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地調整尿液的酸鹼度常可增強藥物的療效。有作者報告,調整尿液酸鹼度可提高療效60%~90%左右,反之,不適當的尿液酸鹼度有利於細菌的增殖或影響抗菌藥效能的發揮。根據對尿液酸化、鹼化的不同可將抗菌藥分為以下三類。
(1)酸化尿液的藥物:酸性藥物可抑制細菌的繁殖,從而增強療效。烏洛托品、孟德立胺、青黴素、金黴素、土黴素、四環素等在酸性尿中作用強。常用的酸化尿液藥有維生素C(0.1g,每日3次),氯化銨(1.0g,每日3次),雙氫磷酸鈉(1~2g,每6小時1次)。
(2)鹼化尿液的藥物:某些抗菌素只有在鹼性尿液中才能發揮比較強的抗菌作用。如:磺胺類藥、鏈黴素、新黴素、卡那黴素、紅黴素、慶大黴素及先鋒黴素Ⅱ均在鹼性尿液中作用強。常用的鹼化尿液的藥有:碳酸氫鈉(1.0g,每日3次),鹼性合劑-4%枸櫞酸鈉溶液(10mL ,每日3次),單氫磷酸鈉(1~2g,每日4次)。
(3)其它:氯黴素的療效與尿液酸鹼度關係不大。多粘菌素B在酸性尿中對綠膿桿菌有效,而在鹼性尿中對大腸桿菌作用大。呋喃口旦啶在鹼性尿中易分解,排出增多,尿中濃度高,故適用於慢性下尿路感染,但它在酸性尿中不易分解,卻能更多地透過細胞膜,故適用於腎實質的急性感染。
因此,抗菌藥物的療效與合適的酸鹼度是密切相關的,這就需要我們熟知各類抗菌素的藥性,結合病位(是在上尿路還是在下尿路),結合菌譜(是在酸性尿液中敏感還是在鹼性尿液中敏感),才能對尿路感染進行有的放矢地治療,增加臨床療效,減少複發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