。
根據最近10年來全球的外科手術經驗,可以在術後6小時後,進食一些預消化型的腸內全營養劑,尤其是剖腹產術後專用全營養粉,儘快補充損失的蛋白質,改善負氮平衡。這類產品中蛋白質部分使用預消化的短肽,脂肪部分使用短鏈脂肪酸,糖類部分使用預消化的澱粉麥芽糊精,再添加人體必需的維生素和礦物質。這樣可以在腸道沒有排氣的時候就開始在不增加腸道壓力的情況下大量增加氨基酸的攝入,促進傷口癒合與乳汁分泌。
儘早活動:此時特別需要注意保暖以及各種管道的暢通情況;勤換衛生巾,保持清潔;腹部的沙袋需放置8小時;12小時後,產婦在家人或護士的幫助下可以改變體位,翻翻身、動動腿。術後知覺恢復後,就應該進行肢體活動,24小時後應該練習翻身、坐起,並下床慢慢活動,條件允許還應該下地走一走,運動能夠促進血液循環,使傷口癒合更加迅速,並能增強胃腸蠕動,儘早排氣,還可預防腸粘連及血栓形成而引起其它部位的栓塞。
摺疊 產後第一個星期
大量飲水:產後的三到五天內,媽媽的身體還是很虛弱。傷口仍然疼痛,年輕的媽媽會有便秘和腫脹的感覺,這是麻醉所引起的,因此大量飲水是非常必要的。最好引用熱茶和不低於室內溫度的水,這些都能促進腸子的蠕動。
及時排便:剖腹產後,由於疼痛致使腹部不敢用力,大小便不能及時排洩,容易造成尿瀦留和大便秘結。因此更應該按正常的作息,養成習慣,及時大小便。
請家人都來幫忙:剖腹產的媽媽一般是5-7天出院。在出院之前,年輕的媽媽需要找好能夠幫助她共同分擔家務勞動、做飯和帶孩子的幫手。
飲食:當產婦排氣後,飲食可由流質改為半流質,食物宜富有營養且容易消化。可以選擇蛋湯、爛粥、麵條等,然後依產婦體質,飲食再逐漸恢復到正常。術後72小時可以飲用月子湯如鴿子湯、烏雞湯、黑魚湯、豬蹄湯、不但可以幫助身體機能恢復而且還有助於產奶,但是這些這些湯最好用砂鍋熬製 熬好之後去掉上面漂浮的油 。一週之內飲用湯品不可以添加任何刺激性調料如:花椒、茴香、大蔥、大蒜、姜等。分娩後兩個月內不要負重:現在寶寶是年輕母親時候中的一切。這個時候,不要提舉任何比自己的寶寶更重的東西,而隨著寶寶在一天天地長高、增重,媽媽的力量也在逐漸增強。分娩兩個月左右可以嘗試走樓梯了,一天之中上、下一層樓足夠了,剛開始的時候甚至要比這個運動量還要小。
不要自己開車:在產後的頭兩、三個星期不要自己開車。踩離合器、剎車和油門此時對新媽媽來說還是一件費勁的事情,在遇到緊急情況的時候,很可能不能作出迅速的反應。
鍛鍊:可以開始做一些運動骨盆的體操了,這是非常簡單但效果很好的練習:媽媽們先嚐試收縮陰道的肌肉,然後嘗試著上提陰道,數到第十下的時候,再放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