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盆腔包塊發生的組織和器官不同,可分為生殖道、泌尿道、腸道和其他部位來源的包塊,其中以來源於生殖道的包塊最為多見。現將常見的病理性包塊鑑別如下。
一、與子宮有關的包塊
1.子宮肌瘤 多發生在30-40歲婦女,為女性最常見的腫瘤。其典型症狀為月經量過多,但大多數患者無任何自覺不適,往往在盆腔檢查時偶然發現有盆腔包塊。其特點是子宮均勻增大或不規則增大,甚至子宮表面有多個球狀物突起。B超檢查多可確診。如患者有停經史,而子宮超過停經月份相應的妊娠子宮的大小,應考慮肌瘤合併妊娠的可能,血、尿HCG測定和B超檢查可協助診斷。
2.子宮腺肌病 子宮內膜侵人子宮肌層為子宮腺肌病,多見於30-50歲經產婦。主要症狀為經量增多和繼發痛經。檢查子宮多系均勻增大。一般不超過妊娠2個月大小,質硬有壓痛。劇烈痛經和子宮壓痛為此病與子宮肌瘤的主要鑑別點。
3.子宮肉瘤 一般為平滑肌肉瘤,多發生在近絕經期婦女。子宮迅速增大,不規則子宮流血伴下腹疼痛為本病特徵。原有子宮肌瘤在短期內迅速增長者,亦應考慮肌瘤繼發肉瘤變的可能。
4.子宮內膜腺癌 多見於圍絕經期,特別是絕經後婦女。臨床表現為不規則子宮出血或絕經後子宮出血,子宮多為均勻增大,但最大不超過3個月妊娠大小。分段診斷性刮宮送病理檢查是確診本病的惟一方法。
5.子宮緘毛膜癌 子宮增大形成盆腔包塊,大多發生於葡萄胎清除6個月後,亦可在產後或流產後發生,臨床表現除陰道不規則流血和子宮增大外,肺部X線攝片和陰道壁往往見到絨毛膜癌轉移灶,血、尿HCG測定顯著增高,根據這些病史和檢查可以診斷子宮絨毛膜癌。
6.子宮畸形 雙角子宮或雙子宮畸形一般無任何症狀,當合並妊娠時,妊娠側子宮迅速增大,盆腔檢查時易將未孕側子宮角或子宮誤診為肌瘤或卵巢腫瘤。上述兩種畸形子宮患者往往有多次流產或早產史,雙子宮則多同時有雙宮頸、雙陰道,或合併有陰道縱隔,故不難確診。殘角子宮時其宮腔與正常宮腔多不相通,如殘角子宮的宮腔內膜有周期性變化時,少女初潮時即可出現經血儲留以致發生痛經,且在子宮旁奶及包塊,這種情況者,應考慮殘角子宮的可能。
二、與附件有關的包塊
1.異位妊娠 以輸卵管妊娠最常見。典型症狀有停經、陰道出血及腹痛,如妊娠輸卵管破裂,腹腔內出血過多可併發休克。檢查除腹部有壓痛、反跳痛和移動性濁音外,宮頸舉痛明顯,後穹窿包滿,在子宮的一側可們及邊界不清楚,但觸痛明顯的包塊。後穹窿穿刺抽出的血液不凝或抽出的血液中有小凝血塊即可確診。
2.卵巢腫瘤 約佔女性生殖器腫瘤的30%以上,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但多見於育齡婦女。臨床上將卵巢腫瘤分為良性和惡性兩大類。良性卵巢腫瘤生長緩慢,除因瘤蒂扭轉引起劇烈腹痛,或瘤體過大引起壓迫症狀外,患者多無任何適。婦科檢查在子宮的一側或雙側觸及表面光滑、邊界清楚名活動的包塊,多呈囊性感。惡性卵巢腫瘤早期亦無症狀、但生長迅速,轉移較快,當出現腹脹、腹部增大、厭食。噁心嘔吐或排便困難等症狀時,往往已到晚期,除了婦科檢查在子宮的一側或雙側,甚至子宮直腸窩等處觸及固定的實性包塊和結節外,腹部檢查亦多能觸及腹塊並有移動性濁音,以上情況多考慮卵巢惡性腫瘤。
3.盆腔子宮內膜異位症 多發生在30-40歲婦女,約 80%的子宮內膜異位症侵犯卵巢,形成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囊壁均較厚,內含暗褐色稀糊狀陳舊血、囊塊與子宮及闊韌帶緊密相連,不活動,多有輕壓痛。異位的子宮內膜還可侵犯盆腔其他部位如子宮骰骨韌帶、後凹陷處腹膜或陰道直腸隔等處,形成大小不等的痛性結節或實性包塊。本病的典型症狀為繼發性痛經、性交痛和不育。典型者診斷多無困難,但部分卵巢內膜異位囊腫患者無痛經,此時注意與輸卵管卵巢囊腫相鑑別。
4.盆腔炎 為婦科常見病之一。臨床上分為急性和慢性盆腔炎兩種。急性盆腔炎的主要表現為雙側下腹痛、高熱、白帶增多,腹部檢查下腹有壓痛、反跳痛及肌緊張,盆腔檢查宮頸充血、水腫,舉痛明顯,子宮有壓痛。如炎症波及輸卵管,可觸及增粗腫脹且有明顯壓痛的雙側輸卵管;病變繼續發展時,可在子宮兩側徽輸卵管腔腫,甚至累及卵巢,形成輸卵管卵巢炎塊或輸卵管卵巢膿腫,如膿液排人腹腔,可積聚在後凹陷形成膿腫,此時可觸及包塊向後穹窿突出且有波動感。如炎症主要波及子宮旁結締組織,則可觸及一側或雙側宮旁組織增厚,且有劇烈壓痛;如病變繼續發展,組織化膿則形成腹膜後膿腫。
慢性盆腔炎常為急性盆腔炎未徹底治療,病程遷延所致,多有盆腔包塊形成或表現為兩側宮旁組織增厚。常見的盆腔包塊有輸卵管積水、輸卵管卵巢囊腫和輸卵管卵巢炎塊,均位於子宮雙側,與子宮緊密相連,大多固定不活動。慢性盆腔炎患者均有不育史,如同時伴有閉經或經量過少,應考慮盆腔炎塊為結核性可能,診斷性刮宮送活檢可協助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