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10-31 03:22

  1.纖維蛋白原與肝臟疾病 纖維蛋白原系肝臟合成,主要分佈在血漿,亦存在於血小板和巨核細胞。正常血漿濃度為1.5~3.5g/L,因此當肝臟嚴重受損,使肝臟合成纖維蛋白原功能發生障礙,則血漿中纖維蛋白原濃度降低。纖維蛋白原是肝臟合成的一種血漿糖蛋白.可參與血栓及冠狀動脈的形成和發展,是反映血栓狀態一個指標,也是急性冠狀動脈事件的獨立預報因子之一。纖維蛋白原升高提示機體纖溶活性降低,促血栓形成。

  2.纖維蛋白原與腎病綜合徵 ( NS) NS患者的凝血因子改變,以纖維蛋白原水平增高最為明顯。纖維蛋白原水平增高可達10g/L,這是由於合成增加的結果,這種增高與其從尿中丟失的量成比例,但纖維蛋白原的分解代謝率則正常。NS患者的纖維蛋白原和膽固醇水平有顯著相關性,而且兩者與血清白蛋白水平呈負相關

  3.纖維蛋白原與粥樣硬化 纖維蛋白原和纖維素與粥樣斑塊形成的關係極為密切。已知纖維蛋白溶解機制受到多種因素影響,例如吸菸、糖尿病,尤其是高血清甘油三酯都能引起血漿纖維酶原激活物抑制劑升高,從而降低了纖溶酶原的合成。血液粘稠度比較高,這些均有利於纖維素的形成。纖維蛋白原是一種急性時相蛋白,作為凝血因子I由血液進入動脈壁內,在凝血酶作用下轉變為纖維蛋白單體繼發交聯為纖維蛋白,可直接破壞內皮細胞吸附在紅細胞表面,使動脈血栓發生率增加,並促進粥樣斑快進展。另外血漿纖維蛋白原可沉積於血管壁,加速動脈粥樣硬化,人們已發現動脈粥樣硬化的斑塊中纖維蛋白凝聚物的量組疾病纖維蛋白原含量均增高,並都具有血液粘度增高.動脈粥樣硬化甚者阻塞的特徵.

  4.纖維蛋白原與心腦血管疾病 對急性缺血綜合徵中血栓的研究表明,血漿纖維蛋白原水平是獨立的危險因素,有冠狀動脈阻塞病的患者血漿中纖維蛋白原水平較高,心肌梗死的範圍也與纖維蛋白原增加程度密切相關。有不穩定心絞痛的病人,在其發生心肌梗死之前,往往有血漿纖維蛋白原水平升高現象。在心肌梗死病程中,再梗死多發生在纖維蛋白原水平超過7g/L的患者。

  5.纖維蛋白原與血液流變學 發現纖維蛋白原與全血粘度、血漿粘度、血沉及血小板聚集之間呈顯著正相關,提示血漿纖維蛋白原含量升高,可使血液粘度增高.紅細咆聚集增高,血小板聚集增高,從而使血液處於高凝狀態 促進血栓形成。血漿纖維蛋白原含量升高因其分子量大.濃度高,又具有聚合作用,是除紅細胞外使血液粘度增高的重要因素;因此.血漿纖維蛋白原含量在判斷疾病的發生發展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6.纖維蛋白原與其它因素 影響纖維蛋白原水平的其它因素較多,如遺傳傾向性、年齡增長、高脂血症、吸菸、原發性高血壓、肥胖症、口服避孕藥及妊娠期等,均是血漿纖維蛋白原升高的危險因素。

