枳殼是常用中藥,具有理氣寬中、行滯消脹的功效。常用於胸脅氣滯、脹滿疼痛、食積不化、痰飲內停、胃下垂、脫肛、子宮脫垂。 炒枳殼一般是用麩炒的,功效與枳殼相近,臨床功效上比枳殼的藥性緩和一些,而且增強了理氣健胃的作用。
炒枳殼是用麩炒法加工出來的枳殼。《本草正義》:取淨枳殼片,置鍋內,用文火炒至黃色,或用武火炒至焦黃色,噴淋清水少許,滅盡火星,取出放涼。清炒緩和其藥性。炒枳殼性味歸經 苦、辛、酸,溫。歸脾、胃經。 功能主治 理氣寬中,行滯消脹。用於胸脅氣滯,脹滿疼痛,食積不化,痰飲內停;胃下垂,脫肛,子官脫垂。 用法用量 用量在 3~9g。枳殼為芸香科植物酸橙及其栽培變種的乾燥未成熟果實。7月果皮尚綠時採收,自中部橫切為兩半,曬乾或低溫乾燥。 性味苦;酸;性微寒 歸經:肺;脾;肝;胃;大腸經 功能主治:胸隔痞滿;脅肋脹痛;食積不化;脘腹脹滿;下痢後重;脫肛;子宮脫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