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姐說,半年前,她就發現自己的食指在拖曳鼠標時容易抽筋,當時也沒在意,現在不但手掌常常發麻,而且在電腦前工作一段時間後,就感覺到頸、肩部痠痛,有時脖子忽然就不能轉動了。
神經科陳主任在仔細詢問了劉小姐的工作狀況後說,你的手掌發麻等症狀,在臨床上是神經卡壓性疾病的一種,稱為“鼠標手”,學名叫“腕管綜合徵”。
診斷
手腕神經受損
“腕管綜合徵”的主要表現是,手部麻木、灼痛、腕關節腫脹、手部動作不靈活甚至無力等。
“鼠標手”容易發生在長期使用電腦的人身上,上網族每天重複著在鍵盤上打字和移動鼠標,手腕關節反覆、過度的活動,導致周圍神經損傷或受壓迫,使神經傳導被阻斷,從而造成手掌的感覺與運動發生障礙。手指頻繁地用力,還使手及相關部位的神經、肌肉因過度疲勞而受損,造成缺血缺氧而出現麻木等一系列症狀。
據調查,女性發生“鼠標手”比男性多,這是因為,女性手腕通常比男性小,腕部正中神經容易受到壓迫。
處方
正確使用鼠標、鍵盤
預防“鼠標手”,關鍵是要儘量避免上肢長時間處於固定、機械而頻繁活動的工作狀態下,如握著鼠標或打字等,每工作一小時就要起身活動活動肢體,做一些握拳、捏指等放鬆手指的動作。
使用電腦時,電腦桌上的鍵盤和鼠標的高度,最好低於坐著時的肘部高度,這樣有利於減少操作電腦時對腰背、頸部肌肉和手肌腱鞘等部位的損傷。使用鼠標時,手臂不要懸空,以減輕手腕的壓力,移動鼠標時不要用腕力而儘量靠臂力做,減少手腕受力。不要過於用力敲打鍵盤及鼠標的按鍵,用力輕鬆適中為好。另外,鼠標最好選用弧度大、接觸面寬的,有助力的分散。
“鼠標手”早期症狀比較輕,比如只在使用鼠標時容易抽筋或手掌偶有發麻,這時需要休息。必要時可用木板等方法將手腕固定,使其伸直,通過讓受壓的神經放鬆,改善血液循環來改善症狀。
提醒
容易遭“鼠標手”襲擊者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每天會長時間地使用電腦,使“鼠標手”等神經卡壓性疾病成為一種日漸增多的文明病。此外,隨著開車族的增多,開車時間過久、握方向盤方法不當等也成為手腕受傷的主要原因之一。
研究發現,教師、記者編輯、裝配工等腕管綜合徵的發病率也很高。風溼性關節炎、糖尿病、高血壓、甲狀腺功能失調以及懷孕婦女等得病的幾率也比一般人要高,需要引起重視,及早防護。
鏈接
常用電腦注意保健
電腦操作者不宜一邊操作電腦一邊吃東西。否則易造成消化不良。因為電腦操作時的高度用腦,會使胃腸因缺血而影響消化功能。
電腦操作者在屏幕前工作時間過長,眼睛視網膜上的視紫紅質會被消耗掉而影響視力。因此,電腦操作者應多吃胡蘿蔔、豆芽、白菜、桔子以及牛奶、雞蛋、動物肝臟、瘦肉等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另外,多喝茶,茶葉中含有的茶多酚等活性物質,有助吸收放射性物質,對人體有益。要保護好視力,還要注意用眼衛生,經常遠眺和做眼保健操,同時要保證充足的睡眠。
電腦室內光線要適宜,不可過亮或過暗,避免光線直接照射在屏幕上而產生干擾光線。光源最好來自電腦使用者的左邊或右邊為好。
操作電腦時坐姿要正確舒適。電腦屏幕的中心位置宜與操作者胸部在同一水平線上,最好使用可以調節高低的椅子。在操作過程中應經常眨眨眼睛或閉目休息一會兒,以調節和改善視力,預防視力減退。
電腦房要定期清除粉塵及微生物,清掃時最好用溼布,不要讓塵埃隨風飄。電腦房要合理調節風量,保持室內空氣新鮮,減少電子輻射等對人體的危害。
電腦操作者還應經常洗臉和洗手,保持皮膚的清潔。因為電腦屏幕表面存在大量的靜電,其集聚的灰塵可轉射到操作者的臉和手等皮膚裸露處,如不經常清洗,時間久了,易發生斑疹、色素沉著等皮膚疾患。在操作時,人體與電腦屏幕應保持一定的距離,與電腦後側和兩側的距離不應近於100釐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