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療法是點燃艾草製成的艾炷,在身體需要施治的穴位上燻灸,使艾葉的藥氣和火力溫度透達肌骨經脈,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這樣看來,艾灸療法取材很簡單,治療起來也很方便,但它的功效卻不簡單。古之醫家說“藥之不及,針之不到,必須灸之。”有溫陽補氣、舒經通絡、化淤散結、補中益氣的作用。
患者取仰臥位或坐位,主要取足三陽經穴位為主。臨床可用溫和灸法,即將艾條點燃的一端,在血海、梁丘、犢鼻、膝眼、足三里、膝陽關、陽陵泉、阿是穴穴處燻灼(一般距皮膚約3釐米),灸至病人有溫熱舒適感覺或皮膚紅暈即可,一般灸約15~30分鐘,每日1次,14天1療程。
中醫認為本病的病變部位在膝部的經脈和經筋。局部感受風寒之邪,遂致氣血阻滯而成。根據“穴位所在,主治所及。經脈所過,主治所及”,近取及循經取患部穴位。《名醫別錄》記載:“艾葉,味苦,微溫,熟熱,純陽之性,能回垂絕之陽,通十二經,走三陰,理氣血,逐寒溼,暖子宮……以之灸火,能透諸經而除百病。”艾灸血海、梁丘、犢鼻、膝眼、足三里、膝陽關、陽陵泉、阿是穴具有祛風散寒,溫經通絡,調和氣血的功效。本法簡單方便,患者在家可自行操作,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