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辨證論治
(1)肝鬱脾虛型
主 證:脅肋脹痛、右側為甚,脅下痞塊,時有墜痛,胸悶不舒,惱怒後加重,善太息,噁心納少食呆,口苦腹脹,心情急燥,下肢浮腫,時有便溏,舌苔薄白或黃膩,脈弦或弦數。
治 法:疏肝理氣,健脾化溼。
方 藥:柴胡疏肝散合參苓白朮散加減。 醋柴胡10g,當歸12g,杭白芍15g,太子參15g、白朮15g,茯苓15g,鬱金15g,香附10g,佛手12g,陳皮10g。
方 解:本方以柴胡、鬱金、佛手、香附、疏肝理氣,解鬱止痛;當歸、白芍、柔肝養血;白朮、茯苓、太子參健脾益氣利溼,陳皮散結消滯,配合而成疏肝理氣,健脾化溼的方劑。
(2)氣滯血瘀型
主證:脅痛如錐刺,脘腹脹悶,痛牽腰背,固定不移,入夜痛劇,納差食少,噯氣泛酸,形體消瘦,肢倦乏力,脅下痞硬,推之不動,呃逆噯氣,便幹尿少,手見肝掌,頸、胸背、面部可見蜘蛛痣。、舌質紫暗有瘀斑或瘀條狀,脈弦澀或澀。
治 法:活血化瘀,行氣散結,化痞止痛。
方 藥:血府逐瘀湯合大黃庶蟲丸加減,當歸15g、丹參30g、桃仁15g、紅花10g、赤芍15g、柴胡10g、川芎10g、牛膝30g、穿山甲12g、莪術15g、大黃5g、醋鱉甲20g、白芍15g、八月扎15g、山慈姑12g、半枝連3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