纖維蛋白原在臨床上有甚麼意義相關文章
纖維蛋白原的正常參考值為:2~4g/L 1.纖維蛋白原減少的臨床意義 原發性纖維蛋白原減少的病例極少。先天性纖維蛋白缺乏症是極為罕見的遺傳性疾病,通過常染色體隱性基因遺傳,此患者肝臟不能合成纖維蛋白原。男、女兩性均能發生,但以男嬰為多見,患嬰出生時,半數出現臍帶出血。其血液凝固緩慢或只有部分凝固。 繼發性血漿纖維蛋白原減少的原因是由於纖維蛋白溶解酶溶解纖維蛋白所致。如胎盤早剝,分娩時羊水進入血管
發布於 2023-10-31 03:49
0評論
宮頸癌是唯一病因明確的癌症,持續的HPV(人乳頭瘤病毒)感染是子宮頸癌發生的必要條件;子宮頸癌是唯一可以通過HPV-DNA檢測來早期發現、預防的癌症;也是唯一可望通過免疫接種的方法來全面預防和根除的第一個惡性腫瘤。 異常結果:婦女感染HPV後,約有30%-50%的婦女出現宮頸上皮細胞的輕度病變,但大部分婦女會在清除病毒後3-4個月時間內轉為正常,所以如果在這段時間內同時檢查HPV和細胞學,會出現
發布於 2024-06-16 17:07
0評論
(1)急性肝炎、慢性活動性肝炎、原發性肝癌、肝硬化、慢遷肝患者血CG均明顯高於正常人,且呈遞性增高。 (2)膽石症伴黃疸患者膽管、膽囊排洩功能障礙引起血清CG顯著升高。 (3)肝硬化、梗阻性肝病、腸—肝循環障礙血清CG水平高於正常人。 甘膽酸是妊娠晚期血清中最主要的膽汁酸組分。正常妊娠時孕婦血清CG水平隨孕周逐步增高,至足月妊娠CG值較非孕時增加30%~60%。 隨著妊娠月份的增加,由於血中孕酮
發布於 2024-06-15 03:55
0評論
促卵泡生成素在現代醫學上簡稱為FSH,它是由腦垂體分泌出的一種物質,決定著人體精子與卵子的發育及成熟,對於生殖功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對於女性不孕不育疾病的診斷過程中,通常需要對育齡期婦女進行多項醫學檢測,促卵泡生成素就屬於內分泌檢測中的一項內容,該激素能夠促進卵泡的發育和成熟,並且能促進排卵,進行促卵泡生成素檢測,對於不孕不育症的治療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這種檢測的作用,在於幫助醫生了解不孕
發布於 2024-06-06 05:28
0評論
臨床上測定ALP主要用於骨骼、肝膽系統疾病的診斷和鑑別診斷,尤其是黃疸的鑑別診斷。對於不明原因的高ALP血清水平,可測定同工酶以協助明確其器官來源。 1.生理性增高 兒童在生理性的骨骼發育期,鹼性磷酸酶活力可比正常人高1~2倍。處於生長期的青少年,以及孕婦和進食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後均可以升高。 2.病理性升高 (1)骨骼疾病如佝僂病、軟骨病、骨惡性腫瘤、惡性腫瘤骨轉移等; (2)肝膽疾病如肝外膽道
發布於 2024-06-15 20:29
0評論
現有的方法大體上分三大類:即(1)基於凝血酶的作用,形成纖維蛋白的方法;(2)物理化學測定法和(3)免疫學測定法。 第一類方法是一種功能測定法,所形成的纖維蛋白,又可再分為測重法,酚試劑比色法和紫外光度法、測氮法、濁度法和凝血酶凝固時間法等。這類方法的優點是測定的是有凝血功能的纖維蛋白原,又稱為可凝固蛋白(clottableprotein),故特異性較好。方法可簡可繁,常規使用中,多采用較簡便的
發布於 2023-10-31 03:42
0評論
①PT延長見於遺傳性外源凝血系統的因子Ⅱ、Ⅴ、Ⅶ、Ⅹ和纖維蛋白原減低醫學教育網|蒐集整理,但均很少見。 ②肝臟疾病:由於外源性凝血因子主要在肝臟合成,因而肝臟疾病時,PT延長。 ③維生素K缺乏症:膽石症、膽道腫瘤、慢性腸炎、偏食、2~7月齡的新生兒以及長期服用廣譜抗生素的患者等,由於VitK吸收或合成障礙,導致肝臟合成異常的凝血酶原、FⅧ、FⅨ、FⅩ等分子,PT延長。 ④血循環中抗凝物質增加,如
發布於 2024-07-07 12:04
0評論
1.稽留熱(contimledfever)是指體溫恆定地維持在39~40℃以上的高水平,達數天或數週,24h內體溫波動範圍不超過1℃。常見於大葉性肺炎、斑疹傷寒及傷寒高熱期(圖1-4-1)。2.弛張熱(remittentfever)又稱敗血症熱型。體溫常在39℃以上,波動幅度大, 24h內波動範圍超過2℃,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常見於敗血症、風溼熱、重症肺結核及化膿性炎症等 3.間歇熱(inter
發布於 2023-12-11 18:46
0評論
1.治療急住傳染性肝炎: 口服1%王漿蜂蜜(由王漿與蜂蜜調和而成),4歲以下5g,5-10歲10g,10歲以上20g。每日1劑,2次分服,20天為一療程,連服三療程。治療22例,各種症狀在3-14天內明顯好轉,肝臟在3周左右顯著縮小,血清轉氨酶在10天左右下降40單位以上或恢復正常,其他各種實驗室檢查在9-18天內顯著好轉。對肝功能的改善有良好的作用。但在應用過程中,發現少數病例有嗜酸性細胞絕對
發布於 2024-02-26 18:03
0評論
1.化膿性中耳炎 (1)急性化膿性中耳炎由化膿性細菌感染引起的中耳炎症,其症狀主要是耳痛、流膿。小兒的全身症狀比成人明顯,可有發熱、嘔吐等。嚴重的併發症有顱內併發症,如腦膜炎、腦膿腫等。其他併發症有迷路炎、面神經麻痺等。 (2)慢性化膿性中耳炎是指中耳黏膜、骨膜或深達骨質的慢性化膿性炎症。本病在臨床上較為常見,常以耳內間斷或持續性流膿、鼓膜穿孔、聽力下降為主要臨床表現,嚴重時可引起顱內、顱外的並
發布於 2024-05-14 12:41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