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狀硅酸鹽礦物的形態和物理性質,因硅氧骨幹形式的不同而存在著差異。在具孤立四面體的島狀硅酸鹽中,由於硅氧四面體本身的等軸性,礦物晶體具有近似等軸狀的外形,雙折射率小,多色性和吸收性較弱,常具中等到不完全多方向的解理。又由於結構中的原子堆積密度較大,因而具有硬度大、比重大和折射率高等特點。雙四面體島狀硅酸鹽礦物的情況則不完全相同。晶體外形往往具有一向延長的特徵。礦物的硬度、折射率稍偏低,並表現出稍大的異向性。雙折射率、多色性和吸收性都有所增強。含水或具有附加陰離的島狀硅酸鹽礦物的硬度、比重、折射率都有所降低。 環狀結構硅酸鹽礦物 常呈三方、六方、四方板狀、柱狀的晶體形態,這是與晶體結構中環本身的對稱性有關。
另外,環本身雖具有三方、六方或四方的對稱,但由於它們與晶體結構中金屬陽離子連接的方式不同,對稱性常降低,而呈正交(斜方)、單斜或三斜晶系,但外形上仍常呈現出假三方、假六方或假四方對稱。環狀結構硅酸鹽礦物的原子堆積密度以及比重、硬度、折射率一般要比島狀結構硅酸鹽礦物的稍低。此外,環本身的非等軸性,導致環狀結構硅酸鹽礦物的形態和物理性質的異向性,其程度都比島狀結構硅酸鹽礦物稍大,但比鏈狀和層狀結構硅酸鹽礦物要小得多。 鏈狀結構硅酸鹽礦物 由於硅氧骨幹呈一向延伸的鏈,而且平行分佈,所以其晶體結構的異向性比島狀和環狀的要突出得多。礦物在形態上表現為一向伸長,經常呈柱狀、針狀以及纖維狀的外形。在物理性質上,解理平行於鏈的方向較發育,平行 或近於平行鏈的方向折射率較高,垂直於鏈的方向較低,雙折射率較島狀或環狀礦物的大。化學組成中具有過渡元素的礦物的多色性和吸收性是非常明顯的,如富含鐵、鈦等元素的輝石族和閃石族礦物。 層狀結構硅酸鹽礦物 它帶有鏈狀結構的某些特徵。在層狀結構硅酸鹽礦物中,礦物晶體的形態一般都呈二向延展的板狀、片狀的外形,並具有一組平行於硅氧骨幹層方向的完全解理。在晶體光學性質上,極大多數礦物呈一軸晶或二軸晶負光性,並具正延性。雙折射率大。當礦物的化學組成中具有過渡元素離子時,多色性和吸收性都十分顯著。 架狀結構硅酸鹽礦物 由於架狀硅氧骨幹是一個三維的骨架,它在不同方向上的展布一般不如鏈狀和層狀硅氧骨幹那樣具有明顯的異向性,因而架狀結構硅酸鹽礦物常表現出呈近於等軸狀的外形,具多方向的解理,雙折射率小特點。
此外,架狀硅氧骨幹所圍成的空隙都較大,與之結合的又主要是徑的鹼和鹼土金屬離子,因而架狀結構硅酸鹽礦物還表現出比重小,折射率低,多數呈無色或淺色,多色性和吸收性都不明顯。只有少數具有過渡元素的礦物,往往具有特殊的顏色,多色性、吸收性也較明顯,折射率、雙折射率和比重也相對偏大。 硅酸鹽礦物的成因 地殼中無論是內生、表生,還是變質作用的幾乎所有成巖、成礦過程中普遍地都有硅酸鹽礦物的形成。在岩漿作用中,隨著結晶分異作用的演化發展,硅酸鹽礦物的結晶順序有自島狀、鏈狀,向層狀、架狀過渡的趨勢。期後的接觸交代作用和熱液蝕變作用所產生的硅酸鹽礦物與原始圍巖的成分密切有關。(主要指區域變質作用)形成的硅酸鹽礦物,一方面取決於原巖成分,另一方面取決於變質作用的物理化學條件。硅酸鹽礦物及其組合在變質作用中的演變是變質作用的重要標誌。表生作用形成的硅酸鹽礦物以粘土礦物為主,多屬於層狀硅酸鹽,它們在表生作用條件下是最穩定的。