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醫治療(中藥、針灸、推拿):
偏頭痛屬於中醫“頭風”、“腦風”等範疇,中醫藥治療偏頭痛已有幾千年歷史,積累了不少臨床經驗,長期以來,中藥治療偏頭痛的安全性已經得到了廣泛地認同,針對療效的隨機對照研究也有所開展[289]。中國醫科大學航空總醫院疼痛醫學中心王永針灸治療在辨證論治、辨經取穴的原則上,根據頭痛的輕重緩急,或針、或灸、或局部取穴、或遠道取穴、或兩者兼用,耳針、腕踝針、電針靈活運用,可能有一定療效。針灸治療偏頭痛,一般應在疼痛發作之初、痛勢未甚時及時治療,效果往往更佳。對反覆發作的病人,應根據病情制訂治療計劃,按療程治療。推拿對偏頭痛有一定療效。頭面部和頸項部的不同穴位推拿按摩常常可以緩解疼痛。
(二)心理治療和物理治療:
偏頭痛的心理治療主要基於行為治療,包括放鬆、生物反饋及認知治療。放鬆療法主要目的為降低身體各種系統的激活及促進身體放鬆。生物反饋是使患者能明確清醒地感受、從而清醒地控制及改變到其身體功能。通過使用各種儀器,感受衡量肌張力(肌電圖生物反饋療法)、皮膚電阻(電皮生物反饋療法)或周圍體溫(溫度生物反饋療法)來測量、放大並反饋軀體信息給患者,從而達成由生物反饋促進的放鬆。認知療法通過指導患者更好地處理與頭痛相關的應激反應及其他伴隨心理疾患來治療反覆發作的頭痛。
通常在以下情況可考慮行為治療:(1)患者希望獲得非藥物治療;(2)患者不能耐受藥物治療或者有藥物禁忌症;(3)藥物治療無效或效果較差;(4)妊娠、準備妊娠或哺乳期;(5)頻繁或較大劑量使用止痛劑或其他急性期治療藥物;(6)具有明顯的生活應激事件或患者缺乏合適的應激處理能力。
有研究提示行為治療對偏頭痛預防性治療有效[292],可作為對藥物治療的替代或補充,但缺乏設計良好的對照研究證據。另外對何種偏頭痛患者適用何種行為治療不清楚,可根據患者的個人情況使用。比較行為療法與藥物治療的研究發現,藥物治療起效更快,但總體兩者效果相當;行為療法與藥物治療相結合的效果最佳。Meta分析顯示不同行為療法與普萘洛爾或氟桂利嗪總體效果相近。單獨應用理療的效果雖不佳,但其可改善患者對行為療法的反應。游泳、慢跑、騎車等有氧運動的療效已被證實。順勢療法在成年患者中進行的隨機雙盲研究未能顯示其有效性。經顱磁刺激(TMS)治療急性期偏頭痛在對照研究中顯示了較好的療效,且無明顯不良反應。
(三)外科治療:
有研究提示卵圓孔未閉(PFO)與伴有先兆的偏頭痛之間存在關聯,這種關聯最可能的解釋是基因排列的緣故。尚未證實對PFO患者行封堵手術能預防偏頭痛發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