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部毛細血管瘤最多發生於出生後的3個月以內,隨後的3個月增長較快,尤其是原發於眼瞼皮膚者,1,2個月內可波及全眼瞼及面頰部,多數患兒於1歲之後病變靜止,且有自發消退傾向,Margileth等觀察大批量兒童皮膚血管瘤,30%的病變3歲時自行消退,60%4歲時消失,76%7歲時消退,Basta觀察發生於眶內的毛細血管瘤自發消退較少見。
本病的症狀和體徵與發生部位和範圍有關,可分為表層,深層和綜合3種類型。
表層毛細血管瘤僅限於真皮內,多發生於出生1個月內,隨後的1個月發展甚快,可單發於眼瞼皮膚,也可多發見於身體其他部位,腫瘤形狀不規則,邊界清楚,稍隆起,呈鮮豔的深紅色,表面有許多小凹陷,如同草莓樣,故名草莓痣或草莓狀血管瘤,病變較小者僅呈點狀,大者可波及全眼瞼及顏面部,以手指壓迫可褪色,手指離去後又恢復紅色,輕度擦傷和搔抓可引起出血,病變自行消退過程中首先血管瘤變薄,中央部出現正常皮膚或放射狀褪色斑,自發消退後不影響外觀。
深層毛細血管瘤常侵犯眼瞼深層及眶隔之後部,也有少數病例病變限於眶內周圍及中央間隙,多發生於上瞼內側,局部肥厚或扁平隆起,皮膚或結膜透見紫藍色腫物,哭鬧時腫物增大,腫瘤侵犯全眼瞼,肥厚腫大的上瞼下垂遮蓋瞳孔,影響視覺發育,如不及時治療,可引起弱視和斜視,捫診腫瘤表面光滑,橡皮樣硬度或呈軟性,邊界不清楚,供血豐富者尚見腫瘤細小搏動,腫瘤發生於眶前1/3段,眼球可向下移位,位於球后者引起眼球突出,瘤細胞侵犯眼外肌可影響眼球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